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82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目的观察奥曲肽、兰索拉唑单用与联用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2例,随机分为奥曲肽组、兰索拉唑组和联合组各5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吸氧、禁食、扩容、补液、抗感染、留置胃管等治疗。奥曲肽组加奥曲肽0.1 mg+5%葡萄糖溶液20 ml静脉推注,随后采用奥曲肽0.1 mg+生理盐水50 ml以25μg/h微量泵持续静脉滴注,1次/d。兰索拉唑组加兰索拉唑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联合组联合应用奥曲肽、兰索拉唑治疗,用法用量分别与奥曲肽组、兰索拉唑组相同。三组均治疗5 d。比较三组患者的止血、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胃液p H值、疗效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奥曲肽组止血、住院时间分别为(45.57±6.81)h、(5.43±0.81)d,兰索拉唑组分别为(48.64±8.52)h、(5.62±1.02)d,联合组分别为(32.18±5.84)h、(4.07±0.67)d,联合组与奥曲肽组、兰索拉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奥曲肽组胃液p H值为(4.83±0.52),兰索拉唑组为(4.97±0.61),联合组为(6.17±0.55),联合组与奥曲肽组、兰索拉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奥曲肽组总有效率为72.22%,兰索拉唑组为68.52%,联合组为87.04%,联合组与奥曲肽组、兰索拉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奥曲肽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兰索拉唑组为1.85%,联合组为3.70%,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兰索拉唑联合应用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较单药治疗能明显缩短止血、住院时间,提高胃液p H值,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2.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对老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老年肺栓塞患者115例设为A组,另选取同期检查的非老年肺栓塞患者115例设为B组。A组患者年龄≥60周岁,男56例、女59例; B组患者年龄60周岁,男57例、女58例。结果 A组的男性(48. 70%)、女性(51. 30%)比例与B组的男性(49. 57%)、女性(50. 43%)比例无显著差异(P0. 05); A组患者年龄(74. 31±1. 23)岁、30 d内病死率(21. 74%)、30 d后病死率(42. 61%)、溶栓治疗率(9. 57%)显著高于B组的年龄(50. 38±1. 08)岁、30 d内病死率(10. 43%)、30 d后病死率(13. 91%)、溶栓治疗率(3. 49%)(P 0. 05); A组患者的合并肿瘤发生率(11. 30%)与B组患者的合并肿瘤发生率(12. 17%)无显著差异(P 0. 05); A组患者的心律失常(31. 30%)、肺炎(33. 91%)、心功能不全(36. 52%)、慢性阻塞性肺病(26. 96%)、肾功能不全(37. 39%)、高血压病(65. 21%)、低蛋白血症(18. 26%)、糖尿病(32. 17%)、高血脂症(16. 52%)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的心律失常(17. 39%)、肺炎(1. 74%)、心功能不全(5. 22%)、慢性阻塞性肺病(1. 74%)、肾功能不全(0. 87%)、高血压病(27. 83%)、低蛋白血症(1. 74%)、糖尿病(5. 22%)、高血脂症(2. 61%)的发生率(P 0. 05); A组患者血压、脉博、心肌肌钙蛋白Ⅰ、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低于B组(P 0. 05); A组D-二聚体(5. 89±1. 23) mg/L、血清白蛋白(24. 13±0. 23) g/L与B组D-二聚体(4. 03±0. 41) mg/L、血清白蛋白(24. 09±0. 01) 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诊断对老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通过早期诊断进行高危风险指标的确定,可为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3.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脑钠肽、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为重症肺炎患者的救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重症肺炎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n=48)和存活组(n=68)。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治疗后第3、5、7 d时血脑钠肽、乳酸水平变化和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并对血脑钠肽、乳酸水平与APACHEⅡ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后第3、5、7 d 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死亡组入院后第3、5、7天 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明显高于入院时。存活组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 BNP与A-PACHE II评分呈明显的相关性(r=0.846,P=0.00),乳酸水平与APACHE II评分呈弱的相关性(r=0.364,P=0.00)。结论动态检测BNP水平能更好的预测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而血乳酸动态监测可作为辅助指标,以指导治疗,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64.
