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脑络欣通药物血清和左归丸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 NSC)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含10%脑络欣通药物血清和含10%左归丸药物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大鼠胚胎NSC,观察其促增殖效应和诱导分化效应,应用相差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染色对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脑络欣通药物血清和左归丸药物血清均可诱导绝大多数NSC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此外,两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培养的NSC生长。前者诱导NSC分化的进程虽比后者要慢,但诱导NSC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比率较高,其分化的神经元在细胞形态学上与发育成熟的神经元更为接近;后者促进NSC生长的效应较为显著。结论 脑络欣通和左归丸均能促进体外培养的NSC生长和分化,两者作用有一定差异;益气活血治法和补肾生髓治法对NSC进行诱导分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2.
本文总结了合谷刺法、浮针疗法、刺血疗法、火针疗法、腹针疗法等特种针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概况及作用机理,指出了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而特种针法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3.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近5年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针刺治疗、灸法治疗、刺血疗法以及其它疗法4方面综述了针灸治疗颈性眩晕近5年的研究进展,认为针灸对于治疗颈性眩晕总体疗效比较理想,总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颈椎部受压迫的椎动脉供血,以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老年性痴呆,主要由各种脑血管疾病(缺血或出血性以及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疾病),也可以由多发性梗死引起[1,2],如多发梗死性痴呆(MID)或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亦可由单个的战略性梗死、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经乳晕弧形切口和乳房放射状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乳晕弧形切口组,以及乳房放射状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结果乳晕弧形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小于乳房放射状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PSQI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乳晕弧形切口组的术后PSQI和SDS评分低于乳房放射状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疗效确切,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36.
假性球麻痹是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使延髓运动性颅神经核-疑核以及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失去了上运动神经元的支配发生中枢性瘫痪所致,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51%~73%[1]。主要表现为构音障碍,饮水进食呛咳,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筛选口腔白斑及正常黏膜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为研究白斑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口腔白斑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提取组织蛋白,进行二维电泳,选择在表达差异量较大的11个点进行质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所分析的蛋白质类型。结果:人口腔白斑及正常黏膜组织的二维电泳图谱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1726±67和1608±73,蛋白质点重复性较好。人口腔白斑与正常黏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为38个,其中16个点在白斑中为高标达,22个点在白斑中为低表达,选择11个表达差异量较大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其中的5个点,分别为膜联蛋白A2,角蛋白8,角蛋白1,II型角蛋白亚基,免疫球蛋白(Ig)κ型轻链的恒定区(C区)片段等。结论:膜联蛋白A2,角蛋白8,角蛋白1,II型角蛋白亚基,Igκ型轻链的C区片段等在口腔白斑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中药肿节风联合金因肽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80例放射性口腔黏膜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金因肽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肿节风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试验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均下降,试验组的TNF-α、IL-6、IL-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治疗时在金因肽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肿节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基于Brunnstrom偏瘫六阶段理论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策略是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神经发育学疗法的有机结合。根据Brunnstrom理论,在弛缓阶段用针刺诱发肌肉张力,痉挛阶段针刺痉挛肌及其拮抗肌以平衡阴阳,分离运动阶段将针刺重点转移到局部,后遗症阶段用多种针灸适宜技术杂合以治。  相似文献   
40.
QT离散度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及中药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QT离散度(QTd)在冠心病(CHD)中的临床应用及中药对其影响,1.临床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CHD心肌缺血,CHD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CHF),心律失常性猝死前QTd均较对照组增大,且QTd增大者更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临床上QTd延长常被推荐为室性心律失常(VA)及心律失常性猝死预报因素,2.中药对其影响:黄芪,参麦注射液,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类中药及葛根素对QTd有单向良性影响,且QTd在CHD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变化规律与缩小QTd的中药属性具有相关性,结论:鉴于西药对QTd的双向影响及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提示从中药中发现高效的对QTd具有单向良性影响的中药,以降低VA发生率,提高CHD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