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背景:诸多脑损伤实验表明,改善损伤组织缺血缺氧有助于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并有保护神经功能的目的。 目的:探讨挫伤型脊髓损伤后大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其与创伤灶周围早期血管新生情况的关系。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Allen’s原理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行椎板切除暴露脊髓,不予打击致伤。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24,48,72,168 h取大鼠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并于术前及术后1,4,7,14 d处死大鼠取脊髓,采用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创伤区血管的新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水平于伤后3 h均有所下降,6 h开始上升,24 h达高峰,随后逐渐达稳定水平。实验组高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微血管数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说明大鼠脊髓损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和损伤组织的修复,最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2.
感冒虽然是小疾,却是"万病之源",临床医师多不认、不辨、不治,导致其迁延不愈而诱发或加重它疾;王檀从事中医内科呼吸病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多年,总结其临床实践经验,治疗感冒为"三因"辨证,所谓三因辨证,就是"因人、因时、因地"辨证,三者结合,综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辨证施治,临证多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33.
34.
35.
病例 女,16岁。因面部爆炸伤1d入院。检查:右面颊皮肤及软组织缺损3cm×3cm,上颌窦开放,骨性前壁缺损,窦腔内留存大量鞭炮碎屑皮及泥土,窦腔上壁、下壁骨折,骨片游离(图1)。清创后,窦腔内填塞凡士林纱布引流。经换图1 术前Fig1 Preoperation药,见窦壁有少量肉芽组织生长。伤后38d,行右颞浅动脉双蒂岛状组织移植修复术。沿颞浅动脉及其顶支、额支走行,设计颞浅动脉顶支筋膜瓣及额支额部皮瓣(图1)。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游离颞浅动脉及顶支、额支,向两侧潜行分离,注意保护毛囊,于骨膜外剥离形成顶支岛状筋膜瓣…  相似文献   
36.
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0年9月共诊治非细菌前列腺炎186例.采取解除疼痛和缓解排尿刺激症状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研究血热证大鼠肺脏代谢的变化以及生地黄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干酵母混悬液注射+无水乙醇灌胃”的复合造模法建立血热证大鼠模型;利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检测正常组、血热证模型组和生地黄组大鼠肺脏样本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出与血热证模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应用Mev软件对标志物的相对定量结果进行热度图绘制和聚类分析;结合MBRole、KEGG和MetaboAnalyst等在线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和代谢网络构建。结果:共鉴定出血热证相关生物标志物41个,富集得到3条显著受到干扰的代谢通路,包括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结论:血热证大鼠肺脏内存在的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多种代谢紊乱与肺细胞损伤、肺部炎症和气道损伤密切相关,经生地黄提取物干预后,血热证大鼠的上述肺部症状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探讨黄芩、板蓝根、白头翁、虎杖、白花蛇舌草5种清热解毒代表药物抗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免疫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后的不同时相(初期、极期、后期),采用ELISA法,动态观察清热解毒代表药物对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5种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芩在感染后第3日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1、IL-6含量,并于感染后各时相均可增加IFN-γ含量,感染后第1~5日增加IL-10含量。板蓝根在感染后第3日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含量,第3~5日降低IL-6含量,并在感染后第1天升高IL-10含量,在感染后第3~5日能升高IFN-γ含量。白头翁在感染后第3日能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1、IL-6含量,同时显著升高IL-10含量。虎杖在感染后第1日可显著升高血清IL-10含量,在感染后第5日升高IFN-γ含量。白花蛇舌草在感染后第3日降低血清IL-6含量,在感染后第5日升高IFN-γ含量。结论黄芩的抗流感作用主要表现在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的极期;板蓝根在流感病毒感染的各个时相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白头翁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极期可抑制炎性损伤;虎杖在感染流感病毒的初期与后期均可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白花蛇舌草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极期及后期均可起到一定的抗免疫炎性损伤。各药物均具有抑制炎性损伤、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防止休克、退热和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机体免疫,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纯单孔腔镜非溶脂保乳手术(pure single-port lumpectomy non-lipolysis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PSLN-BCS)的临床资料及经验。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二病房因早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共400例, 分为PSLN-BCS组(200例)和传统保乳手术(conventional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C-BCS)组(200例), 观察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3 d内创腔引流量, 并随访术后短期(3个月内)并发症情况(术后拔管后积液存留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 术后远期(3个月后)并发症情况(术区皮肤与胸大肌粘连发生率及保留乳房手术后美容效果)。结果 PSLN-BCS对比C-BCS平均手术时间更长(198.341min vs 62.961min, P<0.001, 95%CI=132.028min, 138.732min)。PSLN-BCS术中出血更少(18.824 ml vs 22.627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