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1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近几十年来,脂肪肝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并日趋增多,目前研究多认为,氧应激和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失衡可能是影响脂肪肝进展的重要因素[1].现中医药抗脂肪肝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报道已显示出其一定的优势,其中化痰祛浊、疏肝健脾的方药抗脂肪肝效果尤为显著.本研究通过比较观察化痰祛浊方、疏肝健脾方对高脂饮食联合四环素腹腔注射致大鼠脂肪变性时肝匀浆FFA、MDA等指标的影响,探讨两种方药抗脂肪肝的部分作用机制并比较其异同.  相似文献   
42.
HPLC法测定脑复清胶囊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复清胶囊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柱(125mm×4.0mm,5μm),流动相A为20mmo1@L-1乙酸钠+0.02%三乙胺(pH 7.3);流动相B为100 mmol@L-1乙酸钠(pH 7.2)-乙腈-甲醇(100175225)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38nm.结果线性范围0.05~1.03 mg@mL-1,线性方程A=42 3784C+6 919.5,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101.7%,RSD为1.7%(n=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脑复清胶囊中GABA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3.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从医60余年,9月19日(农历八月二十)将迎来八十寿辰.周老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曾任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南京中医学院院长、七届人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医)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医药卫生学科组组员、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为江苏省中医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2007年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获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王定一杯"国际中医药贡献奖,是国务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一、三、四批全国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导师.  相似文献   
44.
量表方法在瘀热病因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瘀热病因临床测定量表制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基于中医学病因病机特点,结合现代生存质量量表和心理学量表的制定方法,分析了瘀热病因全病域测量量表和具体疾病特异性量表(共性和个性量表)研制思路,瘀热存在于出血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支气管扩张、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多种内科难治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并且在某一特定疾病中又以特异性子证候表现出来,这种瘀热所显示的证候层次性和多维性.反应了中医瘀热量表制定的层次性和多维特性.在全国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为主的专家组成员指导下,首次采用量表的方法探讨瘀热的定量的测量,为瘀热病因的具体化、客观化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5.
重视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进程中湿热瘀毒证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进程中各种病机要素的演变规律。针对湿、热、郁、毒、瘀、虚等重要证素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转化关系,探讨了湿热致瘀、血瘀化热之"瘀热证"和因瘀而湿之"瘀湿证"的形成机制,认为本病以"邪毒致病、多因相关、相互孳生"为主要致病特征,初步阐明了"湿热瘀毒证"临床客观存在的形成基础。提出肝病"正虚"是由邪气反复克伐消灼而逐渐加重的过程,进而认为"湿热瘀毒证"是慢肝肝纤维化形成和加重的始动因素,是整个肝纤维化进程中主要的治疗靶点。提倡重新审视本病的证治规律,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6.
把师承教育方式纳入中医临床型研究生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探讨了目前中医临床研究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对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根基欠扎实;导师制度流于形式,缺乏对研究生成长的有效指导;临床实习单位教育教学模式缺乏中医氛围等。这些问题使得多数研究生毕业后难以承担中医事业的重任。提出必须将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纳入研究生教育内容,帮助夯实研究生的中医临床功底,提高中医临床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医事业培养大量符合临床需求的人才。进一步介绍了作者承担“十五”课题期间在这方面的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   
47.
疗效源于经典创新立足临床——周仲瑛谈中医读典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仲瑛教授指出经典理论是中医基本理论之根本,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是进行中医科研活动的源泉,也是中医创新发展的原动力通过从源到流或从流到源不同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经典,并在临床中不断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促进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2020年1月21日至2月5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采集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中医证候信息、血液检查数据及胸部CT平扫报告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平均年龄(43.02±16.80)岁,男性居多,95%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湖北地区旅居史,40%为家庭聚集性病例。临床分型以普通型居多(93%)。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多数患者出现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增高,93%患者见有病毒性肺炎胸部影像学特征改变。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肌肉酸痛、咯痰、汗出、口渴、疲劳乏力等;舌象以红舌为主,薄、白、腻苔多见。中医证型主要为初期的湿困肺卫证(69%)和热毒郁肺证(31%)。不同证型的发病人群性别、平均年龄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证型的发病人群发热等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步分析以湿困肺卫证为主,病理因素与湿、热、毒、虚相关,湿毒是其病理核心。   相似文献   
49.
对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中细胞外基质(ECM)尤其是胶原的过量沉积,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向肝硬化发展并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在目前对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原发疾病尚无有效方法根治的情况下,减缓或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是相当重要的治疗对策。因而,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是近年来中、西医肝病临床与科研的热点之一。中医认为肝纤维化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正虚血瘀”。“活血化瘀”或“扶正化瘀”法是治疗肝纤维化的基本治法已取得多数学者的共识,尽管大量研究报告不断涌现,有关新药也渐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