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1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55篇
医药卫生   238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观察不同蛋白饮食含量对腹膜透析(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7例PD患者随机分为低蛋白组、中蛋白组和高蛋白组,实际完成56例,其中低蛋白组17例、中蛋白组20例、高蛋白组19例。各组患者均实施饮食干预,低蛋白组的蛋白质摄入量0.8g/(kg·d),中蛋白组的蛋白质摄入量0.8~0.12g/(kg·d),高蛋白组的蛋白质摄入量0.12g/(kg·d)。连续随访6个月,采用KDQOL-SFTM1.3量表作为调查工具进行随访前后的生活质量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各维度评分相比较,中蛋白组和高蛋白组在SF-36评分及其所属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维度,以及KDTA评分及其所属的症状与不适、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工作状况、睡眠、社会支持、医护人员鼓励、患者满意度、总体健康评估,及量表总评分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中蛋白组和高蛋白组的SF-36评分及其所属的生理健康维度,以及KDTA评分及其所属的症状与不适、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工作状况、睡眠、医护人员鼓励、总体健康评估,及量表总评分方面均较低蛋白组有显著改善(P0.05);而中蛋白组除在肾病给生活带来负担维度的改善作用不如高蛋白组外,其余各维度的改善程度与高蛋白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D患者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8~0.12g/(kg·d)即可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其获益程度与高于0.12g/(kg·d)蛋白摄入量的患者一致。  相似文献   
62.
甲状腺肿瘤是较常见的内分泌腺肿瘤,发病率为4%~7%,大多为良性,恶性约占5%[1]。甲状腺癌中出现囊性成分很少见,据报道,13%~26%的甲状腺癌会出现囊性变[2]。随着超声技术在诊断甲状腺疾病中广泛应用,甲状腺癌囊性变发现率也随之增多[3]。因此,对囊实性甲状腺癌的早期正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13例囊实性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分  相似文献   
63.
<正>平衡功能是决定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最重要的临床因素之一。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使患者躯体及肢体控制力下降,站立及行走不稳,易发生跌倒,致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本研究采用天柱傍针刺配合平衡区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观察其对患者下肢功能活动和步行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杭州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匹伐他汀对肝功能正常冠心病(CHD)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CHD合并NAFLD且肝功能正常的患者205例为CHD+NAFLD组,根据NAFLD严重程度患者被分为轻度组87例、中度组64例、重度组54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的单纯CHD患者70例(CHD组)作为对照。四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匹伐他汀治疗,治疗15d。观察四组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和严重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结果:治疗后CHD组、CHD+NAFLD轻、中、重度组血清ALT、AST、γ-GT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且四组治疗后ALT[(45.89±11.36)U/L比(46.92±12.67)U/L比(46.35±11.95)U/L比(47.32±14.06)U/L]、AST[(46.32±12.13)U/L比(48.54±13.49)U/L比(47.63±12.57)U/L比(48.66±13.54)U/L]、γ-GT[(58.49±14.86)U/L比(57.62±11.38)U/L比(57.92±10.51)U/L比(58.52±13.8)U/L]水平及严重肝功能损害发生率(2.90%比3.57%比1.61%比3.92%)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单纯CHD患者比较,匹伐他汀用于肝功能正常CHD联合NAFLD患者未增加肝功能损害,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豚鼠膜迷路积水的干预情况,以期优选出电针治疗膜迷路积水的适宜治疗参数,并初步探讨电针治疗梅尼埃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豚鼠48只,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电针组、电针组(据不同频率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的方法建立膜迷路积水模型。空白组不进行干预;模型组造模后仅采取与各治疗组动物相同的固定方式,不行其他干预;电针组中各个亚组,取"百会"和左侧"听宫"穴,分别以2、15、100Hz 3种不同频率进行电针治疗,1次/d,输出电流1mA,留针20min;假电针组予针刺"百会"和左侧"听宫"穴,但不通电,其余处理同电针组,均连续治疗10d。干预结束后,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仪检测各组豚鼠听性脑干反射(auditory brairstem response,ABR)反应阈值,HE染色检测耳蜗积水程度,并通过公式蜗管横截面积/(蜗管横截面积+前庭阶横截面积)计算出比值(R值),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耳蜗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 2,AQP2)表达情况。