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1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总结刘红旭教授治疗青年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刘红旭教授认为代谢紊乱是现代青年高血压病发病的重要环节,肝阳上亢,浊邪(痰浊、湿浊)内生是其病机关键,据此提出了“三平一化”的治法,即以平肝化浊为本,加以“清热、潜阳、滋阴”之法分期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2.
刘红旭 《世界中医药》2020,15(4):637-642
传统中成药的临床使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具有性质稳定、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服用及携带方便等特点。但是源于历史的原因,中成药临床应用面临较多现实问题。认真梳理传统中成药的临床前研究、系统评价上市后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相关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制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成为指导临床医生更加精准、更加安全、更加广泛地应用传统中成药的重要途径。养心氏片由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中成药制剂(国药准字Z37021102),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介入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组织国内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历时近2年,对养心氏片组方基础、药理作用、临床研究、安全性数据,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讨论并起草了《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作者对共识的核心内容做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操作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例为住院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60例。经桡动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测定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血清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及一氧亿氮合酶(NOS)活性。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后患者血清中ET、NO水平较冠状动脉造影前升高.但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后较冠状动脉造影前患者血清中NOS活性增高(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可能造成血管内皮轻度损伤,同时可能具有激发内源性心肌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研究国内部分中医三级甲等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临床治疗状况。方法设计并采用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收集2006年1—12月国内2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住院AMI患者1094例,观察AMI患者发病情况、心功能、并发症、既往史及中医证型,观察AMI患者西药治疗情况,以及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汤剂、中成药使用情况。结果中医证型实证以血瘀、痰阻为主,分别为854例(78.06%)、470例(42.96%);虚证以气虚、心阴虚为主,分别为683例(62.43%)、231例(21.12%)。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355例(32.45%),其中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224例(20.48%)。西药使用率前5位依次为:阿司匹林[1001例(91.50%)]、低分子肝素[917例(83.82%)]、调脂药[833例(76.14%)]、ACEI及ARB[822例(75.14%)]、硝酸酯类[773例(70.66%)]。使用中药静脉制剂患者946例(86.47%),其中使用频率>5%的中药静脉制剂依次为生脉注射液[520次(54.97%)]、丹参类注射制剂[305次(32.24%)]、三七类注射液[185次(19.56%)]、参附注射液[68次(7.19%)]、灯盏花素注射液[64次(6.77%)]及刺五加参附注射液[29次(3.07%)]。使用中药汤剂患者575例(52.56%),治法主要为:活血法(477例)、益气法(332例)、化痰法(303例),常用方剂为:生脉散、桃红四物汤、栝蒌薤白白酒汤、二陈汤和四君子汤。使用中成药患者394例(36.01%)。结论中医医院AMI患者显示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为主,中医医院在AMI再灌注及规范化治疗方面不断取得进步,中医药得到广泛应用,应进一步加强AMI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6.
参元丹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元丹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参元丹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心肌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测定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LC3和PI3K荧光表达增强,参元丹含药血清组与相应浓度空白血清组相比,细胞LC3和PI3K荧光表达强度减弱,其中参元丹含药血清10%组PI3K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复氧组细胞Beclin-1和Caspase-3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与相应浓度空白血清组相比,参元丹含药血清组Beclin-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参元丹含药血清5%组Caspase-3 mRNA表达量降低。结论:参元丹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细胞自噬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PI3K,下调Beclin-1和Caspase-3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4年)以及MEDLIN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检索不受发表语种限制,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起至2015年1月20日。纳入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与西药联合安慰剂比较、通心络胶囊联用西药与单独西药比较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纳入通心络胶囊与西药比较、通心络胶囊与安慰剂比较的试验。按照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评价标准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用Rev Man5.1软件进行资料分析,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涉及2 903例患者。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降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疗效优于西药联合安慰剂组(SBP:-1.95,-2.37 to-1.53,P0.00001;DBP:-0.32,-0.62 to-0.02,P=0.04);与单纯西药组比较,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可明显降低SBP及DBP(SBP:-4.19,-5.70 to-2.68,P0.00001,DBP:-2.43,-3.77 to-1.08,P=0.0004);与安慰剂组比较,通心络胶囊可降低SBP以及DBP(SBP:-9.40,-10.90 to-7.90,P0.00001;DBP:-11.80,-12.40 to-11.20,P0.00001);与西药组比较,通心络胶囊可明显降低SBP与DBP(SBP:-3.90,-4.93 to-2.87,P0.00001;DBP:-3.70,-3.83 to-3.57,P0.00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样本量有限、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较低,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符合二级综合医院的压疮管理体系。方法成立压疮管理小组,构建压疮管理体系;使用评估表对压疮进行风险评估,筛查高危患者、难免压疮患者;加强压疮高危患者的监控管理;加强培训转变压疮管理理念,建立非惩罚性压疮管理制度。结果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由2014年第一季度1.04%下降到2016年第三季度0.22%;压疮现患率由2014年第一季度2.02%下降到2016年第三季度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疮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使压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有效降低了院内压疮发生率,确保了护理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患者的效果及术后远期疗效。方法回顾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手术治疗的8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根据术式分为两组,PCDV组:33例患者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SRS+PCDV组:51例患者采用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术(SRS)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采用SPSS19.0软件,采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自由门静脉压力(FPP)改变、术前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变化;采用χ2检验对比分析手术病死率和术后流出道阻塞、再出血、门静脉血栓和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CDV组术后FPP较术前有显著变化(t=2.707,P﹤0.05),但门静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t=1.191,P﹥0.05);SRS+PCDV组术后FPP、门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术前有显著变化(t=6.881、14.183,P﹤0.05),PCDV、SRS+PCDV两组术后FPP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2.452,P﹤0.05)。术后随访中,SRS+PVDV组流出道阻塞、再出血及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C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5.33、5.81,均P﹤0.05),术后病死率及远期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较PCDV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DV可阻断脾胃区反常血流,但术后血流状态、淤血情况改善不明显;SRS+PCDV联合术既可明显降低门静脉高压又不增加术后再出血和肝性脑病的风险,因此可以作为治疗PHT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0.
内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一个热点,内皮源性收缩因子(ET)在一些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已有报道。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研究了38例原发性高血压阴虚证患者血浆ET、NO水平,探讨了ET、NO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 所选病例均为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住院病人,符合WHO1993年原发性高血压标准及中国中西医结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