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nm23和E-cadherin及肿瘤相关基因CD44s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及CD44s基因的表达,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及CD44s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0%和44.5%及52.0%。nm23和E-cadherin基因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P均〈0.05。CD44s阳性表达与肿瘤是否有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CD44s表达与nm23表达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nm23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nm23和E-cadherin及CD44s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和转移相关,检测其表达可预测胃癌转移和侵袭程度。  相似文献   
42.
张建波 《现代保健》2009,(24):133-133
脑卒中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隙出血,具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人类三大死因之一。脑卒中急性期的合理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环节。临床研究提示,约有40%~50%的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表现出“痰热腑实”证,根据这一特点,在脑卒中病急性期治以通腑化痰,往往能迅速改变病况,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与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组织或细胞病理证实的35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采集全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血标本,三色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35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3例,稳定13例,进展9例,疾病控制率为74.2%.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差异.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微.治疗后T淋巴细胞可以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晚期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0例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表达水平,与1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增加(17.9±6.1)%,表达高于正常人(6.81±0.4)%(P〈0.00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与患者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Treg细胞在肺癌患者中比率明显升高,并与临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45.
早期溶栓治疗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在心肺复苏(CPR)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通过对34例心搏骤停患者在CPR早期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并与以往5年内76例类似病例的复苏效果比较,分析溶栓治疗对复苏效果的影响.结果 CPR早期选择性联合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CPR的成功率、缩短复苏时间、减少心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降低脑缺血、缺氧并发症发生,而不会增加出血危险.结论 对于没有溶栓治疗禁忌证的患者,CPR早期联合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6.
47.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生理曲度的X线改变与其应力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加深对颈椎生物力学方面的认识。方法对3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过伸及过屈侧位,左、右斜位的X线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颈椎病影像学表现,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颈椎的旋转、椎体角移位和椎体间滑移,只能在颈椎各侧位照片中完全显示出来。结论颈椎生理曲度的生物力学改变与其应力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探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在老年患者蝮蛇咬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合并SIRS和多器官功能受损的蝮蛇咬伤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程序化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5d的炎症相关指标及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治疗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T)、脉搏(P)、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第5天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T,CK和CK-MB在第1天时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CRP,AST,ALT和LDH在第3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各项指标比较,3d时CK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d时AST,ALT和L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能减轻老年患者蝮蛇咬伤的炎症反应,对重要器官的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0.
门诊药房每天都面临着多种原因引起的病人退药问题,而卫生部2002年1月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药品一经发出,不予退换。但门诊药房几乎每天都面临着病人退药的事情,有时病人不理智,时有冲突的情况发生,对此药房工作人员感到很棘手,不知如何应对,本文就退药的原因、为何不能退换药以及采取什么措施应对退药现象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