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1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视网膜色素变性辨治心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星伟 《中医杂志》1996,37(1):20-20
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称其为“高风雀目”,是一组原发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与光感受器的遗传性致盲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夜盲、视野缺损及色素性视网膜病变为特征,是眼科领域中的疑难疾病。我们于1988年9月至1992年5月对视网膜色素变性进行了中医药临床实践与视功能的研究,从而对本病的辨证论治得到一些体会,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82.
中医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作用机制探讨吴星伟,唐由之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中医又称“高风雀目”,是一组原发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与光感受器的遗传性致盲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夜盲、视野缺损及色素性视网膜病变为特征,R...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对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细胞的炎症诱导及其与Toll样受体4( TLR4)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进行野生型及TLR4基因敲除( TLR4-/-)的C57小鼠RPE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通过免疫化学染色对培养的RPE细胞进行鉴定。分别给予小鼠RPE细胞10-100 mg/ml 原生低密度脂蛋白(n-LDL)或OX-LDL刺激24 h。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 IL-1β)的含量,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LR4的蛋白质及mRNA含量。结果50、100 mg/ml OX-LDL组野生型小鼠RPE细胞IL-6、IL-1β表达增高,伴随TLR4蛋白质及mRNA表达升高,其差异与对照组及n-LDL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N-LDL与OX-LDL组TLR4-/-小鼠RPE细胞未见IL-6、IL-1β表达明显升高。结论OX-LDL可诱导小鼠RPE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其效应机制与TLR4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84.
吴星伟  张皙  宫媛媛  孙勇  朱萍 《眼科》2001,10(1):39-42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眼的局部视网膜电图(local electroretinogram,LERG)记录分析,进一步了解RD眼黄斑部光感受器细胞与第二级神经元功能异常的情况,并对LERG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120例RD患者128只眼的LERG被记录分析,应用手提眼底镜式局部刺激器通过放大的瞳孔直视眼底监控固视状况,记录a波、b波与OPs各项成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ERG的a波、b波与OPs的异常率:在<1周组分别为15%、15%与10%;在1-2周组为35%、45%与50%;在2-4周组为46.86%、56.25%与62.5%;在4-8周组为76%、84%与88%;在8周以上组则为86.96%、91.30%与95.56%。a波与b波在脱离时间<1周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2周组a波与b波开始开始有明显降低(P<0.05),随着发病时间的延迟,b波的下降较a波更为迅速,在2-4周则具有高度显著意义(P<0.05)。b/a值在早期RP病变表现正常或轻度异常,伴随病程增加有降低趋势,在4-8周组即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在眼底镜下黄斑部脱离的48只眼中,LERG各项成分的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眼底镜下观测不到黄斑脱离的80只眼中,b波、OPs与OP2子波振幅也表现异常(P<0.05)。结论:⑴在视网膜脱离眼,黄斑部光感受器与第二级神经元细胞的功能损害同时存在;⑵b波与a波的比值变化表明了内层与外层的相对损害程度,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网膜内层的损害有加重趋势;⑶RD伴黄斑脱离者的视网膜内外层功能受损程度明显增加,而镜下未脱离者也可存在功能的损害;⑷RD眼的OPs振幅可为视网膜内层循环功能的损害提供敏感性指标。研究认为:LERG对RD眼黄斑功能异常的客观定位诊断与视功能预后具有特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5.
陆秉文  吴星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234-223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30例30眼)、中药治疗组(30例30眼)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30眼).三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西药治疗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中药治疗组采用辨证分型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即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辨证分型论治.治疗6个疗程后,记录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明显高于西药组的57%和中药组的60%(均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视力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与中药组(均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吸收情况及视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均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较西药组与中药组均更加明显(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6.
