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5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枣属植物Z.cambodiana Pierre广泛分布于泰国东北部,是用于抗感染的传统药物。作者从该植物根皮中分离出1新的和3个已知的美洲茶烷型三萜类化合物,还分得5个已知的羽扇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阐明了新化合物为三萜酯,其结构为3-O-(4-羟基-3-甲氧苯甲酰)美洲茶酸(1),8种已知化合物分别为羽扇醇(2)、桦木醛(3)、桦木酸(4)、2-O-E-对香豆酰罗珠子酸(5)、罗珠子酸(6)、zizyberanalic acid(7)、zizyberenalic acid(8)和美洲茶酸(ceanothic acid)(9)。该植物的干燥根皮用己烷脱脂后,依次用醋酸乙酯和甲醇于50℃提取50h,将具抗疟原虫和抗分…  相似文献   
22.
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3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物质名称、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去向及转归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我院急诊科共收治急性中毒患者1 954例,男女比为1∶1.23,女性多于男性。中毒的年龄主要集中于20~29岁年龄组(占37.21%),此年龄组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女63.41%、男36.59%),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占26.31%)。就诊时间分布特点呈无规律性波动,12月、1月、2月高发,占全年的39.92%。中毒患者的职业排在前4位的是个体开业、农民工、家务及待业人员、儿童和学生。50.92%的中毒发生在家里。就诊时间>1 h者占66.25%,自杀者占急性中毒的31.2%。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77.89%)。首位的中毒种类是其他化学品中毒(不包括药物和农药),占中毒总数的52.58%,居中毒类型第2位的为药物中毒,占14.28%。前6位的中毒病谱依次是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苯二氮卓艹类镇静催眠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鼠剂中毒。97.68%的患者治愈出院,1.02%死亡。结论本研究为急诊科医生提供了有关综合性医院急诊中毒特点的基本资料,为急性中毒防治提供最新的科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母血、羊水、脐血中三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8(interleukin-6、8)、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对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和新生儿预后判断的I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8例胎膜早破及38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母血、羊水、脐血中IL-6、IL-8、VCAM—1水平的动态变化,同时进行胎膜的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组母血、羊水、脐血中IL-6、IL-8、VCAM-1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母血、羊水、脐血中IL-6、IL-8、VCAM—1的含量随破膜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尤其破膜时间超过24h增高更为明显。绒毛膜羊膜炎患者母血、羊水、脐血中IL-6、IL-8、VCAM—1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胎膜早破组产妇所生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其母血、羊水、脐血中IL-6、IL-8、VCAM—1的含量显著高于Apgar≥8分的新生儿(P〈0.05,P〈0.01)。结论IL-6、IL-8、VCAM—1三种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可用于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诊断,对新生儿预后判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4.
人参皂苷Rg3(ginsenoside Rg3)是从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 C.A.Meyer中分离出的天然三萜皂苷,人参皂苷Rg3在自然界中存在C20位两种叉向异构体:20(S)-人参皂苷Rg3和20(R)-人参皂苷Rg3。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两者均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生物活性。韩国学者证实20(S)-人参皂苷Rg3体外无氧代谢速度是20(R)-人参皂苷Rg3的19倍,说明两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密切。本研究比较了两种人参皂苷Rg3的热分析结果,从化合物稳定性角度分析引起两者活性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25.
女性张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力性尿失禁 (SUI)的手术治疗已有 1 0 0多年的历史。传统手术主要包括三种术式 ,其中最为经典、疗效最为肯定的应属Burch手术。而现代外科手术的特点 ,趋向创伤小、并发症少、以及可行性高。为此 ,一些新的治疗SUI的手术方法和手术器械应运而生 ,尤以无张力阴道悬带 (TVT)更具安全、有效、创伤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6.
北京地区健康妇女阴道需氧菌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正常妇女阴道需氧菌群的构成。方法:对北京地区872例健康体检妇女进行阴道需氧菌群培养,对菌群的构成进行分析。结果:①阴道感染患者的阴道菌群培养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妇女(P<0.05),而年龄对菌群培养的阳性率无明显影响;②北京地区正常妇女阴道主要需氧菌群为草绿色链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念珠菌、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③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段,阴道需氧菌群的构成亦不相同。结论:了解阴道正常菌群的构成情况将有助于促进阴道感染的临床治疗及研究。  相似文献   
27.
本文总结了1965~1985年收治的155例有肝功异常的甲亢病例。本组病例有肝功障碍者占住院甲亢患者的20%,其中以SGPT增高为主,占本组病例的63.2%,但是SGPT的增高一般不超过300单位。随着甲亢的恢复,肝功也恢复,一般不需护肝治疗。尸检证实甲亢伴发的肝损害为非特异性改变,主要有肝细胞坏死、脂肪变等。其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相似文献   
28.
人参皂苷Re促进自然衰老大鼠学习记忆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e对自然衰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人参皂苷Re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人参皂苷Re对大鼠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作用。结果人参皂苷Re能显著对抗自然衰老引起的记忆获得障碍,对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基础突触传递有增强作用,且能形成突触长时程增强形象。结论人参皂苷Re有改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增强基础突触传递、促进LTP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9.
大鼠肌内注射20(S)-人参皂苷Rg3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20(S)-人参皂苷Rg3经肌内注射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情况,包括血药动力学研究,组织分布情况,在尿和胆汁中的排泄情况等方面的内容。方法本实验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中的浓度,用3P97药动学程序进行数据处理,方法快捷、简便,结果的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均好。结果20(S)-人参皂苷Rg3肌内注射后(1.5mg·kg-1),其药动学模型为一室模型,t1/2(ke)为0.75h,t(peak)为0.116h,ρmax为13.9mg·L-1,AUC为16.6mg.h·L-1;肌注后在心、肝、脾、肺、肾中可以检测到有20(S)-人参皂苷Rg3存在,而在脑、胃、肠、体脂、肌肉和生殖腺中均未检测到;药物主要经尿液排泄,给药8h内,20(S)-人参皂苷Rg3经尿液排出药物总量的72.1%,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占药物总量的10.1%;药物与蛋白的结合率为15%~17%,且不随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结论20(S)-人参皂苷Rg3肌内注射后可以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液,迅速达到血药浓度的峰值,它在体内的代谢速度较快,且大部分药物经尿液由肾脏排出体外,在体内基本无蓄积。  相似文献   
30.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 年中2946例腹腔镜手术病例及25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相关因素。结果: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85%(25/2946)。因并发症而需要中转开腹手术者6例(0.2%),子宫切除术、肌瘤剔除术、附件手术及其他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7/133)、2.0%(5/246)、0.50%(11/2189)及0.53%(2/378)。穿刺及气腹有关的并发症11例(0.37%);术中并发症6例(0.28%);术后并发症8例(0.2%)。子宫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远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及附件手术(P<0.01)。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其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的难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