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医药卫生   13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目的探讨M型超声法、B超直接法和B超间接法三种超声检测方式监测膈肌活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判定的意义。方法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50%为分界线,选取高风险COPD患者(FEV150%,高风险组)和低风险COPD患者(50%≤FEV1≤70%低风险组)各4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一般情况、肺功能、血气,以及三种超声检查和X线检查的膈肌移动度。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分析三种超声检查结果和X线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三种超声检查方法预测COPD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高风险组M型超声法移动度、B超直接法移动度、B超间接法移动度和X线移动度均低于低风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型超声法移动度、B超直接法移动度、B超间接法移动度和X线移动度均是高风险组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M型超声法移动度、B超直接法移动度、B超间接超移动度均与X线移动度呈正相关(r=0.738、0.667、0.634,均P0.05)。M型超声法和X线检查联合应用诊断COPD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781)。结论 M型超声法、B超直接法和B超间接法均可用于COPD病情判定,M型超声法和X线联合诊断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胆石治疗仪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收治2012年8月—2014年8月胆囊结石患者114例,其中研究组57例予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胆石治疗仪治疗辅助护理干预配合,对照组57例予口服消炎利胆片辅助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研究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胆石治疗仪治疗胆囊结石的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配合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参与型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在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干预组患者实施参与型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分别于患者入组时和干预8周后各进行一次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的评定.结果 干预组患者纳入参与型护理模式8周后,其ESCA的总分(t=2.028,P<0.05)和自我护理技能因子分(t=3.944,P<0.01)、自我责任感因子分(t=2.247,P<0.05)、自我概念因子分(t=3.243,P<0.01)、健康知识水平因子分(t=5.309,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其NOSIE的病情总估计分(t=3.528,P<0.01)、总积极因子分(t=2.869,P<0.01)、总消极因子分(t=3.131,P<0.01),以及社会能力(t=3.054,P<0.01)、社会兴趣(t=2.841,P<0.01)、个人卫生(t=4.793,P<0.01)、激惹(t=2.930,P<0.01)、退缩(t=5.023,P<0.01)、抑郁因子分(t=2.653,P<0.01)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精神病表现因子分的改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参与型护理模式可以锻炼提高抑郁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44.
氟维司群对未成熟小鼠子宫和阴道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观察氟维司群对雌激素效应的作用及其对靶器官中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以未成熟小鼠为实验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氟维司群(500 μg/kg,ip)组、17β-雌二醇组(100 μg/kg,ig)和17β-雌二醇+氟维司群(100 μg/kg+500 μg/kg)4组,给药7 d后麻醉取小鼠的子宫和阴道,HE染色法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表达的情况。结果显示,氟维司群可明显影响未成熟小鼠子宫和阴道的生长发育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同时可显著抑制17β-雌二醇的促未成熟小鼠子宫、阴道生长发育以及促雌激素受体表达的作用。提示氟维司群具有抗雌激素样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靶器官雌激素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究自拟补肾调经汤辅助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的临床效果及对激素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六医院诊治的87例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加用自拟补肾调经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中医症状积分、血清激素水平变化、影像学变化、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头晕耳鸣、性欲减退、腰膝酸软、腰腹刺痛、痛经且经血含血块五项中医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瘦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子宫体积明显大于治疗前,而卵巢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子宫体积大于对照组、卵巢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中医治疗总有效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补肾调经汤辅助用药可改善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患者的不良症状,降低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卵巢状况,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46.
肋间神经灼性神经痛1例报告林建,徐颖(南京鼓楼医院镇痛科,南京210008)灼性神经痛(causalgia)又称灼痛,这个术语的创造者Mitchell(1872)认为灼痛是所有神经损伤性疼痛中最可怕的一种。灼性神经痛主要发生在四肢,1990年Boni...  相似文献   
47.
杨一博  徐颖  王璐  樊媛芳  林娜 《中草药》2021,52(3):749-757
目的探索青盐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配伍合理性。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别对青盐方中君药(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君+臣药(肉苁蓉+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君+臣+佐药(肉苁蓉+巴戟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君+臣+佐+使药(肉苁蓉+巴戟天+花椒+牛膝+青盐Halitum)作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靶点、功能和通路进行预测和筛选,通过数据整合分析解析青盐方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特点及配伍规律。结果74个化合物共作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290个靶点、51个关键靶点,涉及细胞反应、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等通路。结论各拆方组通过各靶点相关通路作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雌激素低下、围绝经期焦虑、生殖道萎缩、骨质疏松病理环节。各配伍组既有不同靶点,也有相同靶点作用于各个症状,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君药囊括方中216个靶点、40个关键靶点和所有主要通路,依次增加臣、佐、使药后,靶点数量及各通路所涉及的靶点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提示君药肉苁蓉在方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余药味对君药的辅佐补充,解释了其复方配伍合理性。  相似文献   
48.
马海燕  徐颖 《中国药房》2014,(36):3412-3414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化疗无效的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化疗无效的淋巴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1 000 mg/m2,d1、d8静脉滴注30 min;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沙利铂130 mg/m2,d1静脉滴注26 h。两组患者在治疗同时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静脉滴注,昂丹司琼8mg肌肉注射。21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毒性反应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6个月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性反应、3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化疗无效的淋巴瘤患者较单用吉西他滨疗效更好,安全性亦较好,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9.
50.
血管活性肠肽参与电针对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参与电针对胃粘膜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束缚冷应激胃粘膜损伤大鼠模型,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法和中枢迷走背核复合体(DVC)微量注射,观察电针对各组外周血、胃粘膜和脑组织的VIP含量的变化,胃粘膜血流量(GMBF)、损伤指数(LI)和跨壁电位差(PD)的影响。结果:电针模型组外周血、胃粘膜和脑组织VIP含量均增加,GMBF、PD也明显增加,LI下降;中枢DVC微量注射VIP后,外周血和胃粘膜中VIP含量增加。结论:VIP作为信号分子,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对胃粘膜损伤具有整体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