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的比值(MPV/PL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PTC患者(PTC组)687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良性甲状腺结节组)398例,另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组89例,健康对照组153例。比较4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MPV/PLT预测PTC的诊断效能。结果 PTC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MPV/PLT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组MPV、MPV/PLT均明显升高;有被膜侵犯的PTC组MPV/PLT明显升高(P均<0.05)。ROC曲线显示, MPV/PLT在PTC和良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曲线下面积(AUC)为0.783,优于MPV(AUC为0.657)和NLR(AUC为0.642);MPV/PLT在PTC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鉴别诊断中AUC为0.759,优于MPV(AUC为0.598)和NLR(AUC为0.633);MPV/PLT在PTC与健康对照鉴别诊断中AUC为0.823,优于MPV(AUC为0.679)和NLR(AUC为0.716,P均<0.05)。结论 外周血MPV/PLT对PTC的诊断有预测价值,但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阿帕替尼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设置PBS组、1、5、10、20μg/ml阿帕替尼组,分别用PBS,1、5、10、20μg/ml阿帕替尼处理细胞.通过MTT实验、流式细胞仪分析、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阿帕替尼对细胞增殖、凋亡、...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比观察急性、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及脉络膜中大血管容积(CVV)变化。方法:横断面观察性临床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确诊为CSC的64例患者64只眼(CSC组)及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64名64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C...  相似文献   
44.
阐述国内外便携式智能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应用现状及优缺点,分析国内外便携式智能监测设备之间区别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包括统一标准,规范数据采集;增加中医学健康监测指标;提升设备续航能力。  相似文献   
45.
目的建立多重微球芯片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自身抗体的评价及应用。方法采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以聚苯乙烯微球为反应界面,将8种[SSA(60kD)、SSB、α-fodrin、M3、ds-DNA、nRNP/Sm、Sm、M2]抗人IgG单克隆抗体包被微球后,用该方法检测同一血清样本中的多种可溶性蛋白抗体。选取pSS患者206例、非pSS患者110例和健康人69例,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8种自身抗体。结果多重微珠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8种抗体的批内差异及批间差异均较小;检测pSS组的8种抗体水平与非pSS组、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诊断pSS的总敏感度可达97.20%,总特异性可达96.34%。结论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pSS自身抗体方法可以一次同时进行8种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为pSS及其他自身免疫病的确诊创造了一种准确、便捷的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老年人群CCR5基因多态性差异,探索其基因多态性在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500例老年SLE患者及500例老年健康人作对照,对其SLE相关指标及CCR5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500例样本以CCR5/CCR5纯合子基因型为主,无CCR5Δ32/CCR5Δ32基因型,CCR5基因频率显著高于CCR5Δ32(P<0.05);CCR5/CCR5Δ32组发病年龄低于CCR5/CCR5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抗dsDN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CCR5/CCR5组(P<0.05)。结论辽宁老年人群中主要以CCR5野生基因型为主,CCR5Δ32突变频率较低。CCR5Δ32突变可以通过提高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来影响SLE。  相似文献   
47.
中医学从系统论的角度整体认识生命与疾病,钱学森多次强调"人体科学一定要有系统观,而这就是中医的观点".课题组将中医学的病机概念与图论的有向图概念进行整合,提出了病机网络的概念,并在系统科学指导下,结合图论理论提出一种以病机为核心的数字化辨证新方法——网络辨证.本文将从数学层面详细阐述网络辨证的算法原理.网络辨证医理模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于笛卡尔积操作穷尽枚举所有的候选病机网络,第二阶段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原则筛选出有限的整体性网络;第三阶段基于人机交互策略确定唯一的个体化病机网络.研究过程中我们基于Dijkstra算法对中医的整体观思想建立了启发式的数学化定义,并提出且证明了三个重要的定理推论对该定义进行算法层面的优化.总结而言,网络辨证与中医实践者的辨证思维是高度吻合的,网络辨证为中医数字化辨证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8.
组织纤维化是人类多种重大疾病的关键性病理基础,可涉及所有组织和器官系统。其本质是一种以细胞外基质成分过度沉积和异常排列为特点的组织修复结局,最终导致器官功能损害。因此,纤维化相关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为严峻的挑战。本文着重介绍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调控因素及相关机制,以及目前针对纤维化潜在治疗靶点的临床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与血塞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研究组应用尤瑞克林联合血塞通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尤瑞克林与血塞通联合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26.9%,总有效率为93.6%;复方丹参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11.5%,总有效率为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与血塞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健康♂SD大鼠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对照组(DC组)、厄贝沙坦治疗组(DI组),DI组予以厄贝沙坦按0.012g/(kgd)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6wk后,行酚红灌胃法测胃排空率;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胃组织内皮素(ET-1)含量、化学比色法检测胃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测定胃组织血管紧张素受体(AT1R)mRNA表达.结果:DC组及DI组的胃排空率较NC组明显下降(18.65%±4.30%,22.64%±2.88% vs 62.64%±4.51%),而与DC组相比,DI组的胃排空率明显升高(22.64%±2.88%vs18.65%±4.30%;DI组胃组织ET-1含量较DC组明显下降(21.660pg/mgpro±4.686pg/mgpro vs 26.850pg/mgpro±2.897pg/mgpro),但是仍高于NC组(21.660pg/mgpro±4.686pg/mgpro vs 18.520pg/mgpro±2.795pg/mgpro);NOS分为结构性NOS(cNOS)和诱导性(iNOS),与NC组相比,DC组、DI组cNOS活性显著下降(0.521pg/mgpro±0.057pg/mgpro vs 0.323pg/mgpro±0.079pg/mgpro,0.384pg/mgpro±0.067pg/mgpro),DI组cNOS活性较之DC组没有显著差异(0.323pg/mgpro±0.079pg/mgpro vs 0.384pg/mgpro±0.067pg/mgpro),而DI组iNOS活性较DC组明显下降(0.246pg/mgpro±0.033pg/mgpro vs 0.276pg/mgpro±0.021pg/mgpro),但仍高于NC组(0.246pg/mgpro±0.033pg/mgpro vs 0.209pg/mgpro±0.015pg/mgpro);厄贝沙坦干预后,DI组胃组织(AT1R)mRNA表达低于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46±0.005 vs 0.741±0.010),而仍显著高于NC组(0.546±0.005 vs 0.207±0.004).结论:厄贝沙坦可能通过影响DG大鼠胃组织ET-1、NOS、AT1RmRNA水平来改善DG大鼠的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