袁浩  姜楠  周永宁 《重庆医学》2015,(6):864-864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ur, PNET)是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分为中枢型和外周型两种类型[1],临床罕见。本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3岁,因“发现腹盆腔包块2 d、下肢浮肿7 d”就诊于本院。入院查体:腹膨隆,下腹部压痛,可触及1个约孕3个月大小的包块,质中等,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全腹部增强 CT 显示:(1)腹盆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考虑来源于右侧附件,卵泡膜细胞瘤可能;(2)双侧腹股沟区及髂血管旁多发淋巴结增大(图1)。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显示:盆腔内可见不规则分叶状长 T1、稍长 T2混杂信号肿物影,周围结构推挤受压,盆腔少量积液。诊断:(1)盆腔内肿物多考虑卵巢性索间质肿瘤;(2)盆腔少量积液。术中见腹盆腔内有1个大小约25 cm×20 cm 的实性包块,形态不规则,活动度差,前方与耻骨、下方与盆底、右侧与盆壁之间无间隙,膀胱位于包块左侧。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因包块固定且与周围骨质及髂血管粘连紧密,为避免发生大出血,决定行盆腔肿瘤减灭术。状液体流出,创面缝扎止血,关闭瘤腔。术后病理检查:镜检见瘤细胞小,大小较为一致,核浆比增大,异形细胞片状排列,弥漫散在,排列成菊形团状,间质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图2);免疫组织化学:CD99(+),NSE(+),Desmin(-),EMA(-),WT1(-),CKP(-),CgA(-);病理诊断:(盆腔)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相似文献   
765.
王毅  赵继华  李霞  罗浩天  姜楠 《西部医学》2020,32(8):1170-1174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打印技术截骨导向器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术中使用数字化三维打印技术截骨导向器进行截骨,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器械进行截骨。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影像学指标、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未有严重并发症,手术切口获得一期愈合,观察组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全下肢力线离群值、股骨假体冠状位力线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全下肢力线、股骨假体离群值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植入物和宿主均未出现过敏、免疫排斥反应,无感染、静脉血栓形成,随访过程未出现假体松动脱位下沉等现象。结论 数字化三维打印技术截骨导向器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效果明显,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更精确地修正下肢力线,有助于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66.
曾凯宁  姜楠 《器官移植》2014,(3):152-155
<正>肝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自1963年第1例人原位肝移植术成功实施以来,肝移植术已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历史,迄今全世界已累积实施肝移植手术超过10万例。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肝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术后存活率不断提高、存活时间不断延长。因此,肝移植术的适应证亦逐步扩大。对于原发性肝癌(肝癌)患者,在合理掌握适应  相似文献   
767.
目的:建立灌肠液Ⅱ号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柏、连翘、蒲公英、黄芩、大黄、青黛。结果:薄层色谱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论:本方法可有效地控制灌肠液Ⅱ号的质量。  相似文献   
768.
目的:研究羊膜提取液对苯扎氯铵诱导的兔干眼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26只(26眼,均为右眼),使用0.2%的苯扎氯铵制作兔干眼症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 组,13眼)使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滴眼,实验组(B 组,13眼)使用1%羊膜提取液(amniotic extraction)滴眼,4次/ d。另选取2只兔作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4、8wk 行 Schirmer I 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泪液总蛋白含量、淀粉酶活性、乳铁蛋白、溶菌酶含量检测,并进行结膜印迹细胞检查。结果:不同组间、不同时间点间 SⅠt、FL、溶菌酶活性及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 SⅠt、FL、溶菌酶活性及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8wk 后,B组 SⅠt、FL、溶菌酶活性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8wk 后,A 组 SⅠt、溶菌酶活性及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 FL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B 两组各时间点 SⅠt、FL、溶菌酶活性及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泪液中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淀粉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A、B 两组泪液中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淀粉酶的活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wk 后两组泪液中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淀粉酶的活性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羊膜提取液能有效治疗兔干眼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9.
目的:探索我国真实世界中采用第一代自膨胀式Venus-A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二叶瓣)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共22个中心行TAVR的二叶瓣重度狭窄患者,根据CT核心实验室判断将患者按Sievers分型分为0型二叶瓣组和1型二叶瓣组.通过基...  相似文献   
770.
目的调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探讨其发生与围手术期血浆脑钠肽水平等多因素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130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按术后早期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42例,非心律失常组88例,回顾性调查两组病人相关临床资料,检测术前及术后各时段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2.3%。两组病人术前心肌梗死病史及左室射血分数有显著性差异,心律失常组病人术前、术后24 h、72 h及1周时的血浆BN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术后血清钾水平有关,而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及桥支数无关。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术前及围术期心功能状态及术后血清钾水平有关。术前高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可能是预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