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9篇
  免费   586篇
  国内免费   398篇
医药卫生   12893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560篇
  2013年   592篇
  2012年   640篇
  2011年   687篇
  2010年   712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619篇
  2007年   617篇
  2006年   612篇
  2005年   537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486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211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0篇
  1963年   5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慢心律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2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心律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24例袁富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最痛苦的并发症之一,其特征是四肢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以下肢多见。症状表现曾多样性,而客观体征较少,疼痛呈刺痛、灼痛,静止和夜间加剧、间歇或持续发作。作者于1992~19...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考察氟桂利嗪与维生素B_(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给予常规叶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2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桂利嗪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半胱氨酸水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水平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半胱氨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_2~-/NO_3~-)、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脑动脉最大血流速度(MCAV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桂利嗪有助于降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而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急诊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技术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该技术对24例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行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气道管理等检查,分析总结其诊断与治疗特点.结果 对9例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进行经鼻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5例经口插管7~10 d后改经鼻插管.应用纤支镜分别诊断外伤性气管断裂、左总支气管下端断裂各1例,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后好转.对17例次肺部感染或合并叶、段肺不张、肺实变患者作出正确诊断,并进行气管及支气管内吸痰,其中对11例严重脑外伤、严重肺挫伤伴多发肋骨骨折、颈椎外伤高位截瘫等并发肺不张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及氧分压明显升高,复查胸部CT或胸片,肺均基本复张.好转出院19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或家属放弃治疗5例.结论 急诊床旁纤支镜技术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创伤急救中必备的急救技术,值得在急诊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重视对老年人的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 ,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 ,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方面。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 ,衍生出一系列医疗保障、生活照料等问题 ,实现健康的老龄化 ,重任落在护理工作者身上 ,这需要护士了解我国老龄化的特点及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对老年人的影响 ,重视对老年人的保健。1 老龄化的基本概况1 1 人口老龄化程度及其特点 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人们预言 2 1世纪将是老年人的世纪。人口老龄化是指人…  相似文献   
995.
患者男 ,3 2岁 ,平素体健 ,因全身多处打击伤后 1d伴呕血1次急诊入院。查体 :体温 3 6℃ ,血压 8.0 /5 .3kPa ,呼吸3 2次 /min ,心率 12 5次 /min ,胸骨右缘 3~ 4肋间可闻及IV级收缩期杂音 ,心前区可扪及震颤。血肌酸激酶为 15 3 7U /L ,肌酸激酶同工酶为 15 3U /L。CT提示 :胰腺肿胀 ,胰周、胆囊窝积液。超声心动图检查 :室间隔肌部中段菲薄 ,呈 1.3cm×0 .6cm大小瘤样突向右室 ,瘤壁上可见约 0 .6cm的回声缺失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及脉冲多普勒 (PW )示该处收缩期左向右分流 ,左房室不大 ,右房室增大 ,三尖瓣不厚 ,开放不受…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重度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inter-mediate syndrome,IMS)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2003-01~2006-03间应用机械通气治疗AOPP重度IMS 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使用急诊床旁纤支镜技术在抢救的作用。结果急诊应用床旁纤支镜进行经鼻插管10例,经口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7~10 d后改经鼻插管10例,并及时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插管操作均在2~8 min内完成。对其中5例合并肺部感染(叶、段肺不张)患者进行纤支镜引导下吸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CT复查结果肺均复张。结论急诊床旁纤支镜技术是AOPP重度IMS治疗中极为重要的急救技术,值得在急诊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激素治疗从1950年应用以来已有30多年历史。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虽然目前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原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有利尿、降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及抑制免疫的作用,但总的趋勢是自从激素应用以来,大多数病人情况得到较长期缓解。根据国际儿科肾脏病研究组织(ISKDC)的观察,用激素治疗微小病变者,2周内高度效应者占73%,  相似文献   
998.
股骨头坏死是我国骨科的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近年来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迅速。糖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是导致股骨头坏死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糖皮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发现有许多信号通路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包括TGF-β/Smad,Wnt/β-catenin,PI3k/Akt,TLR4,PPARγ,TNF-α-STAT1-Caspase-3等多条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通过促进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凋亡,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化,破坏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影响股骨头血供等多方面参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股骨头坏死发生的信号通路与股骨头坏死之间的关系,为股骨头坏死进行预防和早期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人工补片在骶骨肿瘤切除后重建骶尾部软组织附着点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6年2月骶骨肿瘤手术患者51例,肿瘤病变行整块切除或扩大切除手术治疗,根据肿瘤切除后有无采用人工补片重建骶尾部软组织附着点分为补片组(采用人工补片)25例和非补片组(不用人工补片)2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伤口一期愈合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补片组80%,非补片组53.84%),P0.05,补片组20例获得一期愈合,5例未一期愈合的患者1例延期愈合,4例清创术后愈合;非补片组14例获得一期愈合,未一期愈合的12例患者中4例延期愈合,8例清创术后愈合。术后补片组平均住院日(21.48±4.94)d,非补片组(24.96±6.9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补片可以作为骶骨肿瘤切除后的软组织重建方法并能够提高一期愈合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溴苯腈急性中毒小鼠肝组织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力的改变及二巯丙磺钠(Na-DMPS)对它们的影响。方法: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溴苯腈急性中毒组、Na-DMPS保护组、Na-DMPS治疗组、二巯丁二酸(DMSA)保护组,对4组小鼠1周内死亡比进行统计学分析。另3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溴苯腈急性中毒组、Na-DMPS保护组、Na-DMPS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染毒12h后,取每组小鼠肝、脑组织做匀浆,测定H2O2值、CAT、SOD和XOD活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溴苯腈急性中毒组小鼠死亡比100%,Na-DMPS保护组小鼠死亡比41.67%,两组比较,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肝组织XOD活力、CAT活力、H2O2分别为(9.34±0.86)U/mg prot、(0.32±0.03)U/mg prot、(1.37±0.50)mmol/mg prot,溴苯腈急性中毒组分别为(11.78±1.09)U/mg prot、(0.38±0.05)U/mg prot、(2.35±1.09)mmol/mg prot,Na-DMPS保护组分别为(9.33±0.20)U/mg prot、(0.31±0.02)U/mg prot、(1.42±0.20)mmol/mg prot,溴苯腈急性中毒组小鼠肝组织XOD活力、CAT活力、H2O2较正常对照组及Na-DMPS保护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溴苯腈急性中毒可致小鼠肝氧化-抗氧化酶活力升高,Na-DMPS可能通过降低其肝氧化-抗氧化酶活力而起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