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优化碱制关木通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马兜铃总酸去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NaHCO3浓度、炮制时间及炮制次数对关木通中马兜铃酸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是用浓度0.5 mol/L的NaHCO3溶液浸泡1次、时间为24 h。结论: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关木通的炮制减毒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运用RNAi干扰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基因的表达,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其对成纤维细胞全基因组表达谱的影响,在基因水平上探索防治瘢痕疙瘩的新途径。方法 对成纤维细胞PTGS2基因进行siRNA干扰,利用RealTime RT-PCR验证siRNA沉默效果;应用全基因组芯片检测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 成纤维细胞的PTGS2基因经siRNA干扰后,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全基因组芯片表达谱检测到的差异表达基因,按1.5倍差异共189个(115个上调,74个下调),按2倍差异共14个(9个上调,5个下调);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与瘢痕疙瘩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相吻合,可能促使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向瘢痕疙瘩方向进展。结论 检测到与PTGS2基因相关的、在瘢痕疙瘩形成中可能共同发挥作用的相关基因,证明PTGS2与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治疗瘢痕疙瘩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在内分泌科临床带教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学生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观察组利用看图对话工具进行小组互动式讨论学习;对照组采用自选题目自学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互教互学,带教老师点评指导的传统教学方式。分析两组学习后即时成绩和24h后复查成绩,并调查两组4周后出科时对教学方法等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考核成绩和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看图对话工具运用在内分泌科临床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参与性,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便秘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预防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发生.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6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其便秘发生情况及程度,对导致便秘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便秘发生率为48%,以轻度便秘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便秘与严格限制饮食、自服通便药、补充钙剂有关(P<0.01或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便秘发生率高,且与饮食、用药等情况相关.护理中应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合理安排进食,正确选择通便药物,在补充钙剂时需注重便秘的预防.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悬滴培养法对维持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表面标志的作用,并初步研究CD105调节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 以耳部瘢痕疙瘩标本3例培养成纤维细胞,将第5代细胞分别常规贴壁培养和悬滴培养1周,对同一患者来源常规培养的第4代(P4)、第5代(P5)以及悬滴培养的第5代细胞(P5HD),采用多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CD105、CD90、CD73和CD44的表达;并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上述表面标志,以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相关功能基因CTGF、Col IA1和Col IA2的m RNA表达。结果 流式检测显示CD105+和CD73+CD90+CD105+细胞比例在P4和P5HD组均高于P5组,统计学分析显示有显著性差异,但P4和P5HD组之间无差异;而CD73+、CD90+和CD44+各组细胞比例无差异。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各组细胞CD105的m RNA表达与流式结果一致;且各组CTGF和Col IA1表达差异与CD105一致。结论 悬滴培养法有助于维持体外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D105,及其与纤维化和胶原合成相应功能基因的表达,从而保持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对已发表的关于手术切除结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相关研究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上使用手术切除结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提供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10月已发表的关于手术切除结合曲安...  相似文献   
37.
正通腑法是中医八法中"下法"之一,是指通过通畅六腑祛除病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降气法是指具有降逆理气作用的一种治法[1],用以调畅机体气机,协调脏腑功能,适用于气之当降而不降、降之而不及甚或不降反升的病证。临床观察发现,多数心系疾病患者在胸闷、胸痛、气短、乏力的同时,常伴有便秘、腹胀、恶心、气促等腑气不降的症状,故在治疗时应重视腑气的通降,运用通腑降气法往往可较快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近年来笔者用通腑降气法治疗心系疾病,收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维甲酸治疗瘢痕的作用机理及其用于临床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并将3HTdR(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成纤维细胞DNA中,研究维甲酸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DNA合成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维甲酸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DNA合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维甲酸对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有抑制作用。结论维甲酸治疗瘢痕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阻抑成纤维细胞DNA合成及影响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39.
乳酸杆菌诱导小鼠宫颈鳞癌U14细胞凋亡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乳酸杆菌 (Lactobacillus,LB)对小鼠宫颈鳞癌U14 的抗癌作用及对U14 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建立KM和 6 15近交系鼠U14 移植瘤动物模型 ,并随机分组 ,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的瘤体平均重量和抑瘤率 ;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 (A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嗜酸乳杆菌 (L .acidophilus,LA)对两种品系小鼠移植瘤的抗癌作用 ,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提前给予LA组小鼠 ,其移植瘤生长速度显著慢于对照组 (P <0 .0 1) ;LA及干酪乳杆菌 (L .casie,LC)对于小鼠U14 移植瘤 ,亦具有显著抗癌作用 (P <0 .0 1) ,但LA与LC两组间的抗癌作用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在 6 15系小鼠模型组、LA及顺铂 (Diaminodichloroplatin ,DDP)组小鼠之间 ,AI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LB对小鼠宫颈鳞癌具有显著的抗癌作用 ,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其抗癌作用机制中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0.
常用消毒剂实验室杀菌效果比较(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菌株: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菌ATCC(25923)绿脓杆菌(ATCC(27853)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为微生物实验室保存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