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在慢性肾脏病(CKD)专业门诊管理下CKD 3~5期未透析患者肾功能进展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CKD专业门诊规律随访的CKD 3~5期未透析患者的血压、血红蛋白、钙磷代谢及蛋白尿等指标控制及肾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肾功能进展的多因素分析。肾功能进展定义为每年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大于4 ml•min-1•(1.73 m2)-1、开始肾脏替代治疗和(或)肾脏病相关的死亡。 结果 共纳入138例患者,其中CKD 3期84例,4期36例,5期18例。进入队列时基线年龄为(56.5±16.7)岁,基线eGFR为(32.3±13.4) ml•min-1•(1.73 m2)-1,平均随访(27.1±12.1)个月。随访过程中患者平均血压(126.5±12.4)/(76.4±7.9) mm Hg;平均血红蛋白(123.4±17.6)g/L;平均钙磷乘积(45.2±7.7) mg2/dl2。分别有70例(50.7%)血压控制达标;102例(73.9%)血红蛋白控制达标;123例(89.1%)患者钙磷乘积控制达标;62例(44.9%)患者肾功能进展。多因素分析显示,随访过程中蛋白尿和血红蛋白水平与肾功能进展独立相关。 结论 通过CKD专业门诊的一体化治疗,能够有效控制中晚期CKD患者的各种并发症。控制蛋白尿和(或)改善贫血有利于延缓中晚期CKD患者肾功能进展。  相似文献   
12.
针灸处方是针灸临床治疗的实施方案,是影响针灸治疗效果的基本因素之一。目前针灸处方缺乏系统和规范,更缺乏关于针灸处方统方模式的思考。针灸处方统方模式宜以脏腑辨证统方为经,八纲辨证统方为络,西医疾病系统归属统方为补充,使其框架具有提纲挈领、方便教学与临床使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孟立强  李晶 《中医教育》2007,26(2):18-19
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重要的基本建设之一,是抓好本科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课程评估是课程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评估找出课程建设中的薄弱  相似文献   
14.
人IgA1分子是IgA肾病中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的主要亚型。IgA1的独特结构是其粘蛋白型的绞链区和绞链区上的O-聚糖。当O-聚糖出现异常,使IgA1通过相互聚合形成多聚体,诱发机体产生自身抗体,与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结合增多等不同途径和机制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可能参与了部分IgA肾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刮痧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病例均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刮痧治疗,重度患者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120例病例治疗后治愈56例,显效46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刮痧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探究磁圆梅针针具的历史演变源流,并从针柄、针身、针头详细介绍磁圆梅针针具结构特点,从持针方法、操作手法、叩刺部位、手法轻重、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规范了磁圆梅针技术的临床操作,为磁圆梅针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仪联用技术(HPLC-ESI-MS)对中药复方黄芪当归合剂水煎剂中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成分进行鉴定。方法:液相色谱运用Zorbax SB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水(A)-乙腈(B)梯度洗脱,254 nm检测;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通过一级质谱分析结合对照品数据以及相关文献共鉴定了20个化学成分的结构,主要结构类型为:黄酮及黄酮苷类、皂苷类、苯酞类化合物、寡糖类和氨基酸类。结论:经液相色谱分离,质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及其他信息可以鉴别中药复方中的成分,为阐明黄芪当归合剂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部分基础,为中药复方成分的鉴定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芪当归合剂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多靶点抑制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动态观察复方中药黄芪当归合剂(A&A)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抗纤维化治疗作用,了解A&A在疾病过程中的起效时间及不同阶段的主要作用环节。方法♂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假手术(Sham)、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和UUO+A&A治疗组(UAA)。在给药(A&A 12 g.kg-1.d-1)后d 0、3、7、10处死动物,观察肾功能变化,对肾间质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情况进行半定量评分。采用免疫组化、ELISA和W estern B lot分别分析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粘连蛋白(FN)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的UUO大鼠肾功能受损、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肾小管间质中TGF-β1、α-SMA、FN表达均增高(P<0.01)。A&A治疗后d 3,可观察到其明显减轻UUO大鼠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P<0.05),同时可使肾组织中的TGF-β1表达减少(P<0.05),但此时并不影响α-SMA和FN表达。治疗后d 7,A&A的上述治疗作用持续存在,同时进一步使UUO大鼠肾间质的α-SMA表达减少(P<0.05)、FN表达下降(P<0.05)。治疗10 d后,UAA组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α-SMA、FN的表达仍较UUO组分别减轻18.95%,28.7%,39.6%,26%。结论在UUO模型中,A&A的肾保护作用从病变早期开始,主要表现为减少炎症细胞反应和TGF-β1表达分泌,随后可减少肾脏固有细胞转化、分化及细胞外基质成分沉积,其作用的高峰时间是在造模后d 3~7,并持续存在至d10,特征是通过减轻肾间质纤维化而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消化性溃疡的针灸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消化性溃疡属祖国医学胃脘痛、吞酸、吐血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胃 ,而与脾、肝关系密切。笔者认为本病病机特点当属本虚标实。所谓本虚 ,系指脾胃虚弱 ,这是本病的生理病理基础 ,如果没有脾胃虚弱这一内因的存在 ,其他单一的外因条件不一定会发生溃疡病。正如《杂病源流犀浊·胃病》说 :“胃痛 ,邪干胃脘病也。胃禀冲和之气 ,多气多血 ,壮者邪不能干 ,虚则着而为病。”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吞酸》中亦指出 ,来自上、中二脘的吐酸“无非脾胃虚寒不能运化之病 ,治此者非温不可。”现代医学所讲的胃肠粘膜防御机能减弱即祖国医学所言之本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深入研究黄芪当归合剂抑制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组和黄芪当归合剂治疗组(14 g.kg-1.d-1)。在治疗后的第3,7,10天观察各组纤维化程度,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活性PAI-1,t-PA的表达,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活性。结果:黄芪当归合剂明显减轻输尿管梗阻导致的肾间质纤维化。在各时间点,模型组总PAI-1及活性PAI-1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而经黄芪当归合剂治疗后PAI-1表达及活性较模型组显著降低;模型组中t-PA仅在第3天时增高,同时黄芪当归合剂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整个观察期中模型组和黄芪当归合剂治疗组的MMP-2,9活性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但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的TIMP-1活性在第7天和第10天时显著增高,而黄芪当归合剂治疗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黄芪当归合剂可以改善肾组织PAs/PAIs及MMPs/TIMPs系统的失衡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可能是其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