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15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1.
足细胞在维系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选择通透性方面有重要作用,而足细胞损伤导致的蛋白尿则足肾小球疾病的重要标志足细胞胞质内中主要有2种蛋白降解途径:自噬系统和泛索蛋白酶体系统.了解蛋白降解机制变化对足细胞的影响,期望为今后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2.
对中成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的收集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决策及相关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基于中医药循证研究证据库系统(EVDS)旗下中成药临床证据数据库的收录,并补充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纳入中成药治疗COPD的RCTs作为临床证据来源,对研究的发表时间、样本量、干预及对照措施、疗程、结局指标、方法学质量等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纳入中成药治疗COPD的RCTs 733篇,其中样本量大于100例的228篇,占31.10%;涉及中成药88种,其中口服中成药40种,注射液48种;纳入研究的干预及对照措施(中成药+常规治疗)vs(常规治疗)RCTs研究应用最多为327篇,占43.8%;94.40%的研究报告了治疗的疗程,53.21%的研究以8~14 d为干预疗程;评价指标应用庞杂,其中理化检测指标(70.57%)和症状/体征指标(24.35%)应用最多;分配隐藏、盲法的使用存在不准确问题;注册、伦理等环节常见缺失。中成药治疗COPD的临床研究实施存在的方法学问题突出,影响研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需要进一步规范中成药治疗COPD的临床研究设计、实施和质量控制,突出中成药治疗COPD的临床价值,提高证据质量。  相似文献   
53.
宫内节育器( IUD)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经济而又可逆的避孕工具,是我国育龄妇女主要的避孕措施,约70%的妇女选用IUD作为避孕方法[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留置IUD进入绝经期的妇女也日益增多,而近年来宫腔积脓的绝经期妇女合并IUD的病例也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对20例于我院诊治的宫腔积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老年妇女宫腔积脓的发病原因、诊治方法,及其与绝经后IUD留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临床控制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的63例哮喘和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将其分为2组,支气管哮喘组(哮喘组)32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组(哮喘并鼻炎组)31例。比较2组间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最近1个月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次数、第1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和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结果 ACT评分在哮喘组为(19.0±4.7)分,在哮喘并鼻炎组为(16.3±5.6)分;ACQ评分在哮喘组为(1.4±1.1)分,在哮喘并鼻炎组为(2.1±1.3)分;最近1个月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次数在哮喘组为0(0,5)次,在哮喘并鼻炎组为4(0,12)次;FEV_1%在哮喘组为(77,7±21.7)%,在哮喘并鼻炎组为(64.7±23.1)%;PEF%在哮喘组为(79.4±26.3)%,在哮喘并鼻炎组为(65.8±22.0)%。与哮喘组比较,哮喘并鼻炎组的AC3评分、FEV_1%和PEF%明显降低(P<0.05),ACQ评分、最近1个月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次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合并变应性鼻炎不利于哮喘患者的临床控制,可增加哮喘症状及急救用药次数并使其肺通气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栀子柏皮汤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组大鼠灌胃给予栀子柏皮汤7 d,第7天给药后4 h给ANIT造模。48 h后,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及肝匀浆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胆汁代谢相关的转运体胆盐输出泵(BSEP)、钠-牛磺酸共转运体(NTCP)及氧化应激相关酶细胞色素CYP2E1的表达。结果栀子柏皮汤能够呈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血清TBIL、ALP、ALT、AST、GGT及肝组织中MDA、GSH含量;提高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增加肝组织中BSEP的表达,降低NTCP及CYP2E1的表达。结论栀子柏皮汤对ANIT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胆汁代谢相关转运体及抗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6.
