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6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Peg-IFN-α2a (pegylated interferon α2a)联合肝复乐胶囊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抗病毒疗效。方法 108例HbeAg阳性CHB患者来源于2013-03至2016-02我院感染科门诊。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A组:Peg-IFN-α2a联合肝复乐胶囊治疗组(n=56);B组:Peg-IFN-α2a治疗组(n=52);疗程48周。收集患者治疗全程HBV DNA水平、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及FibroScan等临床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结果 A组患者经治疗48周后HBV DNA水平(LOG10 copies/ml)由6.78±1.36下降至2.36±0.42;B组患者HBV DNA水平由6.54±1.25下降至2.43±0.37。A组经治疗48周后ALT水平由(106.62±36.74)U/L下降至(33.22±8.75)U/L;B组ALT水平由(113.57±40.29) U/L下降至(40.64±11.37) U/L。两组患者HBV DNA水平及ALT水平均较基线时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经治疗48周后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三型前胶原N端肽(three former type collagen n-terminal peptide, PⅢP)和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 CⅣ)水平较基线时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终点时A组患者血清HA、LN 、PⅢP和CⅣ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水平(P<0.05)。A组患者经治疗48周后Fibroscan值(12.78±3.32) kPa下降至(7.43±2.21)kPa;B组患者Fibroscan值由(13.34±3.35)kPa下降至(9.24±2.06)kPa。两组患者经治疗后Fibroscan值较基线时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终点时A组患者Fibroscan值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肝复乐胶囊可以更好地改善HbeAg阳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自拟消肿汤熏洗结合气压治疗卒中偏瘫后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0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按摩、抬高患肢、温水泡洗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拟消肿汤熏洗结合气压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患肢水肿的症状评分,并进行比较以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肢水肿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前者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自拟消肿汤熏洗结合气压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卒中偏瘫后患肢水肿症状,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23.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武警四川总队医院迅速接受救援任务,在短时间内先后派出5批16支医疗队奔赴重灾区执行救援任务。面对震后通讯不畅、应急卫勤保障信息化装备缺乏、信息情报收集不全等不利局面,紧急启动《卫勤保障信息化处理预案》,依托卫生信息网络系统构建抗震救援信息化保障模式。通过“军字一号”、“军字二号”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对灾区情况进行现场报道,随时发布各类急救、防疫、心理干预等专题信息,使官兵了解和掌握了应急救治、疾病预防及地震灾区自我保护知识。为地震后开展医疗救援、疾病防治、伤员救治、灾区防疫等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进驻高原不同时间官兵的体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常驻组546例和急进组1981例进行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物理检查,并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两组在浅表淋巴结肿大、鼻黏膜糜烂及皮肤病检出率、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异常、血小板数减少和ALT水平升高等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进高原官兵的体检结果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5.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多态性及数量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数量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PGR和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GR1分子的数量,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实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粘附活性.结果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其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表达及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群(P<0.01),失代偿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CR1分子数量明显低于代偿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0.05),但肝功正常的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红细胞GR1分子数量表达及活性缺陷可能是后天因素引起;测定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对临床病情判断及发展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是中国近30年来发生的最具破坏性地震,我院一共派出5批次16支医疗队前往救援,在本次的卫勤保障任务中各方面的保障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中信息情报对医疗物资准备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驻训人员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分析驻训时间和海拔高度对白细胞的影响.方法:以3个月为界将驻训人员分为常驻高原人员和急进高原人员,分析海拔高度对白细胞的影响.结果: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进驻时间的驻训人员,其白细胞都不同程度的升高,都明显高于内地人员(P<0.05),常驻高原人员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急进高原人员(P<0.05).结论:高原环境下驻训人员白细胞显著升高现象,常驻高原人员白细胞总数升高显著高于急进高原人员,并与海拔高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8.
健康教育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措施 ,帮助不同血液透析患者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 ,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从而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我院对 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从而改善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月 ,教育组 4 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正规健康教育 ,其中男 2 2例 ,女18例 ,年龄 (5 6 .6 3± 12 .0 9)岁。慢性肾小球肾炎2 0例 ,高血压肾损害 4例 ,糖尿病肾病 7例 ,痛风性肾病 4例 ,狼疮肾 1例 ,多囊肾 4例。对照组 4 0例进行非正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9.
血清sCR1变化与肝病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体系统被侵入的致病微生物激活 ,产生的C3a、C5a及C56 7等片段可趋化白细胞从贮存池进入血循环 ,使循环中的白细胞数量增加 ;补体C3b片段可粘附抗原物质并与血细胞上的C3b受体 (CR1)结合 ,使吞噬细胞活化释放蛋白水解酶 ,将CR1连同粘附抗原颗粒水解进入血循环〔1〕,最终被肝脏所代谢。如果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 ,结合有CR1分子的抗原颗粒在血循环中积聚 ,其积聚的量与肝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为此 ,我们建立了血清可溶性CR1(sCR1)竞争测定方法 ,对 6 5例慢性活动性肝病及 8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血标本…  相似文献   
30.
周建丽  徐宝琴 《人民军医》1997,40(8):478-479
老年细菌性痢疾(菌痢)有增多趋势“’,为此我们对我院收治60岁以上菌痢病人与中青年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探讨老年菌痢的临床表现,痢疾杆菌种类、分布及治疗和预后。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老年菌痢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60~81岁,平均71.2岁。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中青年菌痢43例为青年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18~45岁,平均32.1岁。1.2方法按《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卜’‘制定方案,大便培养均见痢疾杆菌,分为急性和慢性菌痢。2结果2.且临床特点慢性菌痢老年组有13例(26%),青年组3例(7%),两者之间相差显著(PMO.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