[结果]各组豚鼠ABR反应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耳蜗R值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豚鼠耳蜗R值均降低(P<0.01,P<0.05);与假电针组比较,100Hz电针组R值降低(P<0.01),2、15Hz电针组R值均较假电针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电针组组间比较,100Hz电针组R值较2、15Hz电针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15Hz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耳蜗AQP2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豚鼠耳蜗AQP2表达减弱(P<0.01,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AQP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假电针及电针治疗均能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其中100Hz电针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耳蜗AQ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 DNMT1 蛋白是否通过沉默 MEG3 基因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增殖。方法 通过转染 pcDNA-DNMT1 或si-DNMT1上调或干扰DNMT1的表达水平;通过转染pcDNA-MEG3或si-MEG3上调或干扰MEG3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中DNMT1蛋白表达量;用CCK-8法及EdU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转染后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中MEG3表达量的变化;干扰DNMT1表达后,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MEG3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及HXO-RB44细胞中DNMT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转染了 pcDNA-DNMT1 的 HXO-RB44 细胞中 DNMT1 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增殖能力增加,MEG3 表达量降低;转染了 siRNADNMT1的SO-RB50细胞DNMT1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增殖能力降低,MEG3表达量增加(P<0.05)。干扰DNMT1蛋白表达后,MEG3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降低(P<0.05)。逆转DNMT1蛋白对MEG3基因的调控后,DNMT1蛋白调控RB细胞增殖的能力减弱(P<0.05)。结论 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中,DNMT1蛋白表达的上调,诱导了MEG3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失活,最终导致细胞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67.
陈金东  朱敏  聂萍 《口腔医学》2012,32(2):73-76
目的研究拔牙与非拔牙矫正对成人骨性Ⅱ类错气道及周围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选择36例成人骨性Ⅱ类错正畸结束病例,拔牙组20例,非拔牙组16例。用正颌外科模拟预测系统(CASSOS)软件测量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的腭后气道(Phw1-psp)与舌后气道(Phw2-Tb)在正畸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非拔牙组的前颌间距离(Ant.ln Mx.Ht)与颌间面积(ln Mx Area)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骨性Ⅱ类错畸形的掩饰性治疗,不论是否减数,在下前牙不过分内收的情况下,气道在矢状向的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正颌正畸联合治疗Moebius综合征患者的牙颌畸形的远期疗效。方法:Moebius综合征患者3例,经正颌正畸联合会诊制订治疗计划,按照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联合治疗模式进行系统治疗,随访1~6a。结果:Moebius综合征患者的牙颌特征主要表现为严重的骨性开畸形。对于牙颌畸形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进行矫正,但由于升颌肌群功能障碍,开矫正的复发倾向比较明显,需要术后密切随访治疗。结论: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能够矫正Moebius综合征患者严重的骨性开畸形,正颌手术后的长期随访对防止开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对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的放射性核素检查,研究其年龄、性别、髁突生长活性等分布规律,为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帮助。方法:采用SPECT系统,对589例发育性不对称畸形患者进行核素显像,采用SAS8.02软件包进行χ2检验与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双侧髁突生长活性差异在发生部位、性别、年龄上的分布规律。结果:下颌左偏的几率大于右偏;男性与女性髁突生长活性无显著差异;未成年患者有更大的几率表现出双侧髁突生长活性的差异。结论:下颌骨畸形发育的发展总趋势与全身的生长发育趋势基本一致,但髁突生长活性过高的患者在各年龄段都可能存在。临床上应对所有年龄的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显像,明确偏斜继续发展的可能性,以辅助选择正颌正畸治疗开始的时机。  相似文献   
70.
目的:归纳总结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常见中医体质,阐明其中气虚体质与CYP2E1基因多态性的内在关联,及其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防治作用。方法:入选病例填写中医体质辨识量表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分类,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法)检测CYP2E1基因多态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常见体质,比较其中气虚体质患者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肝损伤组患者气虚体质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于9种类型中医体质在肝损伤组及对照组患者中均有体现,影响不同体质患者样本量分布,气虚体质样本量少,与CYP 2E1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关联及其差异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比较。结论:气虚体质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密切相关,对指导结核病的个体化治疗,预防肝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