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毛庆军  夏晓东  李启飞 《重庆医学》2012,41(31):3322-3324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和哌替啶预防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寒战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D组(右美托咪啶组)、P组(哌替啶组)、C组(对照组)各20例,麻醉后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啶、哌替啶、生理盐水。结果与C组比较,D组与P组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寒战程度较轻(P<0.05);P组恶心、呕吐、暂时性血压升高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与C组;用药5~15min内P组HR较用药前及与D组、C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和哌替啶静脉注射,能够有效预防腰硬联合麻醉期间的寒战反应,但哌替啶组恶心、呕吐、暂时性血压升高及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2.
周尚  夏晓东  姜雄平 《中国药事》2012,26(5):439-441
目的 建立能够引导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高效技术监督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管效能,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法 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市场规律,认真分析影响药品质量和监管效能的因素.结果与结论 技术监督参与药品市场调节,有利于实现监督效能最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氨茶碱、沙丁胺醇预防支气管哮喘患者麻醉中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择期行开胸全麻手术且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76例患者分为三组,观察A组(n=25),术前应用沙丁胺醇以预防麻醉中哮喘发作;观察B组(n=25),术前应用氨茶碱;对照组(n=26),术前未预防用药。比较三组预防哮喘发作效果。结果:观察A组、观察B组麻醉中均无1例患者哮喘发作,且与对照组(19例发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X2=29.12,P<0.01)。结论:沙丁胺醇、氨茶碱对预防支气管哮喘患者麻醉中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35.
利多卡因目前主要用作麻醉药物,但有不少文献报道,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可也用于哮喘治疗[1,2].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对收治的哮喘急性期患者在常规抗哮喘治疗中联合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并以同期仅常规治疗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多卡因确能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症状,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病例共40例,均符合哮喘防治指南中哮喘急性期诊断标准[3],并排除哺乳、妊娠、严重心、肝、肾功不全等患者.随机将40例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5±10)岁;其中合并肺部感染12例.对照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5±10)岁;其中合并肺部感染14例.2组在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6.
夏晓东  郑吉卫  朱琼  尹泓  夏瑞  吴芳 《山东医药》2011,51(50):108-109
目的观察吸入不同麻醉剂对行上腹部手术支气管哮喘患者围麻醉期呼吸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63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21例,均在以相同方式麻醉诱导后,分别以异氟醚、地氟醚、七氟醚维持麻醉。分别于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术中60min时(,13)、手术结束时(T4),测量患者呼吸道静态顺应性(Cst)、气道峰压、平台压(PpIat)和平均气道压(Pawn)以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A、B组T3、T4时呼吸道Cst、气道峰压、PpIat和Pawn明显高于T1时和C组T4时(P均〈0.05)。三组各时点血气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七氟醚对行上腹部手术支气管哮喘患者围麻醉期患者呼吸力学影响最小;吸入麻醉药对三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37.
朱如璜  夏晓东  叶瑶瑶 《新中医》2022,54(14):180-183
目的:观察ABC情绪护理结合穴位按摩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2组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内分泌治疗等常规治疗措施与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ABC情绪护理结合穴位按摩。2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治疗前(入院时)、治疗后(出院时)评定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心理状态(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PSQI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6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L-90强迫、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偏执9个因子的评分与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9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BC情绪护理结合穴位按摩有利于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时不同脑电双频指数(BIS)下眼心反射发生情况。方法2~12岁择期行斜视矫正术患儿63例均分为P1、P2和P3三组,输注雷米芬太尼12μg.kg-1.h-1和丙泊酚3~7 mg.kg-1.h-1麻醉。术中调节丙泊酚输注速度,使BIS维持于60(P1组)、50(P2组)和40(P3组)。记录麻醉前和术中牵拉眼肌时的HR和眼心反射发生率。结果P1、P2和P3组眼心反射发生率分别为66.7%、33.3%和9.5%,P2、P3组明显低于P1组(P0.01)。结论麻醉时维持BIS在40~50时,眼心反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七氟醚对脊柱矫形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观察听觉诱发电位(AEP)监测在唤醒试验中的作用。方法择期行脊柱矫形术患者22例,ASAI~Ⅱ级,年龄12~18岁,随机分为:七氟醚瑞芬太尼丙泊酚组(SRP)和异氟醚瑞芬太尼丙泊酚组(IRP),每组11例。SRP组、IRP组分别吸入低流量七氟醚或异氟醚,术中均微泵输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维持麻醉。唤醒试验成功后,所有麻醉药恢复原来的速度。两组麻醉前行AEP监测,术中以MAP、HR、AAI值调整七氟醚或异氟醚浓度。记录麻醉前、术中唤醒前停醚时、唤醒时、唤醒后10min及术毕清醒拔管时各时间点呼气末七氟醚浓度(ETsev)、呼气末异氟醚浓度(ETiso)及MAP、HR,AAI值。术后1天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唤醒试验,唤醒期间有1例呛咳,术后随访对其他事件无回忆。与IRP组相比,SRP组唤醒时间缩短。AEP能比较准确预测唤醒时间,对唤醒试验有指导意义。结论与异氟醚相比,七氟醚更适用于脊柱矫形术,AEP监测对唤醒试验有指导作用,可以缩短唤醒时间,防止脊髓长时间缺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罗红霉素对哮喘大鼠NF-κB、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哮喘组(A组)、罗红霉素组(R组),每组10只。用卵白蛋白(OVA)制备哮喘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在末次激发后24h,检测气道反应性后放血处死: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IL-4、IL-5、IFN-γ的浓度;免疫组化检测支气管上皮NF-κB p65活化。结果:哮喘组大鼠气道反应性高于对照组(P〈0.01),罗红霉素组与哮喘组比较气道反应性下降(P〈0.05);BALF中IL-4、IL-5,哮喘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罗红霉素组均低于哮喘组(P〈0.01),罗红霉素组BALF中IFN-γ低于对照组(P〈0.01)但高于哮喘组;哮喘组大鼠支气管上皮NF-κB蛋白的活化明显高于对照组,罗红霉素组低于哮喘组(P〈0.01)。支气管上皮NF—κB p65活化与BALF中的IL-4、IL-5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56,P〈0.01;r=0.912,P〈0.01);大鼠BALF中的IL-4、IL-5的含量与Raw增加25%时(PC25Raw)呈显著负相关(r=-0.713,P〈0.01;r=-0.772,P〈0.01),与Cdyn下降15%时(PC15Cdyn)呈显著负相关(r=-0.738,P〈0.01;r=-0.818,P〈0.01)。结论:罗红霉素可能部分通过抑制NF-κB活性而纠正哮喘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罗红霉素降低哮喘大鼠的气道反应性可能和减少IL-4、IL-5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