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6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治疗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6例,行STA-MCA搭桥术或STA-MCA搭桥术联合脑-硬脑膜-动脉贴敷(EDAS);术中采用脑血管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术后行血管超声以确定吻合血管通畅情况;术前、术后1周及出院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随访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吻合口处血流通畅者15例(93.75%),血流缓慢者1例(6.25%);无患者再发缺血性卒中;术前1周、术后1周及3个月mRS评分良好的患者分别为6例(37.50%)、7例(43.75%)、14例(87.50%);3月时mRS评分良好的患者例数高于术前和术后1周者(P=0.0091,P=0.0233)。结论:STA-MCA搭桥术或联合EDAS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脑组织的低灌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22.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患儿术后功能恢复及发育的影响。方法 60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手术患儿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研究1组采用七氟醚全凭麻醉,研究2组用右美托咪定+七氟醚平衡麻醉,另选30例同龄健康儿为对照组;比较手术两组麻醉效应及对智力发育影响。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未产生严重并发症,研究2组麻醉、拔管和苏醒时间及七氟醚用量均少于研究1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Gessel智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右美托咪定+七氟醚的平衡麻醉有良好、可靠、安全的麻醉效果,不影响幼儿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623.
目的 总结先天血管环畸形的解剖变异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21例先天血管环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21例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4个月~3岁,平均1.1岁.患儿术前均行心脏超声、64排CT检查,其中双主动脉弓8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韧带6例、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2例、肺动脉吊带4例、左位主动脉弓伴右侧动脉导管1例,合并法洛四联症4例、室间隔缺损2例、单心房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肺静脉狭窄1例.21例均在全麻下行畸形矫治术,其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矫治12例,非体外循环手术9例(7例采用左后外侧切口,2例采用左腋下切口).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的患儿,体外循环34~83 min,中位数47 min;主动脉阻断19~50 min,中位数26 min.1例患儿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再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于出院后1、3、6、12个月复查,此后每年复查1次.21例患儿平均随访3.6年.随访期间患儿呼吸道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生长发育正常.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气管重建示:气管狭窄较前明显改善.结论 根据先天血管环的解剖变异及是否合并心内畸形选择相应的外科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24.
小儿二尖瓣双孔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尖瓣双孔成形术治疗儿童特别是婴幼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16例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小儿行二尖瓣双孔成形术,并在术前、术中、术后利用超声心动图对瓣膜进行评价.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74.4±23.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1.3±17.1)min.术中及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患儿二尖瓣口均无中度以上反流,无患儿须立即再次手术,术后常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所有患儿均在术后24 h内脱离呼吸机.全组患儿均存活,无灌注肺、术后重度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0个月~4年,所有患儿心功能(NYHA)为Ⅰ级,超声心动图显示双孔成形瓣膜活动良好,无瓣口狭窄,跨瓣压差均≤5 mmHg,术后14例无瓣膜反流、无左房增大,1例二尖瓣轻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无近远期死亡.术后常规行阿司匹林抗凝治疗3~6个月.结论 双孔瓣膜成形术治疗儿童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修补后瓣膜形态稳定,早中期疗效满意,双孔成形术指数是一种简便而有效实用的参数.  相似文献   
625.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心绞痛入院后及经正规治疗心绞痛缓解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与心绞痛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81例于本院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及经过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时的hs-CRP水平。并与同时期在门诊体检者中选取的健康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hs-CRP水平:正常对照组(2.74±0.76)ms/L;稳定型心绞痛组(4.06±0.92)ms/L;治疗前组(7.64±2.03)ms/L;治疗后组(5.41±1.39)ms/L。治疗前组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结果表明hs-CRP和UAP的发生有关系,所有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在心绞痛发作时更是显著升高,hs-CRP可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早期干预可能会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6.
病人术前出现的紧张恐惧和焦虑不安,对手术治疗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本研究试图采用定式问卷,对普通外科病人手术所致的焦虑状态作初步探讨.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为1995年12月~1996年1月在解放军第102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有精神病史及不能合作者除外。术前3天内使用过抗焦虑药及镇静剂者除外。人组病人均无严重躯体疾病。1.2方法1.2.1评定工具①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1],1~20项为状态焦虑量表(S-AI),21~40项为特质焦虑量表(T-AI)。②躯体性焦虑测试题(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躯体性焦虑项归纳而来)[…  相似文献   
627.
目的观察常温(35℃)及浅低温(32℃~34℃)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围手术期血浆S-100b蛋白的含量以及手术前后脑电图(EEG)的变化。方法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40例,分为常温(35℃)组(n1=20)和浅低温(32℃~34℃)组(n2=20)。所有患儿均在麻醉诱导前(a点)、CPB开始后15min(b点)、CPB结束后1h(c点)、术后24h(d点)、术后48h(e点)以及术后7d(f点)采取血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浆S-100b蛋白的含量。同时于术前和术后7d对全部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PB结束后以及术后24h,两组血浆S-100b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且持续到术后48h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至术后第7天基本降至术前水平;比较两组各对应时间点血浆S-100b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两组EEG异常率,术后EEG结果较术前明显变差(P〈0.01),但两组术后第7天EEG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时,EEG的异常变化滞后于血浆S-100b蛋白的改变。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儿术后脑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术后血浆S-100b蛋白浓度和EEG检查对脑损伤的评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未发现常温(35℃)体外循环明显增加心内直视术后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628.
目的比较INNO-LiPA HBV DRv2和直接测序法检测HBV耐药突变的准确性和灵敏性。方法选取41例接受阿德福韦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救援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治疗48周和72周时)进行INNO-LiPA HBV DRv2耐药检测的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共收集到101份足量的血清,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耐药检测。分析HBV聚合酶第80、173、180、181、204和236位点的耐药突变情况,并与INNO-LiPA耐药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INNO-LiPA HBV DRv2和直接测序法检测204位点耐药结果对比,完全符合率为73.8%(62/84),部分符合率为23.8%(20/84),总体符合率达到97.6%(82/84)。其他位点总体符合率也多在95%以上。另外INNO-LiPA比直接测序法有更高的灵敏度,对混合感染的检出率(46.4%)明显高于直接测序法(23.8%),其总体耐药检出率也高于直接测序法。结论 INNO-LiPA方法在灵敏度和准确性上均优于直接测序法,而且操作简便、快捷,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在科研和临床上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9.
<正>病毒性肝炎是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据估计全球平均每天有近4 000人死于病毒性肝炎相关疾病,与艾滋病、结核、疟疾等传染病的死亡率相当[1]。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30年要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焦点从个体转变到公共卫生策略,特别是在现有公共卫生设施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阻断传播和减少新发感染。全球通过母婴传播引起的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比例预计将从1990年的16%上升到2030年的50%  相似文献   
630.
目的 了解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未患病的一级亲属的运动阈值(motor threshold,MT)与正常人的差异,以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皮层兴奋性变化。方法采用单脉冲经颅磁刺激(singnal—pulse Transe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sTMS)检测均为右利手的3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37例患者未患病的一级亲属及39例正常对照的MT值。结果(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未患病的一级亲属的MT值左右两侧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正常对照的MT值为左侧低于右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3.18,P〈0.01)。(2)左侧及右侧的MT值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3)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右侧的MT值与年龄、性别、精神分裂症分型及病程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皮层兴奋性与正常对照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正常对照左、右两侧的皮层兴奋性存在不对称,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这种不对称性消失,原因可能与优势半球神经元突触传递易化作用减弱或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