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皮层下失语的BEAM及CT图像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皮层下失语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经颅脑CT扫描证实为单侧皮层下病变患者105例,在发病2周,1个月及2个月分别进行失语症检查。同时进行脑电地形图(BEAM)及CT图像标准化处理。结果:皮层下失语患者病灶多在基底节区偏外侧、偏前部及偏上部。病变偏外侧及丘脑性失语患者BEAM异常率高,且此类患者多有较重的听理解障碍,而尾状核受损患者失语中有明显的构音障碍及音韵障碍。结论:皮层下失语有其临床特点,导致失语的机制多与皮层下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皮层语言区(血流量减少、代谢低下)有关,但尾状核似可作为言语的皮层下整合中枢,丘脑可作为皮层下语言中枢,在部分患者的失语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并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pHGF)对其影响.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缺血再灌注前pHGF干预组(Ⅲ组)和缺血再灌注后pHGF干预组(Ⅳ组).用无损伤动脉夹钳夹大鼠双侧肾蒂45 min制成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Ⅰ组只暴露双肾,不钳夹肾蒂.Ⅲ组和Ⅳ组分别在术前和术后腹腔注射pHGF 50 mg/kg.检测术后12 h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的浓度及肺组织干/湿重比变化,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血清IL-1β、Scr水平及肺组织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Ⅲ组和Ⅳ组各项数值均较Ⅱ组降低(P值均<0.01).1I组肺组织干/湿重比较Ⅰ组明显降低(P<0.01),Ⅲ组和Ⅳ组均较Ⅱ组上升(P值均<0.01).缺血再灌注12 h肺组织病理改变严重,有明显肺泡内和肺间质水肿及炎症细胞的浸润;pHGF干预后,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明显减轻.各项指标在Ⅲ组和Ⅳ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缺血再灌注后释放的细胞因子IL-1β可致肺组织细胞凋亡及损伤,pHGF对其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3.
肛门部疾病所致肛周湿疹的综合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药物和手术综合治疗痔、肛裂、肛瘘、脱肛等所致肛门松弛引起的肛周湿疹的疗效。方法:120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药物改善肛周皮损(包括中药熏洗、外用药膏等);B组:单纯手术治疗引起肛周湿疹的肛门部疾病;A+B组:药物改善肛周皮损后再手术治疗原发病。治疗时间为4周。结果:3组患营的治愈率分别为22.50%、32.50%和57.50%;有效率分别为40.00%、52.50%和85.00%.3组患营的疗效不同(P〈0.01)。组间比较:A+B组疗效优于A组及B组(P〈0.05)而A组与B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和手术综合治疗痔、舭裂、肛瘘和脱肛等原因所致肛门松弛而引起的肛周湿疹,疗效确切,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24.
尿沉渣是指尿液排出体外经离心沉淀,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有形成分。尿沉渣检查可以弥补尿液理、化检查不足造成的漏诊.可以了解泌尿系统各部位的变化,对辅助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定等有重要意义。尿沉渣检查有“体外肾活检”之称。  相似文献   
25.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沧州市4所高等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偏低的一些深层次原因,并从认知的角度对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评估ICG纳米探针在结肠癌荧光分子成像中的靶向性、荧光效应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建立裸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应用人血清白蛋白(HSA)包裹的ICG纳米探针,并以Folate RsenseTM680、吲哚菁绿作为对照组,经裸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尾静脉注射探针后,进行活体荧光分子成像,观察HAS-ICG纳米探针的成像效果,量化分析肿瘤部位的荧光信号强度。结果 活体荧光分子成像结果显示:探针HAS-ICG、Folate RsenseTM680均在实验瘤鼠皮下肿瘤部位出现浓聚,浓聚高峰分别在注射后1 h、24 h。与对照组相比,HAS-ICG纳米探针比商业探针有较好的靶向标记性和信噪比。结论 HSA-ICG纳米探针具有很好的标记HCT116结肠肿瘤细胞的能力,可通过荧光分子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裸鼠结肠癌变。

  相似文献   
27.
2005年4~5月,湖北省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进行了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共调查出智力残疾952人.本研究根据这次公布的主要数据,对湖北省智力残疾的致残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于2021年01月至2022年07月120例GDM患者进行研究,于确诊当日,统计所有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数值,而后经线性回归方程算得预测糖化血红蛋白值,继而得到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以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中位数(-0.16)为临界值,将120例GDM患者分为高水平组(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0.16,60例)和低水平组(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0.16,60例)两组。统计所有患者PPROM发生情况,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对GDM患者发生PPROM的影响。结果 120例GDM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4.94)-5.24;平均变异指数[-0.16(-1.46,1.6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占比、预测糖化血红蛋白占比对比(P<0.05);组间孕周年龄、既往饮酒史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有GDM患者中发生PPROM 17例(14.17%),发生组年龄≥30岁占比...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影响因素,并构建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的355例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全因死亡分为病例组(80例)和对照组(275例),采用最近邻匹配法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条件:性别、腹膜透析时间、原发疾病)按照1∶3比例从对照组筛选出240例与病例组构成原始数据集,后将原始数据集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224例)和验证集(96例),统计训练集患者临床资料、预后营养指数(PNI)、蛋白生化指标,Cox回归方程筛选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行内部验证,并在验证集中行外部验证。结果 355例腹膜透析患者中有22.54%患者全因死亡,77.46%患者存活;训练集中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PNI评分、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尿酸(U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显示,年龄、PNI评分、ALB、Hb、UA是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以上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和...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EIN)支持辅助治疗老年营养不良的效果并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收治的103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2),对照组患者采取肠内营养(EN)支持,观察组患者采取EIN支持,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人体测量指标[上臂围(AC)、小腿围(CC)、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营养生化指标[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淋巴细胞计数(LY)]、NRS2002评分、肠道微生态指标[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尿乳果糖/甘露醇(L/M)、二胺氧化酶(DAO)]和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0 (IL-10)、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AC、CC、BMI、TSF分别为(23.58±2.47) cm、(27.78±3.50) cm、(19.06±1.77) kg/m2、(8.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