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一般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具体表现在肺燥、胃热、肾虚,尤以肾虚为本。近年来糖尿病从脾论治的报道时有所见,疗效亦较满意。那么糖尿病究竟与脾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其治疗机理何在?本文对此参阅文献,结合临床体会,略陈管  相似文献   
73.
参考古代各医家对眩晕的认识与研究,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本文从导致眩晕的“痰”与“虚”两方面切入,分别根据其症状、舌脉特点探讨“无痰不作眩”的代表证型一痰浊内阻与“无虚不作眩”的代表证型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的区别与联系。以使源自古代医家的无痰不作眩与无虚不作眩理论更好地指导现世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经方在妇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应用广泛,疗效良好,有较大的发展和影响,本文对2000年至今关于妇科病经、带、胎、产、杂等方面疾病的经方治疗报道,进行回顾、总结,希望对临床中妇科病的治疗有所提高,同时对经方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5.
1 生平简历 丁德恩,一名庆三,人尊称为丁三巴(巴意为爷),回族,北京市人.生于1854年,卒于1917年,享年63岁.  相似文献   
76.
徐江雁 《北京中医药》2006,25(7):398-400
张菊人(1883-1960),男,名汉卿,字菊人.1910年来京行医,曾任外城官医院内科中医医官,担任过北平中医资格考试主考官,为"北平国医学院"创办人之一,并出任董事和教授.建国后,在北京市第二门诊部任顾问.1956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医院并在内科门诊应诊.曾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956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医院任副院长,并担任北京中医学会顾问.1917年张氏在诊疗疫病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他人共同编写<八种传染病证治析疑>一书,成为治疗各种传染病的规范.晚年写出<菊人医话>一书,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张氏擅治温热病,提出北方外感"寒固于外,热郁于中"的观点,采用外用辛凉、内用清化的治法,创立了"加减银翘汤"方.  相似文献   
77.
徐江雁 《北京中医药》2006,25(5):267-269
冉雪峰(1879-1963年),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享有"南冉北张"之誉.其出生于医药世家,17岁始开诊行医.一生任职颇多,1919年与同道组织湖北省中医公会与中医学会,并创办<湖北省中医杂志>;平生编写医著较多,其学术经验对中医理论和治疗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冉雪峰具有虚怀若谷、勤学苦研、尊古不泥、重今不非、先品德后学问的治学特点;主张"一融三合"的学术思想,为提高和发展祖国医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8.
刘鸿恩,清代河南医家,著有《医门八法》流传。他在书中提出辨病应以"表里、虚实、寒热、阴阳"为主,在"八法"的辨病基础上,强调"虚、实"为要,并特别关注对"虚"的辨病。他认为"虚"指的是机体多因气血亏耗波及五脏,致使五脏"藏"的功能受到影响后,内伤杂病多以"虚"为外在表现,并于此提出"五脏皆无实证"的立论。故他在论述疾病上多着眼于从五脏的整体功能考虑,重视补"虚"。关于他辨病重"虚"的思路,通过研习其著作发现来源有二:一是基于《内经》中五脏主"藏",失"藏"多"虚"的观点;二是清朝年间医家治肝多从肝的整体功能出发,多滋阴养肝。  相似文献   
79.
依据《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等史籍和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宫内务府原始档案,对定都北京后的清朝宫廷医药卫生机构———御药房的设立、裁撤与复设等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以朝代为序,对清代十朝的御药房职官、差役等各类人员规模进行了初步考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宫廷医药卫生机构发展与变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80.
徐江雁 《北京中医》2005,24(2):77-78
徐右丞,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家学,苦研歧黄。青年时奔走革命,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医药顾问。民国初期来京开业行医。徐氏擅治肿瘤及杂病:处方多采温病方为主,兼用伤寒之方,既用汤方,又用成药,且内服外用兼施;巧用四物加减:凡病涉血证,无论阴证阳证、兼寒兼热、兼虚兼实、兼表兼里,每治以四物汤加减,曲尽其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