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31.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320排容积CT对1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病例溶栓治疗前后进行全脑灌注扫描,利用动态容积原始数据重建容积图像,利用软件生成相应的全脑灌注三维图像;测量脑血容量(rCBV)、脑血流量(rCBF)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值,进行前后定量比较。结果治疗前全部患者存在脑灌注异常区域,患侧与健侧比较,rCBV、rCBF减低,MTT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异常灌注区域rCBV、rCBF增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为指导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以及疗效的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2.
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评价颅内小动脉瘤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评价颅内小动脉瘤(直径≤5mm)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37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其三维CT图像与常规DSA和外科手术结果 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三维重组方法 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结果 结合CTA、DSA和术中所见,337例中的84例患者发现95个小动脉瘤.CTA漏诊4个小动脉瘤,DSA漏诊6个小动脉瘤.16层螺旋CTA对于小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与DSA的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图像可以更准确地显示小动脉瘤的瘤体和瘤颈与周围血管的系,为小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论 16层螺旋CTA在小动脉瘤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颅内小动脉瘤筛查的首选影像方法 ,能够在小动脉瘤的治疗方面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33.
CTA与DSA诊断脑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T的推广应用,CTA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13],本文将16层CTA与DSA和外科手术对比,研究其与DSA相比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4.
慈溪市寄宿制高中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寄宿学生数越来越多,为保证寄宿学生的健康成长,了解寄宿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营养改进对策,特作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PHILOS钢板和髓内钉治疗NeerⅡ、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HILOS钢板和髓内钉治疗NeerⅡ、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2012年9月—2016年10月余姚市中医医院共手术治疗NeerⅡ、Ⅲ型肱骨近端骨折70例。其中37例采用PHILOS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14.5个月(6~30个月),33例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13.1个月(7~21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并发症例数及术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50.2±9.8)min、(150.0±20.4)m L]方面均较PHILOS钢板组[(70.9±10.5)min、(300.0±30.6)m L]有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例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ILOS钢板和髓内钉组在术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例数方面无差异,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后者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6.
汪松  孙益芸  杨光  林凯  喻安永 《重庆医学》2021,50(19):3275-3278
黄蜂蛰伤致脑卒中罕见.本文报道1例黄蜂蛰伤并发右侧基底节区脑卒中患者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复习发现缺血缺氧、炎症因子、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及微循环障碍等,导致了脑卒中的发生.发病年龄从8~74岁不等,男性患者居多,占80.9%.蜂蛰伤后脑卒中发生的时间为15 min至8d.蛰伤部位主要在头面部、颈部、胸部及四肢,梗死部位涉及头颅多个部位,表现为偏瘫、言语不清、意识障碍、偏盲、癫痫等.  相似文献   
37.
施立奇  李象钧  赵俊  孙益 《新中医》2020,52(10):78-8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与臭氧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治疗,2期治疗期间均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连续治疗5周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 (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血清IL-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恢复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39.
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仿真内窥镜(VE)对血管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血管病变进行CTVE成像,其中32例还进行了DSA检查,18例经手术证实(其中3例同时还作了DSA检查),9例肺动脉栓塞经内科其他检查及溶栓治疗而得到证实。结果 56例血管病变中均获得了满意的CTVE图像,良好地显示了血管内腔内壁、附壁血栓、钙化斑块、血管狭窄,以及动脉夹层的内膜片和假性动脉瘤破裂口的形态、大小及与正常血管的解剖关系。32例DSA检查病例中CTVE对病变的显示有24例(显示率为75%),18例手术病人中CTVE对病变的显示有17例,9例肺动脉栓塞病例CTVE全部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5.2809,P=0.071)。CTVE对血管病变的显示能力对照DSA(32例)、手术(18例)和内科证实的9例肺动脉栓塞具有一致性,56例血管病变CTVE总的显示率为84%(47/56)。结论 CTVE能较好的显示血管腔内的情况,结合其他血管二、三维成像可以明确诊断多种血管疾病,帮助和指导手术,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县域医共体内通过揿针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四组(对照组,揿针组,热奄组,结合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为揿针组(40例)、热奄组(40例)、联合组(40例)。在初始治疗前、治疗一周后和治疗两周后,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学会(JOA)下腰痛评分量表评估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估下肢功能障碍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在临床症状、疼痛程度、下肢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县域医共体内通过揿针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