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扶正护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以参麦注射液为工具药验证扶正护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为扶正护脑法的确立奠定临床基础。方法 将 6 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 0例 )和对照组 (2 0例 ) ,分别给予参麦注射液和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 参麦注射液能明显减轻中风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抑制白介素 - 1β(IL 1β)、白介素 - 6(IL 6 )等炎性介质的异常升高 ;降低血浆内皮素 (ET) ,升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恢复两者的平衡 ,从而改善血管舒缩功能 ,临床总有效率达 9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表明以扶正护脑法作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基础治疗方法是可行的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2.
寤寐组方治疗失眠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观察治疗120例,均为2006年3月~2007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18岁~80岁,平均年龄52·6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病程2·1年。对照组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21岁~75岁,平均年龄49·3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12例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问卷调查。结果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患者早醒占全部调查病例的73.21%,日间残留效应晨起重者占79.46%。中医证候心脾两虚证占55.36%,是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主要证候类型,与PSQI各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脾两虚证入睡时间最短、睡眠时间最短、日间残留效应最明显。结论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以心脾两虚证为多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早醒、日间残留效应明显且晨重暮轻。  相似文献   
64.
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新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 从中风病定义看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中风病定义将中风发病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即正气内虚 ;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 ;脑脉闭阻。其中正气内虚为病之根本 ,是产生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的基础 ,也是导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的前提。气血逆乱、直冲犯脑是中风发病之枢 ,此  相似文献   
65.
参麦注射液对缺氧/缺糖/复氧诱导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缺氧/缺糖/复氧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及胞浆内游离钙的影响,阐明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用孕17~18 d的SD胎鼠大脑皮层作原代神经细胞培养,制作缺氧/缺糖/复氧致神经细胞损伤模型,采用AnnexinV/PI双染色法以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神经细胞凋亡率;FIuo-3负载,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胞浆内游离钙的变化.结果参麦注射液能降低缺氧/缺糖/复氧原代培养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和胞浆内游离钙浓度.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机制与提高神经细胞耐缺血缺氧能力,抑制细胞内钙超载,从而减轻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6.
于苗  丁薇  王悦  张丽娜  张根明 《中医药导报》2023,(9):134-136+164
基于脑小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现代医学研究认识,从中医病机角度,提出“络损髓伤”为脑小血管病的发病关键。其中,年老正虚为本病的促发因素,瘀、痰、浊毒有形实邪滞络所致的脑络病变为发病基础;脑髓失养、髓海失充的脑髓损伤为病变后果;发病过程中“络”“髓”相互影响、渐进损伤,最终形成“络髓同病”的病理结局。据此提出脑小血管病的总治法为通络养髓,但不同病变阶段的侧重点略有不同,“络损”以益气活血通络为主,“髓伤”以补肾养髓扶正为主,从而实现“络髓同治”。  相似文献   
67.
证据是循证医学的核心,证据评价是指南制修订中的重要步骤,不同类型的研究证据对应不同的评价工具,而1911年以后的中医“近现代医家经验”证据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评价标准。本研究立足于中医指南制修订的核心环节,以中医临证的重要证据“近现代医家经验”为出发点,遵循中医药内在发展规律,基于综合方法探讨如何构建中医“近现代医家经验”证据评价方案,目的是规范地遴选“近现代医家经验”证据,提高中医药指南的临床实用性,服务中医药标准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8.
69.
张琳婷  张根明 《中医学报》2021,36(2):441-445
目的:探讨不同数据分析方法在出血性中风证候分析中的效果差异。方法:基于临床采集的499例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四诊信息数据,比较因子分析、聚类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Fisher判别分析在证候分类及归纳、挖掘证候潜在规律的差异。结果: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出血性中风的证候分类较为模糊,公因子和聚类组中见多个证候要素夹杂。Logistic回归分析、Fisher判别分析在部分证候表现较好,受先验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结论: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各有优势,单一的数据分析方法不能同时满足证候研究中的多种需求,应结合运用,或者引入新的数据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0.
缺血性中风发病前、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病机存在差异。发病前阶段,病机涉及内伤积损和发病诱因,前者是发病基础而后者是促发因素;急性期阶段,病机涉及脑脉闭阻后发生的三个病理过程,即脑髓失养、毒邪内生和毒伤脑髓,它们共同参与了脑髓的损伤;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阶段,病机包括脑髓空虚和内邪伏藏,脑髓损伤则肢痿言蹇,新旧内邪伏藏构成复中风和呆病的发病基础。分段认识中风病机对预防、急救、康复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