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0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01.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测定人体血浆和尿液中罗通定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方法.方法 血浆、尿液样品分别采用乙腈沉淀处理后,进样分析.采用Agilent-ECLIPSE-C18柱(2.1mm×150 mm,5μm),以乙腈-0.2%甲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方式测定样品浓度.检测离子为m/z356.3→192.3(罗通定)和m/z 285.0→193.0(地西泮,内标).结果 罗通定血浆及尿样均在2.5~1000 ng· 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最低定量浓度均为2.5 ng·mL-1.日内与日间RSD均<10%,血浆样品回收率在91.4%~109.2%,尿样回收率在88.63%~115.8%.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罗通定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2.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的必要性,第三代抗肿瘤药物和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以及分子靶向药物在老年患者中的治疗进展情况.单药化疗仍然是老年晚期NSCLC 一线治疗方案;部分PS 评分佳的老年患者可采用含卡铂、低剂量顺铂联合方案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因其口服方便及不良反应小,适用于高龄、PS 评分差或有明显合并症的老年晚期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化疗对老年晚期NSCLC 患者疗效好,单药化疗、含铂或不含铂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03.
目的:比较同分异构体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对人肝微粒体CYP450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为模型,加入齐墩果酸或熊果酸与CYP450探针底物共同孵育;以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对不同浓度的CYP3A4探针底物咪达唑仑的抑制,计算抑制率(Ki)。结果:熊果酸对CYP450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齐墩果酸可轻微抑制CYP1A2的活性,明显抑制CYP3A4酶的活性,Ki为39.2μmol.L-1。结论:齐墩果酸对CYP450酶的抑制作用强于熊果酸。  相似文献   
204.
目的加强药学监护,降低抗肿瘤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针对1例结肠癌复发转移患者,观察其入院治疗用药监护情况。结果患者入院后行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化学治疗后,出现Ⅲ度顽固性腹泻。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建议医生给予洛哌丁胺止泻、醋酸奥曲肽对症治疗后,患者最终症状缓解出院。结论药学监护可以降低抗肿瘤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5.
王亚平  胡园  董瑞华  刘泽源  刘皈阳 《军事医学》2012,36(5):368-371,384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体外代谢差异,对参与熊果酸代谢的细胞色素P450酶进行鉴定。方法考察齐墩果酸在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代谢稳定性;采用9种细胞色素P450(CYP)选择性抑制剂和14种人重组CYP单酶分别与熊果酸共孵育,利用高效液相法检测熊果酸及代谢产物的含量,并且测定相关动力学参数Km和Vmax。结果齐墩果酸在人肝微粒体中不代谢,熊果酸在人肝微粒体和人重组CYP单酶中的动力学行为符合米氏动力学行为,CYP3A4和CYP2C9参与了熊果酸的代谢。结论本研究阐述了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体外代谢规律,尤其是熊果酸的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丰富了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物代谢研究。  相似文献   
206.
目的探讨社区贫血儿童家庭饮食结构及不良饮食习惯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某社区贫血儿童100例作为贫血组,同期选取同社区非贫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随机分层抽样法调查并统计分析所有儿童家庭饮食结构及不良饮食习惯情况。结果贫血组儿童厌食、偏食及不规律进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儿童每周奶豆类、动物类食物等摄入天数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饮食结构(每周奶豆类、动物类食物等摄入不足)及不良饮食习惯(厌食、偏食和不规律进食等)与社区儿童贫血的发生有关,提示应加强相关营养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