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6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宋磊  高波  沈桂权 《中国卒中杂志》2017,12(12):1158-1162
觉醒型卒中是一种在睡眠中起病的缺血性卒中,发病时间窗的判断较困难,静脉溶栓治 疗决策困难。近年来,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 ui 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不匹配作为一种判断觉醒型卒中发病时间窗的客观影像学指标 被广泛运用。本文概述DWI-FLAIR不匹配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应用价值,通过对比觉醒型卒中和发病 时间明确的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该技术指导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2.
宋磊  曾春娥  梁靖华  孙林梅 《陕西中医》2016,(10):1411-1412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慢性直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慢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中药灌肠,治疗组在灌肠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对总疗效及主要症状进行评定。结果:单独使用中药灌肠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6%,而耳穴贴压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肛门灼热感、肛门坠胀感及大便次数等临床主要症状,耳穴贴压辅助中药灌肠也表现出了更好的改善效果。结论:耳穴贴压辅助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直肠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对寡发酵链球菌在大鼠口腔内高糖环境下的定植能力进行初步探索。方法:21天龄SPF-SD大鼠48只,24~27天喂以氨苄青霉素水溶液(内源性细菌抑制),28天时将大鼠分为4组,每组12只,高糖持续饲喂,28~30天连续3天接种菌液,组1(SM组)接种变形链球菌菌液,组2(SO组)接种寡发酵链球菌菌液,组3(SO+SM混合接种组)接种变形链球菌和寡发酵链球菌混合菌液,组4为阴性对照组,不接种任何菌液。细菌接种次日和第10天,用无菌棉签擦取大鼠双侧下颌磨牙(6颗)牙合面、颊、舌面的菌斑,PBS系列稀释,SM组接种于MSB平皿和BHIS血平皿,SO组接种于MSAE平皿,SO+SM混合接种组接种于MSB平皿、MSAE平皿和BHIS血平皿,阴性对照组接种于MSB平皿和MSAE平皿。从MSB平皿筛选、计数变形链球菌,从MSAE平皿筛选寡发酵链球菌疑似菌落并16S rDNA测序鉴定寡发酵链球菌。结果:SO组接种寡发酵链球菌次日,寡发酵链球菌检出率为33.3% (4/12);SO+SM混合接种组接种次日寡发酵链球菌检出率为0,而变形链球菌检出率为100.00%,变形链球菌占总菌的比例为14.70%±4.53%;SM组在接种次日的变形链球菌检出率也为100.00%,其占总菌的比例为12.42%±4.27%,与SO+SM混合接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O组接种寡发酵链球菌第10天,寡发酵链球菌检出率为0;SO+SM混合接种组接种第10天,寡发酵链球菌检出率亦为0,而变形链球菌检出率为100.00%,变形链球菌占总菌的比例为15.78%±5.10%;SM组在接种第10天的变形链球菌检出率也为100%,其占总菌的比例为17.08%±5.75%,与SO+SM混合接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在大鼠口腔内高糖环境下,寡发酵链球菌在大鼠口腔内呈一过性显现,不能定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76例口腔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施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7.37%,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1.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溃疡,可明显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肛窦切开并肛腺切除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治疗肛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肛窦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肛窦切开并肛腺切除术,术后采用中药熏洗,对照组采用普济痔疮栓配合九华膏纳肛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门疼痛、肛门不适感、瘙痒等方面进行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对比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病例平均疗程低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在治疗1周后,对照组的肛门疼痛、不适及潮湿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组(P0.05);在治疗2周后、治疗1月后,治疗组的肛门疼痛、不适及潮湿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肛窦切开并肛腺切除术在治疗1周内,疗效低于对照组,考虑与手术损伤有关;2在治疗2周后及治疗1月后,肛窦切开并肛腺切除术疗效优于对照组;3肛窦切开并肛腺切除术可提高肛窦炎的治愈率、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调查2013-2015年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儿950例,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季节分布,肺炎支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950例患儿送检样本中检测出120例阳性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12.63%.其中0~6个月婴儿的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率最低,3~14岁患儿的检出率最高;55例男患儿检测出阳性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10.19%,65例女患儿检测出阳性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15.85%;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阳性检出率为20.00%,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阳性检出率为10.97%;夏季患儿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17.52%,高于春、秋、冬季;肺炎支原体对吉他霉素、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多西环素敏感率较高,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较低;120株标本中耐药组有34株,非耐药组有86株,其中耐药组有21株发生基因突变,非耐药组有10株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率显著低于耐药组.结论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生在3~14岁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夏季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致病菌株及耐药情况选择针对性抗菌药物,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并丝线间断皮外缝合加固、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法处理腹股沟切口的愈合效果.方法:对我院2000年至2010年间收治的26例外阴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均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分析比较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并丝线间断皮外缝合加固、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法(A组,16例)和丝线间断皮外缝合、引流条引流法(B组,10例)的腹股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A组伤口愈合不良率18.75%,B组伤口愈合不良率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5天,B组25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并丝线间断皮外缝合加固、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有利于提高腹股沟切口愈合率,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皮下隧道游离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重度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重度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皮下隧道游离术配合中药熏洗,对照组采用局部外涂绿药膏加地塞米松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5.71%;对照组治愈率为78%,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隧道游离术配合中药熏洗能提高重度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选择性雌激素β受体激动剂WAY-200070对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生长的影响,为从抗雌激素途径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依据。方法将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病灶种植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颈背部皮下,建立腺肌病鼠模型。移植后第2天给予药物,实验组(n=26)颈背部皮下注射WAY-200070,对照组(n=25)颈背部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NS),连用14d;移植物取出后称重,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腺体和间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雌激素β受体(ERβ)表达。结果实验组移植前后病灶重量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腺体萎缩,结构不完整,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实验组CD10及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6);实验组和对照组ER8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9)。结论ERB激动剂WAY-200070作用于SCID小鼠移植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能够引起病灶重量改变、腺体和/或间质的改变,并可能通过作用于雌激素β受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孙旸  宋磊  范文生  陈乐真 《武警医学》2008,19(5):453-455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64岁,孕2产2。因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后10个月余,腹胀痛4个月,发现腹水1个月,于2006年9月27日入院。患者绝经11年,绝经后无阴道流液。2005年8月因无明显诱因阴道少量出血1次,于外院行诊刮术,病理结果见腺癌细胞。2005年10月20日我院病理科会诊结果为(刮宫)涂片见一些明显退变的上皮性细胞,考虑可能为退变的腺癌细胞。于我院再次行分段诊刮术,病理结果为(官腔)少许子宫内膜组织,腺体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