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9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院自应用消臌汤(注一)合虚黄资力丸(注二)治疗水臌胀以来,先后共治疗六十余个病例(包括晚期血吸虫病的腹水在内),功效良好。大部份病例,达到改善体征及恢复劳动力的目的。但仍有部份病例,因病情非常顽固,虽同样用消臌汤合虚黄资力丸,竟无效果。甚至有些病例,在腹水消退后,隔数月以后又要反复(有的反复在二次以上)。虽依照辩证论  相似文献   
22.
柿子之治咳嗽,虽古代《日华子本草》有治“嗽,消痰”之说,但近人较少用于临床。20年前,有一患者因患高血压久治不愈,托人索取单方、验方,予因叶橘泉先生所著《现代实用中药》中有柿子可降血压之  相似文献   
23.
<正> 王某,男,64岁。1980年5月22日初诊。患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冠心病等病史。1980年5月13日,因消化性溃疡出血而作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发现伤口有渗血现象,于17日再次作手术修补,不久即发生呃逆,持续不止。经西药及针刺治疗,非但未能缓解,反而逐渐加重,以致日夜不眠,精神疲惫,出汗,脉浮弦结代,舌苔微腻。证属久病体虚,加上短期内两次手术,  相似文献   
24.
支气管哮喘     
濮××,女,33岁,1978年6月28日初诊。患支气管哮喘已达13年之久,近又由外感诱发,哮喘持续半月,不能平卧,用西药麻黄素、氨茶碱等平喘无效,喘息气促,咳痰粘稠,舌苔白腻,脉弦细数,拟予祛寒化痰平喘。麻黄7克、甘草10克、苦杏仁10克、葶苈子15克、细辛3克、桂枝10克、五味子10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射干5克,3剂。  相似文献   
25.
余按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分为五型:一、胃热型;二、气滞型;三、肝火型;四、血瘀型;五、气虚型。治疗当分别以清热、理气、泻肝、化瘀、益气为法,以达到和胃安络止血之目的。清热常选用川连、竹茹、焦芩;理气常选用苏梗、绿萼梅、陈皮,并配桔梗、紫菀,  相似文献   
26.
引言钩虫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上名为“黄胖病”,俗称“脱力黄”。本病的特点即食慾虽好,萎黄无力,至严重期则发生浮腫。本病在广大农村中为常见,是多见的一种慢性病。因本病而丧失部分或全部劳动力的,为数非鲜,严重影响了农民身体健康和农业生产。吾人对此,不能不寄以重视。本病的治疗方法,除参酌患者的脉、证以“辨证施治”外,尚需结合现代医学学说,采用化验方法,驱虫药物,以消除病根,以符祖国医学“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此外对于大便检查时发现钩虫卵,尚未有明显症状出现的,更应体念“上工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及早给与驱虫剂,以防止症状产生。几年来,作者曾不断试用中药榧子、槟榔、大蒜头等以驱虫为目的,从临床上观察对钩虫的疗效。近几个月来,在  相似文献   
27.
目前我省正在各地大搞群众运动,就地取材,广泛地使用苦栋树根皮作蛔虫驅除剂,效果很好。其实,栋树的根皮、果实,均有驅蛔作用;本篇作者又从临床疗效上肯定了金鈴子(即川梀子)的驅蛔作用。另外,作者又提出了应用剂量和药物产地等等問题,都是值得人們重视的。目前有些药材供应略形紧張,国务院已有指示,对中药材的使用,应着重就地生产,就地使用。除了某些地区的特产药材,在别处尚无生产者外;对一般药材,应破除“道地药材”的迷信观点,尽量考虑采用当地土产药材,进行临床实驗;通过实踐,釐定用量,証明疗效,推广应用,这样,对研完整理祖国医学遺产是有其重要意义的。本文所述金鈴子,根据药学家鑑定,和土梀子原是一种科屬,因此,大量使用我省土产苦梀子实来治疗蛔虫病,是可以推广試用的。  相似文献   
28.
妊娠呕吐,为妇产科常见疾病之一。此病古名子病,又名恶阻。大抵发生于妊娠期之第三至第四个月。据现代医学文献所载,有半数以上之孕妇易患此病。轻者能行动如常,不久即愈。重者卧床不起,延绵数月之久。甚至达妊娠下半期尚未愈。更有严重病例,因症状日趋恶劣,竟致昏迷而死亡。目前各工厂企业之妇女  相似文献   
29.
传染性肝炎在祖国医学文献上的追溯据现代医学文献的記載,傳染性肝炎,除部份无明显症状的輕症以外,临床診断是以发热、腸胃系統症状及黄疸为主要依据。祖国医学文献上虽无传染性肝炎的名称,但对黃疸病的記述則非常早,如内經中对黄疸病已有比較具体的記載,特别是关于辨別黄疸方法已很成熟。如“平人气象論”曰:“目黄者曰黃疸”,由此一語,即足以把其他面色发黄的疾病与黄疸区别开来。古代观察黄疸方法,独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