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05篇
  免费   1429篇
  国内免费   860篇
医药卫生   28794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487篇
  2022年   443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503篇
  2019年   640篇
  2018年   579篇
  2017年   368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506篇
  2014年   1432篇
  2013年   992篇
  2012年   1169篇
  2011年   1318篇
  2010年   1223篇
  2009年   1256篇
  2008年   1230篇
  2007年   1216篇
  2006年   1191篇
  2005年   1169篇
  2004年   1057篇
  2003年   1009篇
  2002年   857篇
  2001年   941篇
  2000年   913篇
  1999年   901篇
  1998年   790篇
  1997年   802篇
  1996年   736篇
  1995年   640篇
  1994年   586篇
  1993年   415篇
  1992年   446篇
  1991年   407篇
  1990年   342篇
  1989年   297篇
  1988年   173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138篇
  1985年   99篇
  1984年   83篇
  1983年   65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50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7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0篇
  196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通过解除大鼠腹主动脉缩窄逆转左心室肥厚,并比较逆转后大鼠心脏和左心室肥厚心脏及正常大鼠心脏的形态学、胶原容积分数和凋亡指数的差别。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5)、缩窄组(n=30)和解除缩窄组(n=30)。缩窄组和解除缩窄组行第1次手术通过缩窄腹主动脉方法建立左心室肥厚模型。术后第5周确认动物模型成功后,解除缩窄组大鼠行第2次手术解除腹主动脉狭窄。采用心脏超声、常规病理和定量病理等多种技术方法,对各组大鼠在第1次手术(腹主动脉缩窄)后第5周、第2次手术(解除缩窄)后第4周行形态学观察及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腹主动脉缩窄后第5周,大鼠室间隔舒张期末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期末厚度显著增厚;心脏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心肌凋亡指数显著增加;解除缩窄后的第4周,解除缩窄组大鼠上述指标显著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通过解除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可以部分逆转左心室肥厚,大鼠心脏形态、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凋亡指数有明显改善,但与正常大鼠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执行《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后,75岁以上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入选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的老年AMI患者563例,年龄≥75岁的患者作为高龄组,65~74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非高龄老年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吸烟、心脑血管疾病史、主要症状与体征、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主要治疗、合并疾病、并发症、院内不良事件等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龄组女性、既往有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及脑血管病史、无典型胸痛症状、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比例较高(P<0.05);院前延误时间较长(P<0.01);而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接受血运重建、RAS抑制剂治疗的比例较低(P<0.05),合并疾病、并发症、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更高(P<0.05)。在高龄组中,男性比女性吸烟率较高(P<0.05),接受血运重建率也有增高的趋势(P=0.0682)。随访发现两组患者院外坚持服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RAS)、他汀类调脂药物的百分率均较住院时显著下降(P<0.05),而高龄组比对照组坚持服药率更低(P<0.05);高龄组较对照组院外病死率、再住院率更高(P<0.05)。结论:与非高龄老年组比较,高龄组AMI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合并疾病和并发症较多;女性、NSTEMI的比例较高;症状不典型、就诊较晚;较少接受充分治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总结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分析我院呼吸内科收治48例肺部炎性假瘤临床资料。结果48例肺部炎性假瘤病人中,最终外科手术治疗23例(47.9%),放弃治疗8例,内科治疗17例(35.4%),其中病灶吸收明显者8例,病灶略有吸收者5例,病灶增大者4例。结论外科手术应为肺部炎性假瘤首选治疗方案;内科治疗可能有效,对于拒绝手术或无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能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心包内置管引流合并全身化疗治疗肺癌伴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16例肺癌合并心包积液患者,均行心包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并根据细胞学或病理学类型行全身化疗.结果 16例中15例完全缓解,有效率93.1%.结论 微管引流合并全身化疗治疗肺癌伴心包积液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鉴定RA相关自身抗原COMP的一株特异性单克隆抗体15A11的表位特征。方法:选用随机十二肽噬菌体库对m Ab 15A11进行三轮筛选,随机挑取40个单噬菌斑,提取DNA,测序;ELISA检测每个噬菌体克隆与m Ab 15A11结合的特异性;通过Clustal W2对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展示的十二肽和COMP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Py MOL分析一致氨基酸所在肽链的二级结构及表位氨基酸之间的距离,初步确定m Ab 15A11的表位;变性和非变性Western blot、EDTA螯合Ca2+后ELISA分析以及合成多肽的ELISA实验进一步确定表位序列。结果:得到的40个测序噬菌体中,共有5个噬菌体克隆,ELISA确定克隆1和克隆2与m Ab 15A11特异性结合,其他克隆均为非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氨基酸序列比对,在COMP上未发现与克隆1和克隆2噬菌体相同的连续氨基酸序列,提示m Ab 15A11的抗原表位可能为非线性表位;Py MOL分析表位氨基酸在COMP上的定位及距离,显示构象表位的合理性;变性Western blot分析为阴性,而非变性Western blot条件下为阳性;EDTA螯合Ca2+破坏COMP的构象后不能与m Ab 15A11结合,而未经处理的与m Ab 15A11结合,均说明m Ab 15A11表位是构象表位;合成多肽与m Ab 15A11的ELISA结果进一步确定了m Ab 15A11的构象表位序列。