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糖肾宁对KK-Ay小鼠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KK-Ay小鼠建立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每组10只,并将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小鼠干预给药12周后处死,心尖取血、摘取双侧肾脏,进行相应指标检测。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PAS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Collagen I及FN蛋白表达,WB及RT-PCR检测各组小鼠足细胞P-cadherin和FSP-1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小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明显增生,基质蛋白Collagen I及FN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小鼠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生减轻,基质蛋白Collagen I及FN表达明显下调(P0.05)。(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足细胞P-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FSP-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小鼠足细胞P-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FSP-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糖肾宁能够抑制糖尿病肾病小鼠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可能是其减轻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生、延缓疾病进展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肾宁对KK-Ay小鼠肾脏病理及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KK-Ay小鼠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另外选取相同数量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糖肾宁组小鼠予20 g·kg-1·d-1的糖肾宁灌胃,缬沙坦组小鼠予10 mg·kg-1·d-1的缬沙坦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予等剂量蒸馏水灌胃。灌胃时长为12周。分别在灌胃0、4、8、12周时检测24 h尿蛋白,灌胃12周后心尖取血检测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HE、Masson、PAS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各组小鼠足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足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小鼠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多,细胞外基质增生;与模型组比较,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减少,细胞外基质增生减轻。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足细胞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小鼠足细胞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④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足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小鼠足细胞凋亡数目明显降低(P<0.05)。结论糖肾宁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肾脏病理及减轻足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病理类型之一,现代医学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存在副反应明显、复发率高、不易缓解等缺点,缺乏理想治疗方案。赵文景教授师承名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其主要学术特点为:复"气化"以畅三焦而水肿自消,调"气血"以通肾络而尿浊自除,尤重活血利湿与通涩共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糖肾宁对KK-Ay小鼠肾脏病理及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KK-Ay小鼠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另外选取相同数量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糖肾宁组小鼠予20 g·kg~(-1)·d~(-1)的糖肾宁灌胃,缬沙坦组小鼠予10 mg·kg~(-1)·d~(-1)的缬沙坦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予等剂量蒸馏水灌胃。灌胃时长为12周。分别在灌胃0、4、8、12周时检测24 h尿蛋白,灌胃12周后心尖取血检测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HE、PAS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各组小鼠足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足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小鼠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多,细胞外基质增生;与模型组比较,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减少,细胞外基质增生减轻。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足细胞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小鼠足细胞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④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足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小鼠足细胞凋亡数目明显降低(P0.05)。结论糖肾宁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肾脏病理及减轻足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保肾通络方对高糖培养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增生及外泌体miR-19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保肾通络方低剂量组、保肾通络方中剂量组及保肾通络方高剂量组,每组5只。保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予浓度为0.5、1.0、2.0 g/mL的保肾通络方颗粒剂药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大鼠予等容积蒸馏水灌胃。各组大鼠均连续灌胃7 d,通过腹主动脉取血并分离出含药血清。将永生化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对照组、保肾通络方低剂量组、保肾通络方中剂量组及保肾通络方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肾小球系膜细胞予DMEM低糖培养基+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培养,高糖对照组肾小球系膜细胞予含30 mmol/L葡萄糖的高糖培养基+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培养,保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予高糖培养基+10%的保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培养。培养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外基质蛋白胶原蛋白Ⅳ(CollagenⅣ)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CollagenⅣ、FN及外泌体miR-192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高糖对照组培养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 0.05),保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培养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活性与高糖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 0.05),但保肾通络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活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对照组培养后CollagenⅣ及FN灰度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升高(P 0.05),保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培养后CollagenⅣ及FN灰度值与高糖对照组比较均降低(P 0.05),但保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CollagenⅣ及FN灰度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对照组培养后CollagenⅣ、FN及外泌体miR-192的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上调(P 0.05),保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培养后CollagenⅣ、FN及外泌体miR-192的mRNA表达与高糖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调(P 0.05),但保肾通络方各剂量组CollagenⅣ、FN及外泌体miR-192的mRNA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肾通络方可以降低DN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细胞外基质增生,减少CollagenⅣ及FN蛋白的表达,并能够下调CollagenⅣ、FN及外泌体miR-192的mRNA表达,从多途径对DN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劳淋为常见、难治的肾系病证.张炳厚教授认为,劳淋的基本病机是正虚邪伏,病位以肾、膀胱为核心,涉及脾、心、肝、小肠.病性本虚标实,本虚责之于脾、肝、肾气血阴阳亏虚,为发病基础;标实责之于湿热,为发病因素,病理产物为瘀毒,可以互化.治疗上,张教授主张分期辨证论治,急性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治以祛邪为主,强调利水通腑、泻火存阴、解毒散瘀;病情转化期,病性虚实夹杂,治以攻补兼施,强调补中有清,血肉充养,通涩并用,兼顾脾肾;慢性迁延期,以正虚为主,治以扶正为主,强调温固脾肾,阴阳互济;活用补肾八法之清补法,通补法、涩补法、温补法、峻补法、间接补法,同时创制专方,菌毒并治,随证加减,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肾宁对KK-Ay小鼠肾脏病理及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KK-Ay小鼠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另外选取相同数量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糖肾宁组小鼠予20 g·kg-1·d-1的糖肾宁灌胃,缬沙坦组小鼠予10 mg·kg-1·d-1的缬沙坦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予等剂量蒸馏水灌胃。灌胃时长为12周。分别在灌胃0、4、8、12周时检测24 h尿蛋白,灌胃12周后心尖取血检测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HE、Masson、PAS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各组小鼠足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足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小鼠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多,细胞外基质增生;与模型组比较,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减少,细胞外基质增生减轻。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足细胞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小鼠足细胞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④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足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糖肾宁组及缬沙坦组小鼠足细胞凋亡数目明显降低(P<0.05)。结论糖肾宁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肾脏病理及减轻足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糖环境下,非酶糖化反应生成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end Products,AGEs)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s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的相互结合和作用是DN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作用于AGEs-RAGE轴的不同位点可以改善DN的症状,中医药通过抑制非酶糖化,减少AGEs形成和抑制RAGE方面改善DN,AGEs-RAGE轴在DN发病中具有伏邪特征。基于近几年实验研究热点,结合AGEs-RAGE轴进行总结论述,阐释“邪伏膜原”发病机制假说及中医治疗DN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膜性肾病是肾脏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病。高彦彬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络病”范畴,病性本虚标实,分为虚损期、虚衰期;主张以虚定型,以实定候。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肺脾气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心肾阳虚证,实证分为湿热壅络、湿浊蕴络、风湿伏络、湿瘀滞络、毒瘀阻络。治疗上分期论治结合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强调通络法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