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4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优选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以及液料比对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4次,每次1 h、料液比为1:20。结论:采用最佳提取条件,得到的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为103.55 mg·g-1。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对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染料木素、鹰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进行乙氧基化结构修饰,研究其降糖活性及协同降糖活性。方法:对上述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乙氧基化结构修饰,并研究该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降糖活性,并对化合物进行组合给药,研究其之间存在的协同降糖活性,选择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作为降糖活性筛选模型。结果:获得4个乙氧基化产物,3个母体异黄酮衍生物中染料木素的降糖活性优于鹰嘴豆芽素A和刺芒柄花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母体异黄酮衍生物最大给药剂量与阳性药盐酸二甲双胍相比,效果不如盐酸二甲双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衍生物中化合物a和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合物b和c降糖效果均不如化合物a和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合物d较修饰前降糖活性有明显提高(P<0.05)。组合5的降糖活性与盐酸二甲双胍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通过化合物组合,化合物之间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发挥更好的降糖效果,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糖药物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Hypoxis Hemerocallidea(AP)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①40只雄性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组,30只高脂喂养1月,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造模,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组、AP组,分组灌胃5周。取骨骼肌组织包埋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p-AMPKα、p-AS160、GLUT4蛋白表达情况;②使用100 mmol·L-1葡萄糖诱导建立C2C12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设为模型组;另加AP含药血清设置处理组;对照组为正常细胞。检测各组葡萄糖消耗量,细胞增殖情况,检测SOD、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RT-PCR检测各组p-AMPKα、p-AS160、GLUT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AP能上调DM大鼠骨骼肌组织p-AMPKα蛋白量(P<0.01),增加骨骼肌AS160的磷酸化水平(P<0.01),上调GLUT4表达(P<0.01);②与正常组比较,高糖造成了C2C12骨骼肌细胞活性下降,葡萄糖消耗量减低(P<0.05),SOD降低(P<0.01),MDA增加(P<0.01),p-AMPKα、p-AS160、GLUT4蛋白表达降低(P<0.01)。干预48 h后,AP含药血清组C2C12骨骼肌细胞SOD均显著增高(P<0.01),MDA含量降低(P<0.05),提高了AMPKα、AS160的磷酸化水平(P<0.01),增加GLUT4蛋白表达(P<0.01)。结论:诱导AMPKα、AS160磷酸化促进GLUT4表达可能是AP改善糖尿病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4.
随着中医药科学现代化的到来,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也成为了中药进军世界、在国际上获得一定认可的必经之路。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对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且对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如实验对象的选择、效应指标检测方法以及对于实验样本的处理、最终效应成分的确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及阐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必然将会有更多新方法、新技术出现,解决目前尚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交流协作,将为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带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5.
高速逆流色谱(hight-speed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技术是国际上较新型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和研制方面,在分离纯化天然产物中生物碱类化合物尤为突出。该文对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在分离纯化天然产物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活性成分;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在分离纯化生物碱的应用状况;以及高速逆流色谱与其他分析检测技术的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番石榴叶提取物对Zucker糖尿病肥胖(Zucker diabetic fatty,ZDF)大鼠胰腺组织micro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实验共纳入12只6周龄雄性ZDF大鼠及6只同龄雄性Zucker瘦型(Zucker lean,ZL)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ZDF大鼠使用高脂饲料喂养,ZL大鼠使用普通饲...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糖耐康对高糖诱导大鼠系膜细胞中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按1×105/孔接种24孔板,实验分为6组:正常葡萄糖组、高糖对照组、中药糖耐康高、中、低浓度干预组、西药吡格列酮组。每组设平行孔4孔,培养24h后检测指标。用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cPLA mRNA表达,用蛋白质印迹杂交方法(Western Blot)检测p-ERK、PCK-α、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cPLA mRNA、p-ERK、PCK-α、c-fos蛋白表达的水平比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结论:糖耐康对糖尿病肾病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是糖耐康抑制了PKC的活化,阻止了DAG-PKC转导途径向通过ras依赖的ERK的传导,并阻止了转录因子c-fos的活化,使不通过ras途径激活ERK的PKC无法激活相关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38.
药用北柴胡是常用传统中药之一,历代本草和现行药典均有收载。北柴胡化学成分复杂(包括根部和地上部分),其中挥发油、三萜皂苷、黄酮三类成分是北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解热、抗炎、中枢抑制、抗病毒、保肝利胆及抗肿瘤等作用。通过文献整理,对北柴胡化学成分及其活性部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北柴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糖肾康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空白组、高糖诱导组(30 mmol/L D-葡萄糖)、对照组(30 mmol/L D-葡萄糖+10%空白血清)和糖肾康低(30 mmol/L D-葡萄糖+5%糖肾康药物血清)、中(30 mmol/L D-葡萄糖+10%糖肾康药物血清)、高剂量组(30 mmol/L D-葡萄糖+20%糖肾康药物血清)。药物干预24、48 h后,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剂-1(TIMP-1)的含量。结果 HK-2经高糖诱导后,MMP-9分泌显著减少,TIMP-1分泌显著增加,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糖肾康干预后,MMP-9含量显著上升,TIMP-1含量显著下降,与高糖诱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肾康通过调控高糖诱导人肾HK-2纤维化因子的分泌,达到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0.
Treating diabetes mellitus(DM) with Chinese medicine(CM) has had a few thousands years of history.Past Chinese medical texts had already recorded numerous medicinal herbs as well as recipes for treating DM and accumulated much clinical experience.In the following article,the prevention of DM using CM in the past 5 years is retrospectively studied,and mainly focuses on the usage of simple Chinese herbal extracts or monomers in terms of cellular as well as molecular bi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