结论:鉴定了m Ab 15A11的表位是构象表位序列,且确定了该构象表位的氨基酸组成,为研究COMP抗体与抗原反应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测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口服曲美布汀200 mg/次、思密达1包/次,均3次/d;实验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痛泻要方;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痛泻要方联合西药治疗IBS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Pentacam、IOL Master和接触式A超对前房深度(ACD)的测量结果,分析三种测量方法的差异性、相关性、一致性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白内障术前患者250例307眼应用Pentacam、IOL Master和接触式A超进行ACD测量,对三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多重线性回归进行评估,并将重要的影响因素分层,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层间比较。结果:Pentacam、IOL Master和接触式A超测量的ACD均值(2.42±0.45、2.96±0.43、2.58±0.36mm)有差异(F=136.694,P<0.05)。三种方法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将三种方法两两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每组间均呈线性正相关。将Pentacam的ACD测量值与中央角膜厚度(CCT)相加,所得到的修正值与IOL Master的ACD值无差异(P=0.93)。当Pentacam的ACD测量值小于1.85mm(IOL Master约2.40mm)时,接触式A超的ACD测量值明显升高且波动增大。在众多可能的影响因素中,眼轴、晶状体厚度、年龄对ACD测量的影响最大。ACD与眼轴呈正相关(rPentacam=0.602,r_(IOL Master)=0.603,rA超=0.483),与晶状体厚度呈负相关(rPentacam=-0.382,r_(IOL Master)=-0.350,rA超=-0.582),与年龄呈负相关(rPentacam=-0.328,r_(IOL Master)=-0.414,rA超=-0.265)。将三因素纳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接触式A超的年龄因素由于影响权重过低被剔除。结论:Pentacam和修正了中央角膜厚度的IOL Master测量值可能更接近前房深度真实值。接触式A超测量浅前房时可能会误差增大。眼轴、晶状体厚度和年龄对ACD测量的影响最大,是Pentacam和IOL Master的影响因素,但年龄不是接触式A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估经皮介入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肺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例大动脉炎患者,年龄17~48(36.2±9.1)岁,均有肺动脉显著狭窄和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其中5例伴有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受累,5例系单纯性肺动脉受累。评估患者术后超声心动图、动脉血气分析和影像学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10例患者的共13处病变成功行介入治疗,其中9处行单纯球囊扩张术,4处行支架置入术。术后肺动脉狭窄程度变轻、病变处血管直径变宽、肺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压降低,均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2例患者术中出现咯血,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完全缓解。术后随访5~34(20.4±10.)个月,肺动脉收缩压从(92.4±17.2)mmHg降至(62.7±14.5)mmHg,肺动脉平均压从(45.4±9.2)mmHg降至(27.1±8.3)mmHg,均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术后随访动脉血氧饱和度从(92.3±3.)%升至(96.8±1.7,亦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本研究表明,经皮介入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肺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其远期疗效和再狭窄需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驻景丸加减方对形觉剥夺性近视小鼠视网膜厚度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将72只3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模型组1、干预组1、对照组2、模型组2及干预组2,每组12只小鼠,前三组实验进行3wk,后三组实验进行6wk,除对照组1和对照组2外,所有小鼠均用半透明眼罩遮盖右眼诱导形觉剥夺性近视动物模型,干预组1在造模同时而干预组2则在实验3wk后灌胃驻景丸加减方混悬液0.546g/(kg·d)(0.1mL/d),其余组小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0.1mL/d,实验前后均测眼轴,实验结束时取小鼠视网膜行HE染色用于观察视网膜各层厚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IHC)和western blotting(WB)用于检测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结果:在实验结束时模型组1的眼轴比对照组1显著增加(P<0.01),干预组1的眼轴显著低于模型组1(P<0.01),模型组2的眼轴比对照组2显著增加(P<0.01),干预组2的眼轴明显低于模型组2(P<0.01); 模型组1的NFL和ONL的厚度比对照组1显著变薄(P<0.01),模型组1的INL厚度比对照组1显著变薄(P<0.05),干预组1的NFL、INL和ONL厚度较模型组1显著增加(P<0.05); 模型组2的NFL、INL和ONL的厚度比对照组1显著变薄(P<0.01); IHC检测显示Bcl-2蛋白平均光密度模型组1显著低于对照组1(P<0.05),干预组1显著高于模型组1(P<0.01),模型组2显著低于对照组2(P<0.01),干预组2显著高于模型组2(P<0.01); Caspase3蛋白平均光密度模型组1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1),干预组1显著低于模型组1(P<0.01),模型组2显著高于对照组2(P<0.05),干预组2显著低于模型组2(P<0.01); WB检测证明,Bcl-2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模型组1显著低于对照组1(P<0.01),干预组1显著高于模型组1(P<0.01),模型组2显著低于对照组2(P<0.01),干预组2显著高于模型组2(P<0.01); Caspase3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模型组1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1),干预组1显著低于模型组1(P<0.01),干预组2显著低于模型组2(P<0.05)。

结论:驻景丸加减方可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的表达,减轻近视形成过程中及已形成近视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从而起到干预形觉剥夺近视小鼠视网膜厚度变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糖尿病病人能否应邀赴宴? 一般来说,糖尿病病人和普通人一样可以参加任何社交或集体活动,所以同样可以参加喜庆婚宴或社会交际应酬。但是,宴席上各种菜肴多,且色、香、味、形具全,对人的食欲有强大的诱惑力,稍不注意就会摄食过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