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备急千金要方》是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著的一部大型方书,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不仅注重药剂方面的治疗,更结合了针、灸等多种治疗方法,放血疗法在书中也多有记载。本研究对《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放血的作用和临床应用、放血的部位、放血的工具、放血的禁忌以及放血的应用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更好地将放血疗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构建弓形虫核苷三磷酸水解酶-Ⅱ(NTPase-Ⅱ)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NTPase-Ⅱ并在COS-7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方法以pBAD-HisB-NTPase-Ⅱ质粒为模板,PCR扩增NTPase-Ⅱ目的基因,将其克隆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阳离子脂质体法转染COS-7细胞并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鉴定,弓形虫pcDNA3.1(+)-NTPase-Ⅱ核酸疫苗质粒构建成功。以脂质体法转染COS-7细胞后,转染细胞可成功地表达弓形虫NTPase-Ⅱ蛋白。结论证实了弓形虫NTPase-Ⅱ蛋白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该基因的核酸疫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3.
疼痛和炎性疾病是针灸临床适应证的重要范畴,并在国际社会广泛应用。既往机制研究多集中于针刺通过神经系统快速镇痛,针对慢性疼痛外周敏化的炎性反应机制研究甚少。本团队结合多年针刺穴位效应原理的前期基础、针刺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的相关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针刺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Neuro-endocrine-immune,NEI)网络及关键响应递质,调节靶器官病网络,进而达到抗炎镇痛的科学假说。团队建立了稳定的针刺足三里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性痛效应平台;基于多时点、多位点、高通量检测NEI共有信号分子的多维数据及复杂网络分析,明确了针刺对机体NEI网络和下游免疫网络的调节作用,并计算分析出单核巨噬细胞为针刺效应的关键细胞;系统阐释了针刺可能通过调节淋巴结T细胞极化,调控靶器官M1/M2巨噬细胞极化,实现抗炎镇痛;发现针刺镇痛的新关键信号分子——趋化因子CXCL1,阐明了CXCL1/CXCR2脱敏介导的中枢镇痛新机制。本研究实现了从NEI网络视角挖掘针刺整体调节的关键物质,揭示了针刺抗炎镇痛的新机制和提供了针刺研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索采用纯化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例难治性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纯化的CD34+细胞移植,动员得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为8.23×108/kg、11.94×108/kg和9.32×108/kg;经CliniMACS CD34+细胞分选仪分选后得到CD34+细胞数分别为7.32×106/kg、8.75×106/kg和5.37×106/kg。采用BEAM+ATG预处理方案。结果发热的2例患者体温均降至正常,大关节肿痛均完全消失,四肢活动自如,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各项指标正常,随访中疾病仍呈稳定状态。结论采用纯化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患者造血功能得到较快重建,近期临床症状改善,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0月—2019年3月的53例为试验组, 2018年2月—8月的53例为对照组, 分别给予多学科协作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 并在出院日比较两组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疼痛数字评分表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实施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后, 试验组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评分、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疼痛数字评分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 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科学、可靠, 能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恐动症, 缓解术后疼痛, 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6.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联合吸气肌力量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悬吊组和联合组,每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本体感觉神经促...  相似文献   
127.
针刺基础研究多需要在实验动物身上进行,然而实验动物的针刺安全性问题长期以来都未得到重视。本文对实验动物的针刺安全性现状、产生的原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对实验动物针刺安全性的评价及针刺规范性操作。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索针刺得气对受试者脑功能的影响,为客观表征针刺得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30例健康受试者的手三里穴分别施行得气与不得气针刺操作,以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评价受试者主观得气感,并运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技术全程采集受试者脑功能信号,比较针刺得气与不得气时受试者的脑激活和脑连接情况;分析主观得气感与脑功能激活的相关性。[结果] 针刺得气激活了双侧额叶岛盖部、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左侧三角部及右侧额极区,使同侧顶叶和颞叶、左侧颞叶与右侧顶叶之间的脑功能连接增强;受试者得气感与脑功能反应具有相关性。[结论] 针刺得气可激活受试者双侧额叶,增强不同脑区间的功能连接性,受试者脑功能反应可能有助于客观表征针刺得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