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30岁,未婚。因发热伴持续性上腹痛4d,于2008年12月7日入院。入院前4d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最高达39.9℃,伴持续性腹痛、头痛、眼眶痛及腰痛,曾在外院B超示:胆囊结石,按“结石性胆囊炎”收入外科,给予抗炎、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化验尿蛋白(++++),尿红细胞(++),经会诊后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转入我科。  相似文献   
102.
西药、中药、矿物药所致中毒性肝损害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医务人员尤其患者并不高度关注这方面的病因。为此,作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就药物性肝损害的分类、发病机理、诊断及其防治进行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8对高糖诱导人间充质干细胞(MS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高糖(含30 mmol/L葡萄糖)培养模型;pcD NA3.1质粒转染MSC为CXCL-8-MSC组,仅转染pcD NA 3.1质粒者为pcD NA 3.1组,在CXCL-8-MSC组中添加Triciribine为Akt抑制剂组。高糖培养条件下,利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Western印迹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各组MSC增殖的光密度值或Caspase-3、Akt、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环境下,与pcD NA3.1组相比,CXCL-8-MSC组MSC增殖OD值明显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CXCL-8-MSC组Akt、STAT3和VEGF蛋白含量明显高于pcD NA3.1组(P<0.01);但与CXCL-8-MSC组相比,Akt抑制剂组MSC增殖的OD值明显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相关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CXCL-8在高糖环境下,通过Akt-STAT3通路,促进MSC旁分泌VEGF等细胞因子,发挥对MSC的保护作用,对保护移植的MSC对抗糖尿病性损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氮酮对6-姜酚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TP-6卧式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扩散试验。选择离体大鼠皮肤作为渗透屏障,考察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氮酮对6-姜酚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 30%乙醇、3%氮酮对6-姜酚均有显著促渗透作用。结论本研究可为含6-姜酚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缺血后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 ,将 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缺血再灌注、腺苷处理及缺血后处理 4组 ,分别于缺血 6 0min恢复全面血液再灌前 ,先经门静脉缓慢推注外源性腺苷 ,或先给予反复短暂的预再灌、停灌作缺血后处理 ,观察血清肝酶、透明质酸 (HA)水平及肝组织中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1(ET 1)的含量变化 ,并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 ,缺血后处理组肝酶的漏出、血清HA水平及肝组织MDA、ET 1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而SOD、NO含量则显著升高 (P <0 .0 1) ,同时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亦明显减轻 ,而腺苷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 ,改善肝脏微循环 ,发挥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曲张大隐静脉血管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临床手术剥离获取曲张大隐静脉曲张段、未曲张段各10例,正常大隐静脉8例,采用Weigert氏间苯二酚品红法、天狼猩红染色法测定各组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分布及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iNOS 蛋白表达,分析iNOS 蛋白表达与大隐静脉曲张发生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曲张大隐静脉曲张段与未曲张段均出现管壁内弹性纤维断裂,分布不连续,排列紊乱,含量明显减少(P<0.05);而胶原纤维的含量增加(P<0.05),且曲张大隐静脉曲张段中胶原纤维含量增加明显高于未曲张段(P<0.05);iNOS蛋白在曲张大隐静脉曲张段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隐静脉曲张发生与大隐静脉管壁iNOS蛋白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例ITP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术,比较手术前后的血小板计数。结果:1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60min,术中平均失血50ml,术后平均住院8d,总有效率为94%。术后1周内血小板的反应率为100%。无死亡、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用肝癌细胞时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及cmyc基因表达的改变,以探讨EGCG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调控机制。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免疫酶联吸附试验(PCR-ELISA)测定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癌细胞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c-mycmRNA表达。结果在一定时间、一定剂量范围内,EGCG能抑制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端粒酶活性逐渐下调;尤其当EGCG浓度超过50mg/L或作用时间超过36h时,端粒酶活性下调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用统计学意义(P<0.01);EGCG能抑制肝癌细胞hTRETmRNA的表达,其下降趋势与端粒酶活性下降趋势基本一致,且下调幅度较端粒酶活性下降更明显,两者呈正相关(r=0.931,P<0.01);而EGCG对肝癌细胞cmycmRNA表达的抑制率比hTRETmRNA表达的抑制率更高,并且c-mycmRNA表达先受到抑制,与hTRETmRNA表达的抑制相关明显(r=0.907,P<0.01)。结论EGCG对c-myc的抑制作用可能导致hTERTmRNA的抑制并进一步下调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胆管损伤早期内置支架并Ⅰ期修复对术后远期胆管狭窄的预防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36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胆管损伤模型,将其分为三组,A组:内置支架并Ⅰ期修复组(n=12),B组:支架拔除组(n=12),C组:单--Ⅰ期修复组(n=12)。观察手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动物血碱性磷酸酶、转氨酶及胆管壁胶原含量变化情况,并对胆管壁进行HE及Masson染色做病理学检查。结果C组在术后各时间点血碱性磷酸酶、转氨酶及胶原含量均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个月时上述指标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损伤早期内置支架并Ⅰ期修复具有预防术后远期胆管狭窄的作用,但过早拔除支架可能会导致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王共强  孙权  韩咏竹  马心峰  李波  胡纪源 《安徽医学》2009,30(12):1429-1431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132例HL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对比。结果HLD患者SCL-90总分(138.94±45.20)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5,P<0.05),各因子分除躯体化、偏执外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社会支持总分(39.24±7.18)、主观支持(19.77±4.35)、对支持的利用度(7.13±1.84)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CL-90各因子分与社会支持各量表分之间多项呈负相关。结论HL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不佳;HL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患者的社会支持有相关性;加强为患者提供物质支持的同时,更需注重患者情感心理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