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分析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总结末端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探讨推拿疗法在治疗末端病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多数人认为,末端病是由于末端承受负荷过重,局部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产生多种活性因子导致的。推拿疗法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末端病治疗方法,具有缓解疲劳、促进微循环、消炎镇痛等作用,临床上运用推拿治疗末端病。末端病中的各种活性因子之间是怎样的一种相互关系及推拿疗法对末端病的实验机制研究将是今后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22.
尽管运动疲劳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众多的研究表明:血乳酸的升高是运动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消除运动后的血乳酸是运动医学研究的热点,从中医传统理论入手,探索用艾灸的方法消除血乳酸,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艾灸量所起的效应是不一样的,得出艾灸对于减低运动后血乳酸的较佳治疗方案是:每日1次或每2日1次,皮肤温度为(47±2)℃,持续时间为1min或3min。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艾灸对力竭运动小鼠血清肌酸激酶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运动组、艾灸组,经过一个灸程后(20次),测定各组力竭运动后小鼠的血清肌酸激酶。结果:艾灸组小鼠血清肌酸激酶低于运动组(P<0.05)、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结论:艾灸能有效地降低力竭运动小鼠的血清肌酸激酶。  相似文献   
24.
小儿推拿学的教学过程包含理论学习和临床技能的练习,小儿这一特殊诊疗群体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生彼此间练习推拿手法时,难于切实感受真实小儿推拿学的临床诊疗细节。课题组以小儿推拿学教学大纲为脚本,应用微视频为展现手段,将小儿推拿学临床教学中的真实诊疗情况作为展现素材,探讨将其制作MOOC应用于小儿推拿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5.
老年女性亚健康状态的运动处方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中间状态,是困扰当今社会的健康问题。“亚健康”一词的首次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1]通过研究发现,在健康(第一状态)和疾病(第二状态)之间,有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状态,这一类“次等健康”状态即“第三状态”,又称“次健康”、“中间状态”等。继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政府先后提出了亚健康的概念,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测推拿对DOMS大鼠模型血清PGE2的影响。方法将120只6周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运动对照组(A)、运动前推拿组(B)、运动后推拿组(C),各组10只;实验中共计脱落4例,完成实验大鼠共计116只。大鼠均进行力竭游泳训练,负质量为大鼠体质量的3%。由专人运用捏法和捻法施于大鼠的两侧下肢。观察血清PGE2变化。结果运动后大鼠血清PGE2在24、48h显著升高;运动前推拿组大鼠血清PGE2在12h显著升高;运动后推拿组大鼠血清PGE2在24h血清显著升高。运动前推拿组在12h血清PGE2高于运动对照组,其余均低于运动对照组。运动后推拿组在48h显著低于运动对照组。运动前推拿组12h血清PEG2高于运动后推拿组,但24h血清PGE2低于运动后推拿组。结论推拿可以降低DOMS大鼠模型血清中PGE2浓度,运动前推拿对血清PGE2干预优于运动后推拿。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与总结,就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辨证论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强调辨证论治在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临床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习练不同频率的少林内功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筛选60例糖尿病前期的病人随机分为少林内功一组、少林内功二组、少林内功三组、少林内功四组、步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通过不同的干预方法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6个月的观察,比较6组糖尿病前期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变化。结果 :少林内功各组和步行对照组对糖尿病前期病人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FBG、2h PBG和Hb A1c均较干预前改善(P0.01)。干预6个月后,少林内功三组对于FBG和Hb A1c的改善更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1);少林内功三组2h PBG的改善与少林内功二组、四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优于其他组(P0.01)。结论:习练少林内功对糖尿病前期患者控制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有良好作用,长期习练对控制血糖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且每日习练3遍为最佳。  相似文献   
29.
完成文献检索、文献评价及文献总结,3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专家质量方法学评价和临床一致性评价,形成《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推拿干预小儿脾虚质》制订稿,提出推拿干预小儿脾虚质实践指南的范围、术语和定义、判断依据、辨质分型、推拿干预小儿脾虚质的方法、预防与调护,供中医儿科、推拿科以及治未病中心使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肌腱末端病模型,观察跟腱大体标本形态、组织学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量的变化,探讨推拿手法干预肌腱末端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SD雄性大鼠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A、B、C、D组,每组各5只.A组大鼠的右后肢为正常组(A1),左后肢为模型组(A2);B、C、D组大鼠分为自然恢复组(B1、C1、D1)与治疗组(B2、C2、D2).A1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均采用跟腱注射Ⅰ型胶原酶的方法建立SD大鼠肌腱末端病模型.造模2周后对B2、C2、D2组进行推拿治疗,于患侧下肢施按揉手法,其余各组不做处理.A、B、C、D组分别在造模成功2周后及干预7、14、21 d后处死,对每组大鼠跟腱进行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并检测bFGF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损伤修复程度优于同期自然恢复组,且粘连程度比同期自然修复组轻.模型组bFGF含量升高,高于正常组(P<0.01),随着损伤愈合,bFGF表达量逐渐下降,治疗组优于同期自然修复组,治疗后第14、21天最明显(P<0.05或P<0.01)).结论:推拿手法可下调bFGF表达量,促进受损组织愈合,防止肌腱粘连,对肌腱末端病起到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