乳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预后及预后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WBRT)预后以及不同预后指数差别。
方法 对2006-2010年间接受WBRT的99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Logrank法单因素与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计算并比较RPA、GPA、BSBM、Rades、Carsten预后指数评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脑转移时卡氏评分、是否伴有颅外转移、原发肿瘤控制情况、脑转移数目和WBRT后全身治疗与总生存相关(χ2=0.00~55.51,P=0.013~0.000),多因素分析证实卡氏评分<70和WBRT后全身治疗与总生存相关(χ2=35.26、7.21,P=0.000、0.007)。RPA、GPA、BSBM、Rades、Carsten预后指数评分对预测生存期≤3个月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5%、95%和62%、95%和86%、95%和84%、95%和85%。
结论 乳腺癌脑转移患者WBRT后全身治疗可改善患者总生存。对预测生存期≤3个月患者敏感性最好的为RPA指数,特异性最好的为BSBM指数。  相似文献   
57.
<正>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检测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新近推出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双平面法和半自动边界检测法能够准确评价左心室容积及功能,已成为临床测量左心室容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主要手段。本研究模拟以左心室体外模型,采用两种方法测量左室容积,并进行一致性评价,为临床评价左心室容积、功能及治疗决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比较先天性脊柱侧弯(CS)与特发性脊柱侧弯(IS)患者肺功能参数的差异,阐明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脊柱侧弯患者61例,根据病因分为CS患者组(25例)和IS患者组(36例),分析两类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参数的改变及其异同。结果: 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和Cobb角等基线情况相似。CS和IS组中分别有6例和12例存在通气功能障碍,15例和25例存在换气功能障碍。2组患者残气量(RV)、残气量/肺总量(RV/TLC)和残气量/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TLC%pred)3项肺功能均异常升高。CS组患者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显著低于IS组(P<0.05);IS组患者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pred)、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pred)、最大分钟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pred)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与Cobb角均呈负相关关系(r=-0.54~-0.35,P<0.05);CS组患者TLC%pred与Cobb角呈负相关关系(r=-0.047,P<0.05)。结论: 不同类型脊柱侧弯对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产生影响,IS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较CS患者更为严重,对生活质量影响更大,需要早期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59.
随着对外形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患者在乳房切除术后会选择不同类型重建手术。对于这部分患者,怎样的综合治疗时序可以让患者在外形美观和抗肿瘤治疗疗效间取得平衡、得到最大获益,是目前多学科治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术后放疗对乳房重建的美容影响、组织扩张器和永久性假体置换与术后放疗的时序关系以及乳房重建手术和放疗技术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笔者综合现有文献报道以及临床实践总结了重建手术与辅助治疗的整体决策推荐流程图,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乳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一体化调强放疗时,采用头部热塑膜固定于乳腺托架,配合标记线对减少摆位误差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行调强放射的10例乳腺癌术后病人。每例病人在乳腺托架固定下,分别放置3个摆位:无头部热塑膜固定和核对颈胸部标记线(A组)、核对颈胸部标记线(B组)、头部热塑膜固定与核对颈胸部标记线(C组)。每例病人每周1次,共5周,在X线模拟机下复核,得到和比较3个模式下照射野中心、锁骨区棘突和锁骨测量点的摆位误差值。所有病人的治疗采用C组摆位。结果:每组得到47组数据,3组摆位共141组数据。比较3组照射野中心的左右、头足和前后方向摆位,C组摆位误差显著小于A、B组(P0.05)。锁骨区棘突的左右位移,距离锁骨头下缘越往上,摆位误差越大。A、B、C组在棘突锁骨头上6 cm处,左右位移5 mm的病人分别占12.8%、6.4%和2.1%。除了棘突锁骨头上缘和其上方1、2 cm处外,C组其他不同测量点处的摆位误差均小于A、B组(P0.05)。在锁骨头内缘外侧7 cm处,C组锁骨测量点的头足摆位误差也小于A、B组(P0.001)。结论:在乳腺托架联合头部热塑膜和标记线固定下,照射野中心点、锁骨区棘突和锁骨摆位误差较小,能满足乳腺癌调强放疗摆位准确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