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51.
吴桂敏  施佳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460-6460
内科护理实习是整个内科护理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部分,是由各个要素组成的一个综合的系统,需要在护理教学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做好内科护理工作。本文引用了系统方法论从护理的最优化、整体性、模型化和动态性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8年十年间收治的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为今后临床诊断、防治提供有益资料.方法 收集共184例胆道闭锁患儿,其中34例放弃治疗(18.47%),余150例作基本概况,临床表现、诊断、外科处理和转归等分析.男86例,女64例,求医时年龄(56.20±39.44)d,其中55例>90 d(36.67%),诉大便转白时间为(22.33±20.3)d.均疑黄疸消退迟缓>2周,有进行性血胆红素增高;临床诊断方法有B超检查(91.33%),同位素闪烁检查(53.33%),血胆红素、酶测定(100%),影像学检查(58.66%).结果 手术探查时年龄(81.11±31.01)d,行Kasai手术率仅66%(99/150),随访率77.33%(116/150),随访9个月~8.2年,平均(23.77±16.4)个月,死亡56例(48.27%),肝移植6例(5.17%),正常生活30例(25.86%),带门脉高压等合并症生存24例(20.69%).结论 胆道闭锁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常见疾病.①其病因学说多种多样,大便转白在出生后(22.33±20.3)d,此现象以Schreiber提出的观点能较合理解释;②诊断无特异敏感的方法,还是以多种检查综合评估为好.腹部B超无创,值得进一步探索;③本组病死率较高48.27%,与文献报告有差距;④终末期肝移植是唯一有效方法,但本组仅6例,可能与经济、传统观念、供肝者条件不好等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国产西罗莫司支架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均于梗死相关动脉植入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涂层支架。将糖尿病直接PCI患者分为甲组(42例);非糖尿病直接PCI患者分为乙组(160例),比较两组直接PCI后心功能和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再狭窄率。结果:TIMI血流达到3级者甲组37例,乙组140例;甲组多支血管病变(85.7%)、C型病变(33.3%)明显多于乙组(53.8%、7.5%)(P<0.01);两组住院期间各项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随访期间两组非致死性心衰(3.8%比2.5%),心源性死亡(9.5%比0.6%),总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9.0%比6.9%)均有显著差异(P<0.05)。住院期间,两组左室射血分数(EF)值(54%±6%比53%±8%),左室收缩期末直径(ES)(32±6mm比33±3mm),左室舒张期末直径(ED)(51±6mm比52±2mm),均无显著差异;6个月随访期间,两组EF值(51%±6%比56%±8%),ES(35±8mm比30±6mm),ED(57±1mm比52±2mm),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再狭窄率(0%比1.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西罗莫司支架应用于糖尿病急诊PCI患者是安全、有效的,糖尿病AMI患者的长期预后较无糖尿病AMI患者差。  相似文献   
54.
患者男,49岁。发现高血压10年,经常服用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降压药物,血压维持在170~190/100~110mmHg(1mmHg=0.133kPa)。肾功能检查:血尿素氮14.3mmol/L、肌酐380μmol/L、尿酸538μmol/L。肾动脉血管超声示双侧肾动脉阻力指数偏高。2003年4月22日  相似文献   
55.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本文旨在研究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肌灌注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因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的患者105例,分为甲组(54例,予直接PCI 替罗非班)和乙组(51例,仅予直接PCI)。比较两组直接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心功能和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甲组术后TIMI血流3级、TMP血流3级的例数分别为49例(91%)和43例(80%),乙组分别为47例(92%)和39例(76%);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术后1h及3 d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50%的例数和术后1周靶血管急诊PCI后病变处心肌显像良好例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两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各项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2%(1例)和17.6%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甲、乙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54±6)%和(53±3)%,左室收缩期末直径(ES)分别为(32±7)mm和(34±3)mm,左室舒张期末直径(ED)分别为(51±6)mm和(52±4)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期间,两组LVEF分别为(58±6)%和(53±2)%,ES分别为(31±8)mm和(36±6)mm,ED分别为(52±1)mm和(55±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晚期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对改善直接PCI患者心肌灌注是安全、有效的,能显著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及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重度心绞痛中多支病变血管的治疗。方法 21例患多支血管病变的严重心绞痛者不愿接受冠脉搭桥术,我们采用介入法治疗21例24处罪犯病变,并用他汀类降脂、扩冠、抗血小板药物综合治疗。结果 术后早期心绞痛均改善,无1例急性血管并发症或死亡。3个月后出现不同程度胸闷胸痛11例,其中严重心绞痛5例,再次球囊扩张1例,冠脉搭桥术2例,死亡2例。结论 介入法结合他汀类降脂药物对患多支病变血管的严重心绞痛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STEM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837例STEMI患者 ,早期静脉溶栓组 (n =5 0 2 )和对照组 (n =335 ,无溶栓指征或不愿溶栓者 ) ,观察早期静脉溶栓后梗死相关动脉 (IRA)的再通情况 ,同时分析两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早期静脉溶栓组梗死相关动脉 (IRA)的再通率为 6 0 .9% (rt PA组74 .2 % ,尿激酶组 5 7.6 % ) ,两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中风、非致命性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但溶栓组住院病死率较传统方法下降 17% ,且住院日显著缩短。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再灌注治疗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主要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 从 1996年7月至 2 0 0 3年 8月对AMI行冠脉造影 5 30例中发现造影正常AMI 2 2例 ,按年龄将其分成中年人和老年人两组 ,并比较两者主要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 冠脉造影正常的AMI 2 2例。中年人组 :13例 ,高血压 7/ 13,长期大量吸烟 8/ 13;老年人组 :9例 ,高血压 9/ 9,长期大量吸烟 3/ 9,两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大量饮酒史比较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比较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6个月心脏事件随访包括 :再次AMI、心力衰竭、复合终点事件 ,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而心绞痛、心源性死亡比较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血压可能为老年人冠脉造影正常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长期大量吸烟为中年人的主要诱因 ,中年人预后良好 ,老年人预后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0.
以传统中医理论及现代理论分析讨论临床上运用穴注肺俞、定喘及天突穴治疗咳嗽每见奇效的原因,为这一方法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依据,并为临床推广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