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1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烟草中毒性视神经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勇  吴星伟 《眼科新进展》1999,19(4):297-299
众所周知,吸烟是导致众多疾病的公害之一,国内外关于烟草中毒性视神经病变(也称烟草中毒性弱视)已屡有报道;1930年,Traquair[1]通过1525例该病患者,对其临床表现作了详尽的描述,国内1979年劳远王秀[2]首次报道该病,并强调了视野检查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利用同步的吲哚菁绿造影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观察后葡萄膜炎的病变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鉴别依据。方法 选择20例50眼门诊拟诊有后葡萄膜炎的患者,采用德国海德堡共焦激光眼底扫描系统(Heidelberg retina angiography,HRA)进行ICGA与FFA同步造影。对其中10例患者随访1~15个月,并重复造影检查。结果 活动性病变中有11眼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炎,以FA视网膜血管充盈延迟,狭窄或闭塞,管壁染色渗漏为主,ICGA则相应表现为低荧遮蔽;10眼表现为脉络膜炎,以ICGA中脉络膜的低荧和(或)高荧表现为主;2眼表现为神经视网膜炎,以FA中视盘及附近视网膜高荧渗漏明显,ICGA相应表现为低荧遮蔽;有5眼表现为视网膜及脉络膜均受累,FA有视网膜及血管的高荧渗漏,ICG以低荧表现为主。12眼表现为非活动性病变,FA及ICGA均无明显荧光渗漏,ICGA有低荧灶。随访中以ICGA中长期存在的低荧灶表现明显。结论 后葡萄膜炎的ICGA主要表现为低荧和(或)高荧灶,与治疗效果及病程相关,结合FFA及眼底表现可区分这些荧光表现的性质及病理,判断病变的部位及活动水平。ICGA可作为较客观的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应用视网膜电流图(ERG)了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后的视功能状态。方法 选择孔源性RD患者73例(73只眼),均进行单次巩膜扣带术,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分别检测ERG,随访1-5月。结果 视网膜脱离后,ERG各指标振幅明显下降,潜伏期延迟。手术后1月,ERG的a波、b波振幅较术前明显回升,潜伏期在术后均延迟。随复位时间的延长,振幅无明显变化,潜伏期有缩短趋势。视网膜脱离复位后,最大反应振幅b/a比值呈增加趋势。术后1月,暗视视杆细胞反应振幅可恢复至对照组的58.11%,30Hz闪烁光反应的振幅则恢复至对照组的45.89%。结论 视网膜脱离复位后视功能在1-2月内恢复最快且程度较大,视网膜内核层的恢复较光感受器层迅速,视杆系统较视锥系统恢复迅速且较完全,但随复位时间的延长增进缓慢。ERG的不完全的恢复表明视网膜仍存在不可逆的损害。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比较上海版传统眼保健操和北京改良版眼保健操防控学生近视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防治学生近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学校三年级6个班级160名学生,随机分为上海版对照组、上海版督导组、北京版督导组进入试验观察,观察期为1.5a.3组均于基线和终期进行视力检查和散瞳验光.结果 3组学生近视新发率为:上海版对照组15.6%,上海版督导组15.0%,北京版督导组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5,P=0.19);散瞳屈光度变化均值3组依次为:上海版对照组(0.64±0.65)D,上海版督导组(0.75±0.65)D,北京版督导组(0.75±0.7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5,P=0.64).结论 2种眼保健操防控近视的效果差异不明显,加强做操过程督导对提高眼保健操作用的效果不明显.应尽快研讨、补充其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3种常用全身麻醉药对豚鼠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的影响。方法:使用多功能电生理诊断仪检测麻醉前、麻醉及麻醉后2小时戊巴比妥钠组、氯氨酮组、乙醚组的F-VEP,测量P1波的潜伏期及振幅值。结果:麻醉后豚鼠的F-VEP波形有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P1波振幅降低及潜伏期延长;麻醉后2小时各组P1波振幅值提高,潜伏期缩短。结论:F-VEP是客观反映视神经功能的简便有效的方法,但麻醉药及麻醉深浅度均对F-VEP有影响。  相似文献   
46.
