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隐匿性责任血管的辨认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市立医院85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7例隐匿性责任血管的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7例术中探查时未发现直接压迫面神经出脑干端(REZ)的责任血管,但在REZ近颅底侧发现游离状微血管随脑波动压迫REZ,我们采用了Teflon棉包绕REZ减压法,阻止血管对REZ的波动性压迫.结果 7例隐匿性责任血管,均为小脑前下动脉或其分支.术后6例症状立即缓解,1例发作减少,但2个月后完全缓解,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找到责任血管,特别是隐匿性责任血管,合理解除REZ的压迫是手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32.
笔者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1例腹部创伤术后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A组)采用改良双套管连接低负压持续冲洗引流,11例(B组)采用传统血浆引流管,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拔管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和再手术率。A组住院天数、痊愈时间短于B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和再手术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对腹部创伤术后肠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导管处理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口远处新鲜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13例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术中新鲜血栓形成的尿毒症患者,应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注入肝素抗凝及尿激酶局部溶栓。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静脉处均可触及明显震颤,听诊可及明显血管杂音,3 d内未见血栓形成,1个月后血流量均达到血液透析的要求。结论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注入肝素抗凝及尿激酶局部溶栓,是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时术口远处新鲜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维生素B1注射液对急性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急性腹膜炎全麻术后患者100例(均未使用镇痛泵)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及维生素C、维生素B6等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治疗组50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肌注,1 次/d;对照组未给予维生素B1而改用灭菌注射用水,比较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维生素B1注射液能促进急性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青芪散对免疫损伤小鼠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青芪散小、中、大3种剂量治疗免疫性肝损伤小鼠,与迈普新治疗对照,观察其对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肝脏病理的影响.结果:青芪散中剂量组显著降低CD8 ,提高CD3 、CD4 及CD4 /CD8 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各组能提高NK细胞活性,其中中剂量组疗效与对肝组织病理学影响一样,较对照组稍优,但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青芪散对免疫损伤小鼠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机制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6.
RP—HPLC法测定黄连及酒黄连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及经过不同酒制方式后黄连中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28:72,并用磷酸调pH为3.0),检测波长为345nm。结论:在此色谱条件下,小檗碱、巴马亭、和药根碱分离效果好;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连等含小檗碱型生物碱中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7.
内江县永安乡太平寺村系钧虫及其它肠道线虫病重度流行区。1985年开始使用广谱驱肠虫药物每年冬季治疗一次,连续三年,结合广泛的卫生宣传教育,使该地区钧虫的感染率、感染度、皮疹率和鞭虫的感染率均显著下降。随后停止治疗并进行5年追踪观察,发现钩虫及鞭虫的感染率及钧虫的感染度有所回升,但远未回复到治疗前的水平,且无钩虫现症病人,有效地保护了村民,尤其是儿童的健康。根据我省农村的经济状况,仿照此方案有计划地开展肠道线虫病的治疗,对控制重流行区的肠道线虫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青芪散对免疫损伤性小鼠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小鼠均采用卡介苗+脂多糖造模。于造模第二天起青芪散小、中、大剂量组小鼠以青芪散小、中、大3个剂量灌胃;迈普新组小鼠以迈普新腹腔注射;病理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以氯化钠溶液灌胃。实验共10天,处死后观察各组小鼠NK细胞、IL-2及肝脏病理情况。结果:青芪散中剂量组小鼠NK细胞、IL-2水平显著增高,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病理组、青芪散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与迈普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青芪散对免疫损伤性小鼠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和细胞因子的网络调控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9.
洛芬待因缓释片对癌痛和术后痛的双盲模拟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阿片类与非甾体抗炎药的复方制剂已被广泛用于缓解各类疼痛。可待因作为中枢镇痛药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联合应用。观察洛芬待因(布洛芬/可待因)缓释片治疗癌痛和手术后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对照法,18例癌痛患者均接受洛芬待因缓释片400/26mg、可待因片30mg、安慰剂3次服药。60例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洛芬待因缓释片400/26mg和可待因片30mg的治疗。结果 纳入疗效分析的合格病例共78例,洛芬待因缓释片的临床镇痛效率与可待因片相当,两药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于术后疼痛患者洛芬待因缓释片平均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可待因,两药有显著性差异(P&;lt;0.05)。试验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洛芬待因缓释片治疗癌痛和手术后疼痛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比较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两种开腹胆道探查手术方式(术中胆道镜经胆囊颈管胆总管探查术与传统胆道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符合入组标准病例113例,传统术式58例,经胆囊颈管胆道探查55例.对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行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组与传统手术组无显著差异,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经胆囊管胆道探查组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结论 对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经胆囊颈管途径胆道探查较传统方式有较明显优势,应作为胆道探查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