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舒莱预防肾脏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舒莱(Simulect)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以及用药的安全性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方法:将我器官移植移植中心1999年3月~2002年10月共46例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舒莱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肾移植术后均接受以Neoral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剂。舒莱组术前2h和术后4d各给予舒莱20mg静脉滴注。观察急性排斥反应、Neoral、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用量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实验室检测血CsA浓度和肝肾功能。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舒莱组无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术后8周内发生3例4次急性排斥反应。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毒副作用。两组间Neoral用量及血CsA浓度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因发生急性排斥反应,8周内皮质激素用药量总量大于舒莱组。结论:舒莱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且用药方法简便,疗程短,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2.
我科 1997年 7月~ 2 0 0 0年 12月 ,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观察了针刺对 32例因颈椎病引起的椎 基动脉缺血综合征[1] 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 ,报道如下。诊断标准 :颈椎病诊断按照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 ] 进行。椎 基动脉缺血综合征诊断参考WHO推荐的可能的VBI诊断标准[3] 。经颅多普勒 (TCD)诊断参考《实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学》[4 ] 列出的正常参考值。门诊确诊因颈椎病引起的椎 基动脉缺血综合征患者 32例 ,其中男 14例 ,女 18例 ;年龄 2 6~ 72岁 ,平均 (47.81± 14 .45 )岁 ;病程 1周~ 1…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心脏移植受者外周血HLA-G5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印迹法检测1例心脏移植受者手术前、后外周血HLA-G5表达.结果 HLA-G5表达在术前和术后1周均无表达,4周后出现表达,并逐渐增高,16周后趋于稳定.结论 HLA-G5阳性表达可能与心脏移植受者的术后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HLA-G5阳性表达可能保护移植物不受损伤,并延缓或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在超声引导下深刺带脉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腹横肌(Tra)收缩比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脱落3例,最终完成观察29例。2组均予常规疗法(内科基础治疗、康复治疗、常规针刺)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在超声引导下精准针刺双侧带脉穴至Tra肌腹。治疗3周后,通过超声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完成口令收腹(ADIM)及屈膝卷腹(AC)时健侧、患侧的Tra收缩比,并进行比较;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 治疗后,完成ADIM时,治疗组患侧Tra收缩比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AC时,治疗组健患双侧Tra收缩比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SS、BBS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深刺带脉穴能有效升高脑卒中偏瘫...  相似文献   
75.
全身淋巴结X线照射预处理在活体肾脏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全身淋巴结照射(TLI)预处理在活体供肾肾移植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5例受体接受了TLI,平均年龄27岁。供受体的HLA-A、B、DR6个抗原中4个抗原错配1例,3个抗原错配2例,1个抗原错配2例。供肾切取均采用手辅助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手术。TLI治疗从移植手术前5天开始,90cGy/d,共5天。术中和术后的免疫抑制药物方案与同时期的活体或尸体肾移植相同,但剂量略减少。术后定期检测受体外周静脉血白细胞绝对值;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Th1、Th2亚群的变化;观察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情况、移植肾状态、急性排斥反应频率和相关副作用。结果受体外周血白细胞在术后的1~2周达最低值,12周观察期内均未恢复到移植术前水平。T细胞总数和CD4^+T细胞、CD8^+T细胞在术后的1~2周内达最低值,300天的观察期内未恢复到移植前水平;在TLI治疗后Th1细胞百分比减少,Th2细胞百分比略有增加,因此Th2细胞相对增多。观察期内未发生移植肾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正常。免疫抑制剂使用量低于同时期的其他活体肾脏移植和尸体肾脏移植受体。没有任何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非清髓性TL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手段,可以获得较长时间的免疫抑制状态,在减少肾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基础上,减少了其他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一个理想的活体肾脏移植的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确定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区别于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的细胞表型特征,观察HLA-G~+ T细胞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移植免疫调节中的活性和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 HLA-G~+ GD8~+ HLA-G~+ T淋巴细胞的含量,分选HLA-G~+ T淋巴细胞,分析细胞表型,采用RT-PCR检测调节性T细胞的特异性标志FoxP3在HLA-G~+ 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以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的PBMC、CD4~+ CD25~(high)、CD4~+ CD25~-细胞作为对照.取5对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的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分别加入流式细胞术分选纯化后的HLA-G~+ 、HLA-G~- T淋巴细胞,对照组只加入供、受者淋巴细胞,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和抑制情况.结果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 HLA-G~+ 、CD8~+HLA-G~+ T淋巴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95%±0.34%、3.13%±0.56%.流式细胞术分选HLA-G~+ T淋巴细胞后纯度可达55.0%~75.1%.RT-PCR 结果证明上述细胞CD25、FoxP3均为阴性表达.与HLA-G~- 组、对照组比较,混合淋巴培养3d后HLA-G~+ 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 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存在CD4~+ HLA-G~+ 、CD8~+HLA-G~+ T淋巴细胞,这类细胞不同于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它们不表达CD25和FoxP3而表达免疫耐受分子HLA-G,在混合淋巴培养体系中,能显著抑制反应性细胞增殖,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77.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并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以腰及下肢痛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因能客观地评价神经根损害程度及范围,在腰突症的诊断及预后、疗效的评定方面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现根据检查项目分类将近十年来电生理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8.
贝达喹啉作为抗结核新药,多与其他二线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鉴于目前有关贝达喹啉药代动力学文献逐渐增加,以及部分临床医生对其药代动力学尤其药物相互作用方面内容了解有限,本综述对药代动力学参数、协变量对药代动力学影响、暴露-反应关系、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进行总结,为指导临床医生用药和科研人员开展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周文强主任运用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五腧穴治疗慢性痛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整理病理及相关文献,从理论基础及源流、临床运用与特点、在慢性痛症治疗中的临床验案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周文强主任运用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治疗慢性痛症临床经验。结果:周老师认为人迎气口脉法源于《黄帝内经》,理论独特,虽在传承中出现分歧,但经临床实践仍验之有效,通过脉法能准确分析患者病位所在及阴阳盛衰,再针刺五腧穴从根本上调整人体阴阳之平衡,又可经脉法评估针刺效果,治疗大部分疾病特别是改善慢性痛症效果显著。结论:人迎气口脉法指导下针刺五腧穴能调整阴阳盛衰,恢复其协调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且脉法、取穴、施针均较为简便,值得临床上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80.
结核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十大死亡疾病之一。相对于敏感肺结核的高治愈率,耐药肺结核治疗成功率低、死亡率高。近年来,以抗结核新药为核心的全口服治疗方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克服了二线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等缺点,提高了耐药肺结核的治疗成功率。但如何选用抗结核药物组成安全有效的全口服方案,以及如何开展相关治疗方案的研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梳理耐药肺结核化学治疗药物、含注射剂方案向全口服方案过渡以及目前国内外正在开展的短程、超短程全口服方案的相关研究及其制定的依据,结合我国国情,做出了相应的评论、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及启发,以期为临床科研人员更好的认识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