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日常功能和生存质量的长期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功能障碍、生存质量及社会融入的长期影响。方法:选择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和中医针灸治疗,康复组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进行康复治疗。分别于入选时、康复结束和发病后6个月时评估FIM、NIHSS和汉化版SF-36健康调查量表。结果:康复结束后即刻评估发现,除FIM的认知功能和SF-36的躯体疼痛外,康复组在其他各项目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发病后6个月,两组在各方面的得分继续提高,康复组在SF-36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NIHSS、FIM的运动和认知、SF-36的其他各项目得分,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够快速提高卒中患者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2.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IL-10、IL-18及IFN-γ水平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及18(IL-18)、干扰素-γ(IFN-γ)与多发性硬化(MS)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监测43例不同分型的MS患者(MS组)和45例健康对照组(NC组)血清中IL-10、IL-18及IFN-γ的水平。结果:MS组血清IL-10及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1);MS组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期;而IL-18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均P〈0.01);重型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经过免疫抑制剂治疗后,MS组血清中IL-10水平明显升高,而IL-18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IL-10I、L-18参与MS的免疫发病过程;血清IL-18可作为观察MS患者病情及判断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免疫抑制疗法的部分机制可能与下调IL-18和上调IL-10等两类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63.
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各种预测周围性面瘫预后的方法,分析归纳了不同方法的研究结果,其中包括电针、面神经电图、肌电图等方法,为临床更好的评估面瘫预后提供支撑,并对今后表面肌电图的临床应用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ATP结合盒转运体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与中国人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全面的文献检索收集2013年5月以前发表的中国人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tata 11.0软件包进行汇总分析.采用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评价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联强度.结果 共10项研究符合条件纳入分析,包括病例组1 619例,对照组1 907例,入选文献无明显偏倚.汇总分析显示,RK+KK基因型携带者缺血性卒中风险较RR基因型携带者显著性降低8%(OR0.92,95% CI 0.88~0.96;P =0.000);KK基因型携带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较RR基因型携带者显著性降低36%(OR 0.64,95% CI 0.44~0.94;P=0.02);RK基因型携带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较RR基因型携带者显著性降低19%(OR0.81,95% CI 0.69~0.95;P=0.009);K等位基因携带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较R等位基因携带者显著性降低17%(OR 0.83,95% CI 0.69~0.99;P=0.036).结论 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与中国人缺血性卒中易感性相关,K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缺血性卒中的遗传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影像学特点,初步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方法 96例脑卒中病人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抑郁评定,依据卒中24 h后首次颅脑CT扫描结果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61.46%。病灶多发、体积大、位于脑前部、有脑萎缩者易发生抑郁(χ2=5.56~14.11,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影像学特点突出。病灶数量、体积及部位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6.
影响针灸治疗面瘫的因素众多,文章以文献和临床观察为基础,从针刺的气候因素、介入时机、留针时间、针刺间隔时间等4方面说明时间因素对周围性面瘫预后的影响,强调在针灸临床治疗中,要多种因素共同分析,重视时间因素,因时制宜。  相似文献   
67.
摘要:《黄帝内经》中:“粗守形,上守神”是医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对临床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历代医家对此具有不同注释,且更多关注于“上守神”,而今依然。笔者认为“粗守形,上守神”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层次递进关系,二者的关系如同阴阳,充分彰显了物质与运动之间的奥妙,阴阳的作用虽然奇妙不易把握,但事物的运动变化却并非无规律可循。[1] “守形”不仅守的是外在物质形态,更与调气、守神等运动密切相关,只有清楚认识到“守形”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帮助我们达到“守神”的境界,故笔者将结合临床中感悟,探讨有关“粗守形”理论在临床上的发挥。  相似文献   
68.
目的比较电针、强制性运动疗法、及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对象为门诊及住院患者,分为A组——强制性运动疗法组(10名),B组——电针治疗组(10名),C组——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组(9名)。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康复训练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进行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Fugl-Meyer上肢部分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三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WMFT、FMA、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强制性运动疗法的WMFT、FMA、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电针治疗组,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组的WMFT、FMA、改良Barthel指数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电针、强制性运动疗法均利于脑卒中早期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二者结合对脑卒中早期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叠加效应,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9.
吴迎涛  刘立安 《中国针灸》2007,27(8):620-622
牙周炎是多病因慢性炎症,临床上病情易反复,难以根治。针灸治疗牙周炎并发的牙痛、牙龈肿胀临床疗效快速、可靠;针灸结合洁治、药物含漱等牙周常规局部治疗对消除牙龈炎症、减轻牙周袋、降低牙齿松动度效果更佳,但后者相关研究较少,有待更多引入标准牙周临床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的临床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电针拮抗肌运动点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Bobath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拮抗肌运动点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踝关节自主外翻最大关节活动度和表面肌电测试RMS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Ashworth量表分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量表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足外翻关节活动度及表面肌电RMS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足外翻关节活动度及表面肌电RM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拮抗肌运动点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足内翻的有效方法 ,能改善患者踝关节的痉挛度及活动度,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