陆秉文  吴星伟 《眼科新进展》2014,(11):1030-1034
目的 探究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RIRI)的影响。方法 将42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18只)和治疗组(18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前房灌注加压建立大鼠RIRI模型,治疗组RIRI后立即给予复方丹参滴丸(450mg?kg-1?d-1)灌胃,连续7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观察RIRI后24h、7d视网膜电流图的改变,并取视网膜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测量RIRI后24h、7d视网膜各层厚度,同时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结果 RIRI后24h及7d,模型组视网膜电流图的b波振幅分别为(92.33±24.36)μV及(101.28±21.97)μV,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测量到的(215.40±35.91)μV显著降低,而治疗组的b波振幅分别为(137.07±2271)μV及(166.24±16.72)μV,较模型组显著好转(均为P<0.05);各组a波与b波的变化趋势相同。大鼠RIRI后24h,模型组全层视网膜高度水肿,可见大量空泡变性,RIRI后7d,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而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的组织病理学损害较模型组均明显减轻。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可从形态学及功能学上减轻大鼠RIRI损伤。  相似文献   
87.
黄斑号方对兔眼视网膜电流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黄斑 号方对正常家兔视网膜电流图 (ERG)的影响特征 ,以参考临床用药评估。方法 对 10只正常家兔经口灌饲黄斑 号方 ,并于给药前及给药后 3、7、14天检测 ERG。结果 暗视反应 ERG的 a、b波振幅在给药后均有所增加 ,尤以 b波明显 ,二者潜伏期则无变化。振荡电位 (OPs)的总振幅 ( OPs)没有显著变化 ,但第二个子波 (OP2 )振幅增加明显 ,于给药后第 7、14天 (7天 :5 2 .5 5± 2 8.96 μv,14天 :5 4.5 3± 19.2 7μv)明显高于给药前 (36 .33± 13.99μv) ,(P<0 .0 1) ,且各子波潜伏期缩短。结论 黄斑 号方对兔视网膜电流图有一定的影响 ,能明显改善并提高视网膜功能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灵杞黄斑颗粒与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方法 RVO继发ME患者90例(90只眼),随机分为3组。中药治疗组30例(30只眼),予口服灵杞黄斑颗粒;西医治疗组30例(30只眼),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中西医治疗组30例(30只眼),予口服灵杞黄斑颗粒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视力、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中药治疗组30只眼,显效5只眼,有效12只眼,无效13只眼,总有效率56.7%;西医治疗组30只眼,显效9只眼,有效9只眼,无效12只眼,总有效率60.0%;中西医治疗组30只眼,显效15只眼,有效9只眼,无效6只眼,总有效率80.0%。中西医治疗组疗效好于其他两组(与中药治疗组比较,P=0.023,与西医治疗组比较,P=0.177),中药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的疗效接近(P=1.000)。中西医治疗组在视力改善、眼底出血吸收及降低中央视网膜厚度(CRT)方面明显好于其他两组(P0.05);中医治疗组的眼底出血吸收情况好于西医对照组(P0.05),在改善视力、减少CRT方面与西医治疗组大致相当(P0.05)。各组治疗后ERG视锥细胞反应b波振幅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杞黄斑颗粒治疗RVO继发的ME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可更好的达到标本兼治、多靶点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
目的应用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electroretinogram,F—ERG)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人视网膜视杆和视锥两系统功能学上的变化特点。方法113例(192眼)20岁至75岁经检查无眼科疾病的正常人进行标准ERG检测,着重分析暗视视杆和明视30HZ闪烁光反应的变化特点。结果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暗视视杆反应的b波幅值比青年组分别降低20.98%和43.97%,而在明视闪烁光反应仅比青年组分别降低3.28%和7.46%。暗视视杆和明视闪烁光反应的b波幅值与年龄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暗视视杆反应的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于明视30HZ反应。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视杆系统功能哀退的速度快于视锥系统。老年人更需注意暗视功能下降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9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振荡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勇  吴星伟 《眼科新进展》2001,21(2):136-137
视网膜振荡电位 (OPs)是视网膜电流图的亚成分 ,在脊椎动物和人中 ,它通常由叠加在 b波上升相的 4~ 6个小波组成 ,它能敏感地反映视网膜的循环状态 ,是客观检测视网膜神经网络功能的记录方法。 OPs对许多视网膜疾病 ,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的发病机制研究、诊断、随访、预后估计及疗效判断方面有重要作用 [1 ] 。1 视网膜振荡电位的起源195 3年 Cobb和 Morton首先在人眼记录到 b波上升相的一系列小波 ,后来被 Yunem ura于 196 2年命名为振荡电位 ,认为其有独特性 ,是视网膜电流图的独立成分。尽管至今已从海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