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大鼠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阐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级雌性成年(9-10周龄)未孕SD大鼠,体重190-21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内异方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最终纳入10只大鼠。大鼠在第3个动情期时采用子宫内膜自体移植法建立E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内异方治疗组给予内异方水煎剂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达那唑溶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连续给药4周。治疗结束后,解剖异位内膜,采用HE染色观察异位内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异位内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与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内异方改善EM大鼠的异位内膜病理学结构改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内异方抑制EM大鼠的异位内膜组织的VEGF、HIF-1α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但促进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内异方具有改善大鼠EM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HIF-1α和NF-κB蛋白表达并促进PTEN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白介素-2(IL-2)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学及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PS评分>2)59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IL-2胸/腹腔内灌注,对照组应用IL-2胸/腹腔内灌注,均每周给药1次。评估2组近期疗效、KPS评分和毒副反应及中位总生存时间。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36.7%,对照组为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试验组临床获益率为60.0%,对照组为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16例,稳定10例,下降4例;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7例,稳定11例,下降1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2组毒副反应及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IL-2治疗PS>2的晚期恶性胸/腹腔积液疗效好,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方案)治疗含培美曲塞方案耐药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含培美曲塞方案治疗无效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有效率为46.2%,临床受益率为76.9%,肿瘤进展时间为6.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1年生存率53.9%。毒副反应主要有血液学、消化道毒性、乏力等。结论对含培美曲塞方案治疗无效或失败的MPM患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GP方案疗效较高、安全性好,是可供选择的解救方案。  相似文献   
75.
红茴香(Illicium henryi Diels)又名红毒茴,系木兰科八角属植物,为中国所特有,生于海拔300 ~ 2200 m的丘陵或山地沟谷、溪边湿润常绿阔叶林中或林缘[1],主产于陕西、甘肃、云南、广西等地.其叶和果含有芳香油,可作香料,亦可药用,具有行气止呕、健胃之功效,可治胃寒呕吐[2];其根及根皮可入药,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活血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效,可治疗跌打损伤、胸腹疼痛、风寒湿痹等症[1].  相似文献   
76.
洪寿海  刘阳阳  郭义 《河南中医》2012,32(2):261-263
本文检索了近十几年来的相关文献,对拔罐疗法的作用机理进行总结.文献归纳显示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大多以拔罐局部的研究为主,并从整体出发将拔罐疗法对新陈代谢、机体免疫、机体痛阈的影响也做了初步的探讨.表明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指导临床提高疗效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但是其尚处于初级阶段,对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的全面系统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在脑卒中合并痛风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康复科就诊的35例脑卒中合并痛风发作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35例脑卒中合并痛风发作的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多学科协作干预,并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3、5、7d比较2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疼痛情况,在患者出院时比较2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 结果 2组自理能力和疼痛评分在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上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F时间=7.612,P=0.025;F组间=4.521,P=0.032;F交互=11.443,P<0.001;F时间=9.221,P=0.009;F组间=5.773,P=0.011;F交互=10.824,P<0.001);干预后,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t=-7.301,P<0.001;t=-2.419,P=0.006)。 结论 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合并痛风发作患者痛风症状,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减轻疼痛,达到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康复目标。  相似文献   
78.
蟾蜍毒素对人胃癌细胞凋亡的诱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蟾蜍毒素诱导人胃癌细胞MGC803凋亡及对凋亡因子Livin、caspase-3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10、20、40、80、160nmol/L蟾蜍毒素对胃癌细胞MGC803增殖抑制作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Livin...  相似文献   
79.
胡蓉  王明清  刘阳阳  鲁路  魏连波 《广东医学》2016,(22):3345-3348
目的 研究肾衰营养胶囊对慢性贤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大鼠微炎症状态血管损伤的抗炎作用.方法 10只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50只大鼠行5/6肾切除制作CRF模型,观察生长状态及检测肾功能,满足要求的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中药治疗组(28只,低、中、高剂量)和氯沙坦钾治疗组(10只).6周后,测定肾功能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间黏附分子1(VCAM-1)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eNOS的水平;qRT-PCR法检测TNF-α、IL-6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肾功能损伤指标(血Scr、BUN、血β 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血管炎症相关因子(sICAM-1、VCAM-1、NF-κB p65、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各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与氯沙坦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肾衰营养胶囊可减轻CRF大鼠肾功能损伤,抑制血管炎症相关因子的水平,改善CRF微炎症状态下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80.
基于现代文献总结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选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15年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研究的文献,总结出选穴规律,为针灸治疗该病提供临床选穴参考。方法以"针刺"或"针灸"或"电针"或"艾灸"或"穴位注射"或"穴位埋线"和"神经损伤"或"周围神经"作为检索词,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检索文献,之后导入Note 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剔除不相关文献,依据受损周围神经名称(臂丛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臀上皮神经、马尾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将文献分为9类,分别对文献中每类神经损伤所使用的穴位和归经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上肢多选用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使用频次较高的穴位为肩髃、曲池、合谷、手三里、外关、后溪、小海、支正、腕骨、内关、曲泽;下肢多选用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穴位,使用频次较高的穴位为足三里、髀关、解溪、阳陵泉、环跳、秩边、肾腧、委中、中髎、次髎、会阳、阴陵泉。结论当前在临床上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选穴主要根据受损神经的走行和分布选取相应的经脉,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