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1 呕水案刘某某,男,37岁,上高县城某厂厂长。因呕水半年于1988年6月14日来诊。于半年前起喝冷水后即呕痰水,渐致喝凉水或温水后都呕,在某某人民医院诊为“慢性胃炎”,先后服中西药多种,持续半年不效。现症:饮入即呕,呕吐痰水,水多痰少,口中乏味,纳食减少,偶或腹中肠鸣,便软量少,尿调,乏力,身体日瘦,面色不泽,舌正苔白腻,脉细滑。予小半夏加茯苓汤化裁:法夏15克,云苓30克,桂枝15克。2剂。今年5月遇患者,喜告曰:服2剂后,竞霍然而愈,至今己年来未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临床脉症和五期病机特点入手分析,认为湿毒是本病的主要病因,而湿邪闭阻三焦气机则是本病主要病机。因此,提出本病治湿主法——宣畅三焦法。并举临床实例以印证之。文章还从湿闭三焦证的形成与治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寒温统一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胡氏,女,77岁,上高农民,住院号49292。因畏寒发热腰痛10天,伴恶呕,尿量少,轻干咳,纳差,于1987年12月23日入院。查体:体温38℃,血压96/60mmHg,充血出血征明显,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末)。次日起出现顽固性休克,经中西医治疗五十多个小时,休克才纠正,到25日已  相似文献   
14.
抗病毒疗法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的关健,主要药物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目前α-干扰素仍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但因其引起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学不良反应而制约临床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干扰素的临床疗效及减少其血液学不良反应,笔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自拟解毒升白颗粒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而言。其病因可能与感染因素、婴幼儿气管支气管解剖特点及体质因素等有关,易反复发作,甚或转为哮喘。笔者自拟定喘合剂治疗本病61例,并设30例为对照,效果满意,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均为我院1995...  相似文献   
16.
浅议"消"、"补"法治疗脂肪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脂肪肝是一种由于肝组织脂肪积蓄过多所致的肝脏疾病。由于其可转化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或易并发高粘血症、高血压及冠心病等,故目前中医界临床研究颇多,百家争鸣,治法各异,使临床难以适从,有感于此,笔者以为“消”、“补”法治疗脂肪肝,可以提纲挈领,是一个易于掌握的可取之法。  相似文献   
17.
吾好友朱君,年过不惑,因忙于政务,有时赶时间写材料而通霄达旦,久之渐作失眠多梦,纳食不香,四肢乏力。中医诊为心脾两虚,常在余处服归脾汤加减,或归脾丸调理,病情控制。九四年冬至后三天,又来索药。诉两天来:夜难成寐,或寐而不安,五心烦热盗汗粘手,阳物频举,但同房即泄,出鼻血4次,经压迫几分钟后血止,咽干鼻燥,口苦干涩,欲频饮水少许,纳食不香,尿黄便结,舌尖红苔中根部黄腻,脉细弦双尺脉按之无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气和血调肝汤门诊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肝硬化患者99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9例;两组均使用保肝、利尿等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补气和血调肝汤,每日1剂,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结束时AST、ALT、TBIL及ALB分别为(40.69±14.62)、(61.20±21.30)U/L,(41.21±11.9)、(58.50±17.80)U/L,(18.72±4.8)、(36.19±9.7)μmol/L,(35.72±6.53)、(31.47±4.7)g/L,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AST、ALT比较(P〈0.05);两组TBIL及ALB比较(P〈0.01)]。结论:补气和血调肝汤门诊治疗肝硬化腹水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叶下珠片及叶下珠片联合胸腺肽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HBV DNA低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比较46例叶下珠片联合胸腺肽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和31例单用叶下珠片治疗对照A组及30例口服肌苷片对照B组患者HBVDNA、ALT、AST、TBil的疗效。结果: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患者HBV DNA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09%、58.06%、6.67%,治疗组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学意义(P〈0.01);其中HBV DNA的转阴率分别为21.74%、9.68%、0,HBV DNA的阴转率治疗组优于对照A组(P〈0.05)及对照B组(P〈0.01),对照A组优于对照B组(P〈0.01)。在治疗6个月后ALT、AST、TBil复常率治疗组与对照A组效果相当;但治疗组及对照A组均明显优于对照B组(P〈0.01)。结论:叶下珠片对HBV DNA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加用胸腺肽可明显提高疗效;另外,叶下珠片有较好的保肝作用,加用胸腺肽并不增加保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桂枝茯苓丸(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慕舜  甘金娥 《新中医》1998,30(4):56-56
桂枝茯苓丸(汤)新用卢慕舜甘金娥广东省花都市中医院,花都市新华镇福宁路8号(510800)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组成。具活血化瘀,缓消块之功。主治妇人宿有病,方书多认为乃“缓消”瘀血之剂,临证应用治疗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