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0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对符合GBZ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的22例0+、Ⅰ、Ⅱ期尘肺住院患者进行肺灌洗,所得肺灌洗液分瓶进行细胞计数,再混合浓缩,ELISA检测CC-10及ΤNF-α的含量。3个期别煤工尘肺灌洗液中第2、3瓶的细胞数最多。随着期别的增加,煤工尘肺灌洗液中CC-10、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检测结果表明,煤尘对Clara细胞的损伤及肺泡内巨噬细胞的凋亡情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二硫化碳(CS2)染毒对大鼠线粒体复合酶以及ATP酶活力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CS2组,每组10只,CS2组大鼠腹腔注射CS2玉米油溶液,开始4周染毒剂量为150 mg/Kg、1次/d、6次/周,后4周染毒剂量为300 mg/Kg、1次/d、6次/周.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玉米油溶液.染毒结束后进行神经(感觉和运动)功能测试.提取脑组织、脊髓、坐骨神经的线粒体进行线粒体复合酶Ⅰ、Ⅱ、Ⅲ、Ⅳ和ATP酶的活力检测.结果 神经功能的测试结果表明CS2组染毒4周后在热板仪上停留的时问由对照组的12.48s延长到了22.35 s,到染毒8周时,其在热板仪上停留的时间比对照延长了182%;但在后肢撑力实验中,只有8周后肢撑力指数增加明显,是对照组的125%.另外坐骨神经中线粒体复合酶Ⅲ和Ⅳ的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大鼠脑组织和脊髓中Na+-K+ATPase、Ca2+-Mg2+-ATPase的活力均呈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脊髓中下降尤为严重;但在坐骨神经中只有Ca2+-Mg2+-ATPase的活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线粒体酶损伤可能参与CS2导致的神经系统毒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丙烯酰胺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多巴胺含量的影响以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丙烯酰胺引起的神经损伤的影响,探讨丙烯酰胺的神经损伤机制以及确定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丙烯酰胺引起的神经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染毒组腹腔注射丙烯酰胺4周,每周5次(30 mg/kg);溴隐亭给药组在腹腔注射丙烯酰胺的同时灌胃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低剂量组按1.25 mg/kg给药,高剂量组按2.5 mg/kg给药);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周给药第6天和第7天对大鼠进行感觉神经功能测定以及自主性行为观察.给药结束后,测定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肌酸激酶(CK)以及Na -K -ATP酶的含量.结果 染毒组大鼠体重呈下降趋势,与其他3组大鼠体重均存在明显差异,染毒组热反应灵敏度也较差,给药组无论低剂量或高剂量组,热反应灵敏度均比染毒组有所改善.此外,染毒组CK、Na -K -ATP酶以及多巴胺的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给药组各指标也比阳性对照组有所升高.结论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对丙烯酰胺诱导的大鼠神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4.
细胞凋亡与癌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林  王广增 《毒理学杂志》1996,10(3):161-162
细胞凋亡与癌的发生华北煤炭医学院(唐山063000)姚林王广增综述赵伯阳审校细胞凋亡(Apoptosis)近年来已成为肿瘤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前沿与最新热点,也为毒理学研究致癌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许多研究表明,细胞凋亡的速度快与慢,都可能由于细胞增殖与凋...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再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浅表性膀胱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保留膀胱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4周后行二次电切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肿瘤残留率及并发症。结果第一次手术后2组患者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再次手术后残留率为6.67%显著低于常规组4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尿道狭窄、出血、电切综合征及穿孔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6.67%、3.33%和0.00%,常规组分别为3.33%、3.33%、0.00%和0.00%,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再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可有效降低术后肿瘤残留率,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6.
煤尘对肺巨噬细胞具有一定毒性,表现为细胞存活率降低,培养液中LDH和ACPI知性升高,并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经相关分析,八个煤矿煤尘的细胞毒性与各矿煤尘游离SiO2含量和采煤工尘肺发生率相关不显著,以煤尘离体细胞毒性来预测煤工尘肺发生率,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经皮肾肿物穿刺活检(renal masses biopsy, RMB)的诊断效果、安全性及在中晚期肾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B超引导下肾肿物穿刺活检的7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和分级、穿刺部位、穿刺针数以及诊断效果等数据,分组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4年来B超引导下RMB数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共7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确诊64例(85.3%),包括60例恶性肿瘤,4例良性病变;非诊断性穿刺11例(14.7%)。60例恶性肿瘤中,肾细胞癌37例(61.7%),尿路上皮癌13例(21.7%), 其他肿瘤10例(16.7%)。37例肾细胞癌中明确诊断病理学亚型33例(89.2%),无法明确病理学亚型4例(10.8%)。75例患者中,集合管癌占肾癌10.8%,鳞癌占尿路上皮癌23.1%,比例均高于已报道流行病学数据(2%,9.9%)。75例患者中,13例行手术治疗并取得术后病理,穿刺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肿物良恶性、病理学亚型及病理分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100%、81.8%和60.0%。75例患者中1例(1.3%)出现轻微血尿,未出现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RMB可准确诊断肾癌病理学亚型,指导晚期肾癌患者靶向治疗;RMB可较准确判断恶性程度较高的集合管癌、尿路上皮鳞癌,可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对唐山市地震后的193例截瘫患者在医疗康复中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截瘫患者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障碍。患者最关心的是自己能否康复,最痛苦的是生活不能自理及出现尿路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89.
茶多酚对顺铂所致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茶多酚(TP)对顺铂(DDP)所致肾毒性作用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DP组,DDP+硫代硫酸钠(STS)组,DDP+高剂量TP组,顺铂+低剂量TP组,观察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变化情况,测定肾组织均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肾脏电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DDP组的血清中BUN上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性,加入高剂量TP和STS以后,血清中BUN值与DDP组比较,差异有显性,给预DDP后SOD、GSH-Px活性降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性:DDP+STS组、DDP+高剂量TP组+高剂量TP组与DDP组比较,差异有显性,电镜结果表明,加入高剂量TP组与DDP组比较,肾脏线粒体、刷状缘微绒毛损伤有显减轻,结论:TP在一定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MRI对肾细胞癌下腔静脉瘤栓侵犯下腔静脉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肾根治性切除术及下腔静脉取栓术的肾细胞癌患者,术前行1.5 T或3.0 T MRI检查的56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由两位影像科医生测量术前MRI图像瘤栓所在水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最大径、下腔静脉瘤栓的长度,并评判瘤栓是否充满下腔静脉腔达两侧缘、瘤栓边缘是否光滑、瘤栓与下腔静脉壁分界是否清晰、下腔静脉壁正常信号是否改变等征象。基于病理证实下腔静脉壁受累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临床资料及MRI征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5.64±0.43)岁,有17例(30.4%)病理证实下腔静脉壁受累, 大部分为透明细胞癌。下腔静脉壁受累组与非受累组比较,下腔静脉瘤栓的长度更长[(7.91±3.59) cm vs. (5.94±3.57) cm,P=0.049]、瘤栓充满下腔静脉腔(P=0.002)、瘤栓边缘不光滑(P=0.005)、瘤栓与下腔静脉壁分界不清晰(P=0.001)、下腔静脉壁正常信号改变(P<0.001)出现的概率更大,结合这五个指标诊断下腔静脉壁受累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94.12%和79.49%。结论:MRI可作为评估下腔静脉瘤栓侵犯静脉壁的方法,结合下腔静脉瘤栓的长度及MRI征象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