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比较外周血巨细胞病毒(CMV)定量PCR检测,CMV-pp65抗原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原位肝移植术后CMV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三种检查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三种方法检查均显示,有18例患者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18例均为无临床症状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经更昔洛韦治疗,18例全部治愈。结论外周血CMV定量PCR,CMV-pp65抗原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均能作为肝移植术后CMV感染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CMV定量PCR更敏感,CMV-pp65抗原检测更特异,组织病理学检查则具有创伤性,三者的共同应用能够对CMV感染患者做出早期诊断并且指导治疗。更昔洛韦能够有效治疗CMV感染。  相似文献   
82.
从中医临床康复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医康复学的部分系统性及概念性问题,如养生与康复的概念、中医康复学的研究对象与辨证康复、中医康复学的评价方法以及中医康复学的整体观等.笔者认为:应分清养生与康复在概念上的区别,明确中医康复学的研究对象,建立中医康复的评价方法,注重中医临床康复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HLA-G与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活动性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其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 初次肾移植受者215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CMV活动性感染将受者分为CMV阳性组和CMV阴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膜结合型HLA-G1 (mHLA-G1)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可溶性HLA-G5 (sHLA-G5)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检测HLA-G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sHLA-G5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观察移植肾组织中HLA-G的表达,采用ROC曲线分析sHLA-G5水平预测CMV活动性感染的Cutoff值。结果 术前两组间HLA-G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mHLA-G1均呈低表达,CMV pp65阳性时亦无明显变化。CMV阳性组外周血中CD14+ mHLA-G1+细胞显著升高(P<0.05),达到(45.53±17.32)%,转阴后下降至(10.22±5.78)%。CMV阳性组外周血中sHLA-G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预测CMV活动性感染的最适Cutoff值为202.9μg/L,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CMV阳性组受者外周血中HLA-G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MV阴性组(P<0.05)。12例CMV活动性感染受者移植肾活检样本中,10例肾小管上皮细胞HLA-G表达呈阳性。结论 HLA-G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和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可能是保护移植肾功能的机制之一。以sHLA-G5表达水平202.9μg/L作为Cutoff阈值,具有很好的判断CMV活动性感染的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健脑合剂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临床电生理、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法随机对照研究,将68例患者分为健脑合剂治疗组38例,舒脑宁、脑复康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电地形图及脑血流速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52.63%,优于对照组的43.33%(P<0.01)。对轻、中、重度的痴呆均有效,尤其对轻、中度疗效更为突出。脑血流速度指标除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外,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尤其对大脑中动脉(MCA)和血流速度异常降低的左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有显著的增高作用。对照组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也有一定的增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脑电地形图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5.79%和16.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和脑电地形图检测为VD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健脑合剂治疗能加快脑循环流速,并显著改善VD患者脑部中枢神经细胞的功能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实践体会,详细阐述了用"二袖套"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改进方法,以帮助初学者掌握本技术.方法 将136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供、受者两组.在Kamada的"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供者改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供受者肝上下腔静脉用7-0线连续端端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端端吻合.术后观察受者大鼠存活率,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供肝切取时间23~35min,修整供肝时间8~13min,受体无肝期16~19min,胆管插管时间2~3min.受者术后48h存活率为95.5%,1周存活率为89.7%.术后48h内主要死亡原因是出血.存活超过48h者,主要死亡原因为胆管梗阻、胆漏及肝叶坏死.结论 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率高,可作为肝移植实验研究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6.
高血压病(Essentialhypertension,EH)是临床常见疾病,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约有1/3出现左室肥厚(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LVH)[1]。EH-LVH是增加心衰、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Ar-rhythmia,VA)、猝死等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的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2],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3,4]。我们从1994年1月~1997年1月,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期和期伴有LVH的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辨证疗法对EH-LVH的逆转作用,及其对左室功能、心肌缺血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证明其临床实用价值。报道如下:1 观察对象120例患…  相似文献   
87.
结核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十大死亡疾病之一。相对于敏感肺结核的高治愈率,耐药肺结核治疗成功率低、死亡率高。近年来,以抗结核新药为核心的全口服治疗方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克服了二线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等缺点,提高了耐药肺结核的治疗成功率。但如何选用抗结核药物组成安全有效的全口服方案,以及如何开展相关治疗方案的研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梳理耐药肺结核化学治疗药物、含注射剂方案向全口服方案过渡以及目前国内外正在开展的短程、超短程全口服方案的相关研究及其制定的依据,结合我国国情,做出了相应的评论、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及启发,以期为临床科研人员更好的认识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目的:CD138是浆细胞表面特有的细胞标记,移植肾中浸润的浆细胞群是否分泌抗体参与体液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预后效果不佳?检测切除移植肾组织中CD138的表达,分析浆细胞在移植肾组织中聚集性浸润与移植肾存活时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1989-06/2006-12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因难治性排斥致移植肾切除患者40例作为移植肾切除组,移植术后因移植肾功能异常行常规穿刺活检患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对治疗及实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应用CD138多克隆抗体对肾组织标本石蜡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38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记录移植肾切除组患者移植肾的存活时间,分析CD138的表达与移植肾存活时间的关系.结果:①移植肾切除组的移植肾组织中CD138阳性23例,占57.5%;对照组穿刺移植肾标本中CD138阳性3例,占15.0%,两组CD138阳性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 0.004 3).②移植肾切除组中CD138阳性患者的移植肾存活时间低于CD138阴性患者(P= 0.033 8).结论:浆细胞在移植肾组织中聚集性浸润是影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9.
肾移植术后受者人巨细胞病毒巢式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巢式PCR检测肾移植术后受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的方法,并与ELISA法进行比较。方法针对HCMVAD169株IEA基因设计两对巢式PCR引物,对50例肾移植术后受体血、尿标本进行HCMVDNA检测。分离血清作ELISA检测IgG、IgM。结果血液巢式PCR阳性率56%,尿液阳性率46%;ELISA法阳性率:IgG82%,IgM28%,IgG+IgM28%。两种方法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巢式PCR是一种敏感、快速诊断HCMV感染的方法,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传统ELISA法,并能弥补ELISA的假阴性。不仅为临床HCMV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同时也为选择普遍性预防抑或症状发生前的预先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应用利奈唑胺的耐药结核病患者的血药浓度对发生血液系统毒性的影响,并探索血液系统毒性发生的其他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应用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的耐药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19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服药后2 h的血液标本。应用高效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确定血药浓度(峰浓度)对血液系统毒性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诊断临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对象发生血液系统毒性的影响因素。结果:219例研究对象中有92例(42.0%)发生了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包括白细胞计数减少[15.5%(34/219)]、贫血[21.5%(47/219)]、血小板减少症[27.4%(60/219)]等,127例(58.0%)未发生任何相关毒性反应。发生血液系统毒性者利奈唑胺血药峰浓度为17.1(11.8,22.8)μg/ml,明显高于未发生者[14.7(10.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