背景研究证明,缺血后适应(IPC)对多种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损伤均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其对视网膜缺血缺氧的作用仍受到关注。目的探讨IPC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PC组。利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升高眼压至100mmHg(1mmHg=0.133kPa)维持60min的方法制备RIRI大鼠模型,实施IPC处理鼠亚分为再灌注后即刻、1min、10min组(即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分别于实验后1d、7d行大鼠视网膜电图(ERG)检测,然后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制备视网膜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各组大鼠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和视网膜形态进行观察。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大鼠ERG各波振幅恢复率和视网膜厚度值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后1d,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伪手术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接近正常,而缺血-再灌注组及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大鼠视网膜均出现水肿,可见空泡变性,主要在内丛状层(IPL)及内核层(INL)。缺血-再灌注组及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大鼠视网膜全层、INL、IPL及视网膜外层厚度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后7d,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视网膜全层厚度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尤以INL、IPL显著。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大鼠视网膜全层、INL、IPL及视网膜外层厚度值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后7d,缺血-再灌注组、IPC各组大鼠ERG a波、b波和OPs振幅恢复率明显低于伪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大鼠ERG a波、b波和OPs振幅恢复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PC对RIRI具有保护作用,在大鼠模型中,这种保护作用在再灌注后即刻至1min时最强。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调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RQoL)的变化,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AMD患者(AMD组)和非AMD患者(对照组)各88例,采用中文版低视力者生存质量量表(CLVQOL)评估两组患者的VRQoL。计算两组患者CLVQOL总得分以及各维度(远视力、移动和光感维度、调节能力维度、读和精细工作维度、日常生活能力维度)得分,分析其与单眼logMAR视力和双眼平均视力(WMAR)的相关性。结果 AMD组 CLVQOL 总得分均值为(96.18±20.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6.53±12.75)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日常生活能力维度外,AMD组其他维度的CLVQOL 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D组CLVQOL总得分和各维度得分与较佳眼远视力和WMAR相关性均较高,两者相关系数相近。除读和精细工作维度外,较佳眼远视力是影响AMD患者CLVQOL各维度得分和总得分的首要独立因素;WMAR是影响读和精细工作维度得分的首要独立因素。结论 AMD患者VRQoL较低,保存较佳眼视力可能是减少AMD患者VRQoL下降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中药灵杞黄斑颗粒(LQHB)含药血清预处理对氧化应激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不同剂量LQHB含药血清,以过氧化氢(H2O2)(150μmol/L)诱导建立体外人RPE细胞衰老模型,分为正常对照(NC)组、模型(M)组、模型+空白血清(MB)组、模型+低剂量药物血清(ML)组和模型+高剂量药物血清(MH)组,分别采用MTS法、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RPE细胞的活力和周期,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试剂盒检测各组RPE细胞的衰老情况。相关统计分析采用SAS 9.13统计学软件。结果模型组RPE细胞活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LQHB含药血清组细胞活力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高于模型组。LQHB含药血清组停滞在G1期的RPE细胞较模型组少。模型组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染色阳性的细胞高达70%,而正常对照组仅占5%,LQHB含药血清组衰老细胞百分比介于两者之间,但不同剂量间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 LQHB含药血清对氧化应激诱导的人RPE细胞衰老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主要分布于黄斑区视网膜内层的黄斑色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和光防护作用[1],并能消除色差,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相关[2]。临床研究发现,黄斑色素密度(MPOD)的降低与多种黄斑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3,4]。高度近视患者发生黄斑病变的几率会随近视的发展而增加,而眼轴延长在近视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5]。然而,近视患者眼轴长度变化与MPOD值的关系尚未见明确报道。因此,我们对一组青年国人近视患者MPOD与眼轴长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诊2011年1月至3月就诊的73例青年患者14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7例74只眼,女性36例72只眼,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5.3±7.2)岁。详细询问所有患者病史,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使用H本Topcon8000电脑验光仪进行屈光度检查。IOL-master(1.1版本,德国Carl Zeiss公司)检测眼轴长度[6]。散瞳后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  相似文献   
50.
病理性近视是仅次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可致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主要原因,且是50岁以下患者发生CNV的最常见原因。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不仅被广泛用于AMD的治疗,在病理性近视CNV患者中也显示出较好疗效。本文主要就近年来ranibi-zumab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病理性近视CNV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