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颈动脉内膜增生与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对152例已确诊T2DM病人采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选择其中96例IMT<1.3 mm(无斑块形成)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IMT分为IMT正常组(IMT≤0.9 mm)47例和IMT增厚组(0.9 mm相似文献   
92.
五脏神,即魂、神、意、魄、志,是精神的一部分,分别寄存于五脏之中。情志过极会造成五脏神的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躯体疾病。五脏神与足太阳膀胱经联系紧密,足太阳膀胱经结于命门以载神,调节卫气以御神,温通阳气以养神,联系大脑以调神,交通心肾以摄神。膀胱经的腧穴可有效调控五脏神的功能,为情志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3.
P53基因与脑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存在凋亡和坏死两种不同的细胞死亡机制。而p53及其下游靶基因在细胞死亡特别是诱导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p53基因是多种病理情况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调控点,与其靶基因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细胞适应反应。因此,研究p53及其相关基因在损伤程度不同的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中的表达,将有助于揭示细胞死亡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4.
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筛选出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采用中心随机,将20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A、B、C、D、E组。A组采用分期针刺,B组采用分期针刺加灸,C组采用分期电针,D组采用分期针刺加经筋排刺,E组采用不分期针刺。结果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病例样本尚需进一步扩大,周围性面瘫的分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5.
健康人事件相关电位及心理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健康人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及其与心理测验间关系。方法:C示同年龄组健康者进行听觉ERP检测,以“oddball序列”从Cz点引出P3,测其波幅和潜伏期。对其中30名成人进行韦氏智力量表和记忆量表测验。结果:P3潜伏期以儿童期最短,并随年龄增长逐渐延长,P3波幅儿童期明显高于成年人。成年组P3潜伏期与总智商、记忆商、及某些分测验呈显著负相关,而P3波幅与心理测验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6.
基于文献学、训诂学、医学史史料考证,对马王堆帛书中所记载灸疗相关内容分析提炼与梳理总结。经考析,马王堆帛书时期,灸疗已经有了初步的经络理论指导;施灸材料种类较为丰富多样;施灸部位涵盖了从疾病局部到远端的面、线、点多个层次;灸疗应用范围涵盖了痛症、骨关节病、内科病、五官科病、危重症等多科疾病。另外,对灸疗补泻、灸疗禁忌、诊脉指导灸疗、热病可灸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思考。马王堆帛书中的灸疗学术内容是《黄帝内经》时代以前较系统的记载,反映了《黄帝内经》时代之前的灸疗学术概貌与水平。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基因511C/T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脑出血的关联.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SSCP)和DNA测序法检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50例脑出血患者和122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LCAT基因511C/T多态性. 结果 LCAT基因第四外显子511位点存在多态现象,此多态位点C/T在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脑出血组基因型频率CT型为3.3%,T等位基因频率为1.7%;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T型为1.6%,T等位基因频率为0.8%;脑出血组CT基因型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中511CC亚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44±0.42)mmol/L]明显高于511CT亚组[(1.06±0.3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CAT基因511C/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脑出血发病无关,T等位基因可能与HDL-C代谢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of 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LCAT)gene 511C/T polymorphism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and the association of its polymorphism with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hemorrhage (CH). Methods The LCAT gene 511C/T polymorphism was identified by PCR,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 and DNA sequencing in 150 patients with CH and 122 age- and gender-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Results The 511 situs of the fourth extron in LCAT gene existed polymorphism; C/T in this situs of both groups satisfied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The CT genotype frequency (3.3%) and T allele frequency (1.7%) in patient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1.6%, 0.8%, respectively) in controls (P>0.05).The level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in 511CC subgroup ([1.44±0.42] mmol/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511CT subgroup ([1.06±0.30] mmol/L) of patient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LCAT gene 511C/T polymorphism is not possibly a predisposing factor of CH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T allele frequency might be connected with the metabolism of HDL-C.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灯盏生脉胶囊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APCI)的干预作用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趋化因子受体1(CX3C-chemokine receptor 1,CX3CR1)、锌指蛋白A20表达的变化。方法:将起病7 d以内的100例APC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分别于入院时、病程d 7,d 14和d 30检测两组患者Scandinavian卒中量表评分(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PBMC CX3CR1及锌指蛋白A20表达的变化;于入院时、病程d 30检测两组患者梗死灶体积。结果:对照组病程d 7,d 14及d 30 SSS均明显低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病程d 30梗死灶体积及病程d 7,d 14及d 30 PBMC CX3CR1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可通过下调PBMC CX3CR1的表达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价电针3种不同波型(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Bell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连续波组(45例)、疏密波组(40例)、断续波组(44例),穴取地仓、颊车、阳白、太阳、下关、合谷等,分别行相应频率的电针治疗。于入组当天,治疗第1、2、3、4疗程后以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随访中各进行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定。结果:连续波组、疏密波组、断续波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8.9%(31/45)、60.0%(24/40)、65.9%(29/44),经秩和检验,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各波型组间疗效比较未见显著差异,说明电针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与波型无显著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探讨电针对颈椎病患者颈肌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所有纳入研究的颈椎病患者,均实施电针治疗。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和1个疗程电针治疗后,分别测试患者的表面肌电图,并于1个疗程前后,用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表评价,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表面肌电指标RMS值变化及量表评分变化分别进行组内比较。结果首次治疗前后及1个疗程前后,颈竖脊肌和斜方肌上部在头侧屈、头后伸时,RMS值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前后量表各项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颈肌疲劳状况,表面肌电图作为一种无创的、客观的评价方法,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