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靶向治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近远期预后及免疫状态、不良反应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浙江萧山医院和浙江省邵逸夫医院接受诊治的EGFR突变型NSCLC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肿瘤标记物水平、免疫指标水平,并对2组患者生存情况、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2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2组CD3+、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盐酸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NSCLC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缩小肿瘤体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2.
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及其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41例不同处理方法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08年2月脊柱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41例患者针对不同处理方法,探讨护理经验。在体位引流前提下,一组单纯加压包扎缝合22例;另一组持续留置硬膜外引流19例,其中,行侧脑室穿刺引流1例。结果:40例患者均在术后8~14d脑脊液漏停止,伤口愈合,未出现明显头昏头痛等低颅压反应及感染患者,1例经过以上治疗失败,采用脑脊液引流的方法治疗后治愈。结论:对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患者采取不同处理对策,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3.
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由于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骶尾部长期受压极易发生褥疮.为此我们采取一些综合措施,有效地预防了褥疮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纤溶活性改变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38例脑梗死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进行检测,并观察梗死体积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PAI-1和PA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PA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梗死体积较大的患者PAP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的水平异常,既提示了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又可能是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PAP的升高则反映了纤溶系统被激活的程度,其临床检测有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溶栓和抗凝等治疗。  相似文献   
45.
患者男,63岁.因全身皮疹无痒痛3个月,至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就诊前3个月于右上肢出现皮疹,逐渐增多,扩展至四肢、躯干,无自觉症状,曾经到外地多家医院就诊,拟诊“环状肉芽肿”、“皮肤淋巴瘤”、“组织细胞瘤”等,给予“泼尼松、维A酸”等治疗,治疗后皮疹仍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6.
曾静  方晶 《职业与健康》2011,27(3):356-357
腹膜透析治疗肾衰竭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历了40余年,作为肾衰竭一体化治疗方法之一的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 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也日益受到重视。在世界范围内,腹膜透析患者数不超过所有肾脏替代疗法的10%,总人数趋于稳定。但APD却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单发性毛发上皮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预后。方法:所有病例行局部皮肤肿瘤切除,常规组织切片、染色,随访观察2年。结果:16例病理诊断为单发性毛发瘤病例中,其中有14例临床误诊。15例术后无复发,1例继发鳞癌。组织病理有典型的形态特征,镜下与基底细胞癌相似,可表现有基底样细胞组成的小叶结构或团块结构,瘤巢周边细胞呈栅状排列,但有向毛发分化的倾向和角质囊肿形成等。结论:单发性毛发上皮瘤临床极易误诊,组织病理学特征是本病确诊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为制定CA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选择性病门诊的C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自评焦虑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并与中国常模对比,分析CA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普通人群的差异,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89例CA患者,SAS评分为(36.28±7.16)分,SDS评分为(39.00±9.74)分,总粗分均值均高于中国常模(U值分别为7.98、5.23,P值均<0.01)。出现焦虑24例(26.97%),抑郁36例(40.45%),程度多为轻度,同时有焦虑和抑郁者20例(占22.47%)。CA患者出现焦虑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性取向非异性恋,而低收入、使用成瘾性药物则为发生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CA患者中焦虑与抑郁发生率较高,宜在临床诊疗中采取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9.
脑梗死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lasainogen activator inhibit-1.PAI-1)活性和PAI-1 4G/5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用发色底物法和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脑梗死患者52例(2001—06/2002—12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和3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PAI-1活性和PAI-1 4G/5G基因多态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PAI-1 4G/4G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48%(25/52)和23%(7/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浆PAI-1活性分别为(10.77&;#177;0.80)和(10.05&;#177;0.86)kU/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8622.P(0.001);PAI-1活性与PAI-1 4G/5G基因型及血糖相关。结论:研究结果提示PAI-1 4G/4G基因型及PAI-1活性增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化滞柔肝颗粒对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安慰剂组、低、高剂量化滞柔肝组和易善复组,通过高脂饮食喂养8周,经HE染色确定建立了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小鼠模型,后各组给予不同药物灌胃,正常组及安慰剂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治疗持续4周。在末次给药后,解剖动物,取血清和肝组织,进行相应的检查。结果:在治疗4周末,HE染色及油红显示模型组肝组织细胞肿胀,脂肪沉积,其体质量、血清ALT、TG水平分别为(41.2±1.7)g、(81.07±3.19)U/L和(2.69±1.30)m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体质量、血清ALT、TG水平(21.31±1.42)g、(31.2±2.74)U/L和(0.48±0.14)mmol/L(P<0.05),结果显示模型成功建立;后续HE染色、油红染色显示高剂量化滞柔肝组改善肝脏炎性反应及脂质沉积的作用较安慰剂组、低剂量化滞柔肝颗粒组、易善复组更加明显,且后续血清ALT及TG水平结果也和上述结果一致(P<0.05),但各观察组之间AST水平均无明显变化;通过对血清中细胞因子IL-18和IL-1β的检测,结果显示化滞柔肝颗粒组可降低细胞因子IL-18和IL-1β的水平,降低细胞因子的水平且较安慰剂组、易善复组更为明显,且呈剂量依耐性(P<0.05)。结论:化滞柔肝颗粒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小鼠有保护作用,且和细胞因子IL-18和IL-1β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