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 (PCI)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不同时期连续 13个月收治AMI患者 ,静脉溶栓组 5 7例 ,直接PCI组 75例。比较两组的再灌注率 ,以及两组住院和随诊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 静脉溶栓组再灌注率为 5 7.9% ,直接PCI组为 96 %。超声心动图LVEF值静脉溶栓组和直接PCI组分别为 0 .5 9± 0 .12和 0 .6 3± 0 .10。两组在住院期间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直接PCI和静脉溶栓的不稳定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 9.3%和 38.6 % ;非致死性心功能衰竭 4 .0 %和 14 .0 % ;病死率 0 %和 7.0 % ;复合终点事件 9.3%和 5 0 .9%。结论 直接PCI能更快、更满意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抢救濒临死亡的心肌 ,改善心功能 ,降低病死率 ,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2.
艾滋病自发现以来,受其感染者一直遭受着人们的歧视。对HIV/AIDS感染者的歧视,尤其是医务人员的歧视,加剧了HIV/AIDS感染者人群同社会的隔离,严重影响了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根据艾滋病的3个基本特点及被误解的传播途径,结合医务人员的职业特点,分析医务人员HIV/AIDS感染者歧视的直接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血清和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及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①实验于2002-10/2003-03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动物房、病理科和复旦大学医学院电镜室完成.选用2月龄雄性健康SD大鼠90只.随机留取正常大鼠20只,其余大鼠禁食过夜后,按55 mg/kg,腹腔内注射10 g/L的链脲佐菌素溶液造成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大鼠病程2个月后经过电镜病理观察证实糖尿病大鼠糖尿病肾病的超微结构异常63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n=32)和高压氧治疗组(n=31)及对照组(n=20).对照组(n=20):仅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不进行干预.模型组(n=32):隔天清晨皮下注射一次正规胰岛素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13 mmol/L.高压氧治疗组(n=31):同样用胰岛素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控制血糖,每天进入动物舱在0.15 MPa的压力下,吸入95%以上浓度的纯氧1 h.连续20 d.②分别在高压氧治疗10和20 d后分批留取股动脉血和肾脏后处死大鼠.用快速血糖仪测定尾静脉血糖,并测定体质量.取股动脉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同时取肾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学观察和电镜观察,并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多抗对肾组织做3',3-二氨基联苯胺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③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①在分组干预过程中,高压氧治疗组死亡1只,模型组死亡2只.进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测定大鼠:对照组20只、高压氧治疗组30只、模型组30只.高压氧治疗10 d后,对照组处死6只,模型组处死7只,高压氧治疗组处死7只大鼠;治疗20 d后,对照组处死6只,模型组处死8只,高压氧治疗组处死8只大鼠.分别进行相应指标测定.②治疗前,糖尿病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内玻璃样变、硬化和血管减少.电镜观察显示模型组肾小球血管袢足突减少、融合、排列紊乱,系膜细胞旁间质基质沉积、纤维化.③治疗10 d后,高压氧治疗组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肾脏超微结构得到初步改善,而病理变化不明显.④治疗20 d后,高压氧治疗组肾小球病理异常减轻,超微结构较糖尿病组明显改善,而与对照组相似;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内转化生长因子β1染色明显减少.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合成和其在肾组织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4.
早期补镁对心肌梗死再灌注时心肌顿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补给硫酸镁对再灌注时心肌顿抑及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8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干预组(n=42)和对照组(n=40),干预组在接受再灌注治疗前30min静脉给予25%硫酸镁20m1,两组均接受静脉溶栓或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再灌注成功的病例采用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LDDE)检测顿抑心肌的发生,并测定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硫酸镁干预组的顿抑心肌节段和梗死心肌节段较少(P<0.05),左室收缩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AMI再灌注治疗同时早期补镁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食管重建术中留置食管引流管并持续负压引流对术后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的影响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痊愈出院的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患儿的相关资料。将放置食管引流管并术后持...  相似文献   
26.
心肌桥致心绞痛、心肌梗死三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桥 (myocardialbridge)是罕见的冠状动脉(简称冠脉 )畸形之一 ,冠脉造影证实其发生率为0 .5 %~ 16 %之间[1,2 ] 。由于导致心肌缺血事件的机制有别于冠心病 ,且治疗有所不同 ,已日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我院 1996年 3月~ 2 0 0 1年 4月行冠脉造影 2 6 6例 ,发现心肌桥 3例 ,现报道如下。病例 1:男性 ,6 8岁 ,活动时或静息状态下反复发生频死样胸痛 4个月 ,每次持续 5~ 10min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胸痛能缓解。查体 :血压 12 0 /75mmHg ,心率 6 0 /min。心电图 :无异常。化验 :总胆固醇 4 .75mmol/L…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全切除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术的3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22例;手术时的中位年龄为12岁(6~17岁)。分析手术方式、病变类型、原位甲状旁腺保留数(parathyroid gland...  相似文献   
28.
施佳  朱海军  卢伟伟 《骨科》2022,13(5):414-417
目的 评估皮耐克一期修复伴有骨或肌腱外露的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5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皮耐克一期修复手术治疗伴有骨或肌腱外露的大面积皮肤缺损的1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平均年龄为45.0岁(29~60岁)。记录病人的皮肤缺损大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和手术并发症,以及病人对于外观的满意度评分和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等指标。结果 15例病人皮肤缺损的面积为(41.6±16.8) cm2(16.8~78.4 cm2);皮耐克使用面积为(48.3±16.9) cm2(20.2~82.8 cm2)。手术时间为(37.5±6.7) min(28~55 min),住院时间为(2.7±0.8) d(2~4 d)。治疗期间,1例病人出现伤口表面感染、3例病人出现皮下血肿以及伤口轻度溃疡,经过换药等常规处理后均愈合。随访时间为(24.0±7.0)个月(12~36个月),治愈时间为(42.9±9.6) d(28~57 d),病人对修复区外观的满意度得分为(80.7±5.7)分(70~90分),VSS得分为(5.7±1.1)分(4~7分)。其中9例病人报告感觉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6例病人报告感觉轻微丧失。结论 皮耐克一期修复伴有骨或肌腱外露的大面积皮肤缺损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替代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9.
张滋洋  施佳  马建华  郭晓征  聂铭博  康皓 《骨科》2015,6(5):226-230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间,使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治疗下肢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8例患者。术前通过B超及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定位穿支血管的位置,术中对比血管定位位置后进行血管蒂分离。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15 cm~25 cm×15 cm。本组患者由于受区感觉神经缺损,均未进行受区感觉神经的修复。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患者皮瓣外观及功能。结果 8例患者中,7例患者皮瓣术后存活,皮瓣对患处覆盖良好并有较好的外观及功能。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动脉危象,行探查术后再次出现静脉危象导致皮瓣部分坏死,清除坏死皮瓣组织,进行植皮换药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是游离皮瓣修复下肢及足踝部皮肤缺损中的经典术式,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供区损伤,受区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功能修复,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神经功能恢复及患肢的骨性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