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电针对缺血性中风细胞凋亡及bcl-2、P53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细胞作用机制,本文观察了电针对缺血性中风细胞凋亡及bcl-2、P53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针使大脑皮层梗塞区内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提示电针能通过抑制神经元凋亡的发生而达到脑保护目的,对缺血后神经元细胞的保护、防止神经元细胞丢失有重要意义;(2)电针对脑局部缺血后bcl-2蛋白的表达有明显升高作用,提示电针抑制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可能通过升高bcl-2表达途径;(3)电针可使脑局部缺血后升高的P53蛋白的表达有所下降,但与缺血组比较无差异显著性。提示P53蛋白的高表达虽然参与细胞凋亡的发生,但电针对P53蛋白的高表达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其拮抗脑缺血后的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不是通过抑制P53基因蛋白高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2.
电针对缺血性中风兴奋性氨基酸、C-fos及细胞凋亡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邹军  张家维  赖新生  赵苍焕  唐纯志 《陕西中医》2002,23(8):760-761,759
为了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早期作用机制 ,本文观察了电针对缺血性中风兴奋性氨基酸、C-fos及胞凋亡影响 ,结果表明 :( 1 )电针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后异常升高的脑组织 Glu、Asp含量 ,从而降低兴奋性氨基酸 ( EAAs)神经毒性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细胞凋亡的诱因。 ( 2 )电针对脑局部缺血后 c-fos蛋白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电针降低了兴奋性氨酸的神经毒性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细胞凋亡的诱因有关。电针可能通过了抑制 c-fos蛋白的表达进而调控其后发的凋亡相关基因 ,发挥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3.
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1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440例患者分为3组。针刺调肝组176例采用四关、百会、印堂穴位体针治疗及耳针治疗;百忧解组176例口服药物百忧解治疗;非穴位针刺组88例接受取穴偏离正确穴位的安慰针刺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月、2月、3月时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计分评价疗效,并以SERS结合严重不良反应记录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1月时,针刺调肝组抑郁自评量表计分较低,与百忧解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百忧解组计分也较低,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抑郁自评量表计分针刺调肝组<百忧解组<非穴位针刺组。治疗2月时,针刺调肝组计分仍较低,与百忧解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百忧解组计分也较低,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2月时抑郁自评量表计分仍然是针刺调肝组<百忧解组<非穴位针刺组。治疗3月时,针刺调肝组计分较低,与百忧解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百忧解组计分也较低,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3月时抑郁自评量表计分维持针刺调肝组<百忧解组<非穴位针刺组。治疗后SERS计分:针刺调肝组为(0.16±0.95)分,百忧解组为(6.51±5.09)分,非穴位针刺组为(0.23±1.36)分。针刺调肝组SERS计分较低,与百忧解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百忧解组计分较高,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SERS计分针刺调肝组与非穴位针刺组均小于百忧解组。另外,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可能优于百忧解或与百忧解相当,且该疗法较为安全,副反应明显低于百忧解。  相似文献   
144.
电针、艾灸、埋线对痛经大鼠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艾灸、埋线对实验性痛经大鼠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已烯雌酚和催产素模拟制作痛经模型,观察痛经大鼠的扭体反应情况和大鼠胸腺、脾脏的变化,检测大鼠血浆CD3、CD4、CD8的水平。结果电针、艾灸、埋线能明显减少痛经模型30 min内扭体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CD3、CD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低下。电针、艾灸、埋线组CD3、CD4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电针、艾灸、埋线组的胸腺和脾脏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有一定的改善。结论电针、艾灸、埋线不但有很好的止痛或缓解疼痛的作用,而且对拟原发性痛经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器官都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拮抗了原发性痛经出现的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45.
三伏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三伏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28例哮喘缓解期患者以三伏天灸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血清IgE水平变化;并观察3月后的近期疗效及证型、有无灸疱、病情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临床控制3例,显效16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6%。而虚寒型和痰热型、皮肤有无产生灸疱、疗程长短、不同病情等对疗效的影响,经秩和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天灸疗法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gE含量(P<0.01)。结论: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而证型、有无灸疱及病情轻重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6.
目的:运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研究百会、水沟、神门针刺前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大脑皮层葡萄糖代谢的变化,从该穴组对脑功能成像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10例V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穴位(手足三阳经为主),B组加用百会、水沟、神门,治疗前后所有病人均接受PET检测。划定VD患者双侧额叶(眶回)、双侧顶叶、双侧颞叶(海马及海马旁回)、双侧枕叶为感兴趣区。分析各区葡萄糖代谢水平,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针刺治疗后,双侧额叶、健脑颞叶的葡萄糖代谢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针刺组患者治疗后,健脑颞叶的代谢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表明,百会、水沟、神门治疗VD的机理.与其改善额叶、颞叶的葡萄糖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观察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脑内谷氨酸 (Glu)、天门冬氨酸 (Asp)含量的影响 ,探讨电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结果 :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内Glu、Asp含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P <0 0 1) ;针刺及喜得镇组Glu、Asp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 (P <0 0 5 ) ,但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针刺组与喜得镇组比较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升高老年性痴呆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可能是电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揭示《内经》、《难经》因时而刺的不同选穴规律,为深入理解和临床广泛应用五输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经》、《难经》篇章中关于五输穴、因时而刺的观点为基础,分析二者的不同选穴规律。结论:《内经》、《难经》都高度强调自然与人体节律在治病中的重要地位,而前者注重疾病变化的不同表现与季节的关系,后者注重五脏与所属季节,以及与相同五行属性的阴经五输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9.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大椎"和"后三里"穴对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人参皂甙组,采用束缚和冷水游泳制备慢性疲劳大鼠模型,针刺"百会"、"大椎"和"后三里"穴,观察大鼠下丘脑和垂体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及针刺的治疗作用.结果:模型组下丘脑和垂体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明显升高,而5-羟色胺(5-HT)含量明显降低,针刺可明显降低(NE)的含量而升高5-HT的含量.结论: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可能参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针刺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50.
针刺治疗高血压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韶阳  唐纯志 《针刺研究》2008,33(3):208-212
针刺疗法通过穴位良性双向调节及穴位脏腑相关性的途径,不仅可调节血压,而且可调节各脏腑机能状态,因此针刺辅助治疗高血压在靶器官保护方面有其特色。本文搜集了10年来针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文献,从神经-内分泌-免疫三方面阐释了针刺对高血压靶器官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提出了目前针刺在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