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核心穴位及相关穴位配伍,并对电针波型进行探讨。方法:检索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医药在线、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医学数据库从1980年1月至2016年6月公开发表的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处方数据库,采用Matlab2014a软件对数据进行节点中心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分析核心穴位节点和配伍关系,并利用Gephi9.1软件对复杂网络示意图进行展示,进一步分析治疗单纯性肥胖电针波型使用规律。结果:共有238个电针处方。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阳经选穴与阴经选穴同样重要,核心度最高的前三条经络分别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核心度最高的穴位依次为三阴交、天枢、足三里等。聚类分析结果包括主穴、辨证/症用穴、阿是穴(局部肥胖处)3个用穴群,天枢与中脘穴配伍强度最高。电针波型中疏密波在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处方中使用最多,其次是连续波,疏密波和连续波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穴位处方以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电针波型以疏密波最多,其次是连续波。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索耳穴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核心穴位与配伍规律,进一步分析耳穴治疗单纯性肥胖处方特点。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维普数据库(VIP)及中医药在线数据库(TCM)30余年来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录人符合要求的文献,构建耳穴治疗单纯性肥胖处方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对耳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的耳穴核心穴位和核心配伍穴组进行分析,并对耳穴治疗单纯性肥胖处方特点展开全面分析。结果:耳穴网络节点共46个,耳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前16个核心穴位依次为内分泌、脾、胃、三焦、饥点、神门、大肠、皮质下、肺、肾、交感、口、肝、小肠、脑。耳穴配伍主要根据穴位主治作用进行配伍,耳穴配伍分析提示胃与内分泌配伍应用最多,其次是脾与内分泌、脾与胃。耳穴刺激方法的分析中,以使用王不留行籽耳压居多,其次是磁珠及揿针。耳穴联合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最多,其次是耳穴联合埋线及单纯耳穴治疗。结论:本研究有效挖掘出耳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核心穴位及配伍穴组,总结分析压材及主要联合的干预方法,为临床耳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的选穴用方提供参考依据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3.
目的:总结分析针灸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中的取穴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和Embase中从1991—2017年以针灸为主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取穴规律特点。结果:共纳入相关临床文献29篇,涉及腧穴74个。分析发现所取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脾俞,涉及到的经脉以膀胱经、胃经和任脉为主,占总频次的62.4%。背俞穴、五输穴的运用频次最高,占特定穴总频次的52.1%。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出针灸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腧穴和经脉的内在规律,为针灸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选穴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34.
笔者在三伏天运用温肾暖宫灸治疗阳虚质原发性痛经患者56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6例均为2020年6月至2020年7月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预约行温肾暖宫灸治疗患者,年龄16~30岁,平均(23±4)岁;病程0.2~8.5年,平均(4.5±1.3)年,均符合《妇产科学》[1]和《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5.
亨特面瘫是由急性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侵及膝状神经节所引起。因其病程长,病症重,且易留下后遗症.从而成为针灸科中治疗难度较大的一类周围面神经麻痹病。以往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单纯的西药或单纯针灸疗法,其效果均不甚理想。为此笔者探索性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发挥中西医各自所长。经观察,在发病初期运用综合疗法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或单纯针灸治疗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患者均在2~4天内确诊为亨特面瘫。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8岁;其中6例为纯西药治疗,7例为纯针灸治疗,7例为综合治疗。所…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运动疗法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大鼠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鸢尾素(Irisi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联合运动改善肥胖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高脂组(55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复制肥胖大鼠模型。高脂组中成功造模的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运动组、电针组和电针联合运动组,每组8只。电针联合运动组和电针组电针"足三里""天枢"穴,每次30min,每周5次,共8周。电针联合运动组和运动组采用跑台训练,16m/min,每天60min,每周5次,共8周。每周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腓肠肌中PGC-1α、Ⅲ型纤连蛋白组件包含蛋白5(FNDC5)、AMPK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腓肠肌中PGC-1α、FNDC5的表达水平及AM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GC-1α、FNDC5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AMPK mRNA及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运动组、电针联合运动组体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GC-1α、FNDC5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AMPK mRNA及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联合运动组体质量明显低于电针组及运动组(P<0.05),PGC-1α、FNDC5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AMPK mRNA及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电针组及运动组(P<0.05)。结论:电针和运动均可促进DIO大鼠骨骼肌中PGC-1α、Irisin的表达及AMPK磷酸化水平,且电针联合运动疗效更好,提示电针联合运动疗法可能是通过恢复骨骼肌细胞脂肪酸氧化、改善线粒体功能从而实现减肥的。  相似文献   
37.
目的:总结2007年以来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近5年针刺治疗中风的文献研究,对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治疗原则进行综述.结果:肯定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效果,并提出现阶段针灸治疗中风治则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
针药合治腰肌劳损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祛瘀针刺法与中药内服合治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腰肌劳损患者分为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各35例。针刺组采用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中药组采用补肾祛瘀中药口服治疗,针药组同时采用补肾祛瘀针剃法和补肾祛瘀中药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统计疼痛分级指数(PRI),测定腰背肌耐力,对比分析3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治愈率和愈显率均高于针剌组和中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3组患者PRI均明显降低,腰背肌耐力均明显提高,针药组改善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合治腰肌劳损疗效优于单用针刺和单用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39.
目的:根据湖北省中医院李家康教授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经验,观察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为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腰肌劳损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补肾祛瘀针刺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评定积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愈显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腰肌劳损的愈显率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法,补肾祛瘀针刺法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均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40.
《伤寒杂病论》为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它通过六经辨证的体系以及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形式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对临床各科都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然而在《伤寒杂病论》的398条原文中,并非只着眼于理法方药,其中与针灸有关的论述共35条,而太阳篇占21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