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3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掌指骨骨折几种内固定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部骨折后功能恢复的优劣除与损伤程度,组织修复情况有关,还与手术内固定的选择关系密切。我院1988~1998年间手术治疗掌指骨骨折98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98例掌指骨骨折病例手术内固定治疗,其手术指征为:1,不稳定性掌指骨骨折或功能位不能保持良好复位...  相似文献   
22.
锁骨下动静脉的损伤临床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女,32岁。车祸致伤左肩、胸、头部等全身多处,昏迷,左上肢发凉4小时入院。查体:血压、意识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敏感,左肩部大片擦伤,皮下瘀血,肿胀,左上肢厥冷,运动感觉消失,桡尺动脉搏动消失,左侧胸廓塌陷;骨盆、双下肢未见异常。X片示:左肩胛骨粉碎骨折。DSA显示:左锁骨下动静脉破裂,并行气囊栓塞止血。急诊全麻下行左锁骨下动静脉探查术。取左锁骨上方横形切口,切开皮肤,切断颈阔肌与深筋膜,用骨膜剥离器将锁骨中1/3骨膜剥去,线锯锯断,见大量暗红色血块,取出血块,发现距…  相似文献   
23.
钢丝内固定植骨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7年以来,采用钢丝环形加“8”字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3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均为横形骨折,其中髌骨中17例,髌骨上极5例,髌骨下极9例;左侧9例,右侧22例;骨折断端分离最小1cm,最大3cm。病程最短3个周,最长3个月。随诊6个月~5年2个月。2 治疗方法术前充分锻炼股四头肌收缩,增加股四头肌力。手术采用髌前横弧形切口,凸面向下。清除骨折间结缔组织至新鲜骨面。分别用2把大巾钳固定上下两骨折块…  相似文献   
24.
25.
本研究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采用前列地尔与西洛他唑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50例,选自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7月住院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8±6)岁,有间歇性跛行、麻木、疼痛和冷感任一症状,且为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证实存在血管病变,其中吸烟者43例,高血压者15例,血栓性浅静脉炎者7例。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改良Heller手术中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变化,确定食管、贲门肌层切开的长度和比例.方法 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改良Heller加Toupet抗反流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5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28~61岁,术前病程6个月~9年.利用台式高分辨八通道胃肠动力监测系统,术中采用定点牵拉法监测食管下段四个方向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变化,并测量食管、贲门肌层切开的适宜长度.结果 全组无手术夕匕亡病例.食管贲门肌层切开的长度为5~8 cm.当食管侧切开长度为(5.3±1.5)am时,胃-食管连接处括约肌压力切开侧由(33.6±13.3)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9.7±4.6)mm Hg.胃侧切开长度(0.8±0.4)cm后,压力降至(4.8±3.1)null Hg.食管、贲门肌层切开前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术中食管测压可指导改良Heller于术中食管、贲门肌层切开的长度,为提高改良HeUer手术技术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7.
患者,女,29岁,因妊娠期腰及双下肢疼痛5个月,于产后半月二便失禁,双下肢无力,无潮热盗汗,在当地诊断为腰间盘突出症,并在1个月后行L5S1全椎板髓核摘除术,术后疼痛稍减.20余天后,腰骶部疼痛剧烈,给予抗感染治疗,疗效不显.于2个月后,我院以"骶尾部肿瘤待排"收入院,查:骶部膨大,向后凸起,肿块约25cm×25cm,边界不清,质地中等,压痛,无波动感,二便失禁,双下肢肌力Ⅲ级,皮肤痛、温、触觉消失,膝跟腱反射消失、骨盆分离挤压试验(+),肛门指检:扩约肌松弛,骶骨前缘无肿块.X片提示:骶椎明显膨大近一倍,双骶髂关节处呈溶骨性破坏,尾椎后缘骨膜隆起.术前胸部X线片有散在结核钙化点,术前CT示:L5S1椎间盘突出,余(-).细阅该片可见骶椎稍膨大.ESR:76mm/h,ASO≥500u,CRP(+),ALP44u/L,WBC18.5×109/L,RBC3.3×1012/L,Hb95g/L,N83%,L17%,骶椎组织活检:肉眼见组织有一层包膜,包膜下呈白色半透明胶冻样物质,易出血.镜下见:切面灰白实性分叶状,瘤细胞索状排列,可见囊泡状细胞.结果:脊索瘤(低度恶化),最后确诊为:巨大脊索瘤.  相似文献   
28.
2002-2003年我院应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肩锁关节,修补肩锁韧带,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外伤性脱位共11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SCOFIX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应用SCOFIX系统治疗的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6~22个月回访,椎体前后缘高分别由术前平均压缩剩余高度的46.8%(12%~60%)和77.5%(26%~86%)恢复到术后92%(100%~90%)和96.7%(90%~100%),Cobb's角由术前平均15.7°(12°~26°)恢复至术后平均1.4°(0°~6°).结论 SCOFIX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确实,在脊柱内固定器械中具有其优越性,有待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0.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5例结肠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结果发现:结肠癌患者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并且随肿瘤的恶性度增高及病情的加重,血清IL-2水平明显降低,手术后血清IL-2水平回升,与手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血清IL-2水平能够反映结肠癌患者的免疫状况,也可作为疗效观察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