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建立从甜茶药材中高效制备分离甜茶苷的方法。方法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目标化合物,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结构,HPLC法检测纯度。结果以乙酸乙酯-正丁醇-水(4.75∶0.25∶5)为HSCCC溶剂体系,从10 g甜茶中分离制备甜茶苷(319 mg)。HPLC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甜茶苷的纯度为97.37%。结论实验方法适于从甜茶药材中大量制备高纯度的甜茶苷。  相似文献   
52.
王加文  李洁  刘建群  彭财英  舒积成 《中草药》2024,55(11):3588-3592
目的 研究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醋酸乙酯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和波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化合物,通过抑制一氧化氮(NO)生成实验评价新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从马鞭草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为马鞭草碱A(verboffidine A,1)、5-羟基-2-吡啶甲酯(2)、6-羟甲基-3-羟基吡啶(3)、烟酸(4)、尿嘧啶苷(5)、腺苷(6)、苯乙胺(7)和吲哚-3-乙醇(8)。体外抗炎实验显示,化合物1具有抑制NO分泌作用,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为38.5 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马鞭草碱A(verboffidine A),并且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化合物2378为首次从马鞭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3.
目的:快速鉴定经典名方厚朴温中汤合煎与单煎的差异成分。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厚朴温中汤10批合煎汤剂与10批单煎复合汤剂进行差异性成分鉴定。结果:以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分析结果VIP值大于2.5为依据从20批汤剂的差异性成分中共鉴定出41个化学成分。差异性成分多为黄酮类成分,主要来源于陈皮、甘草和木香。结论:厚朴温中汤合煎与单煎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差异性物质为黄酮类成分,文献研究表明部分差异特别显著的成分,例如橙皮苷、川陈皮素等是该方治疗胃肠疾病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对新西兰牡荆苷、木犀草素-6-C-葡萄糖-8-C-木糖苷、槲皮素-6-C-葡萄糖苷和二氢槲皮素-6-C-葡萄糖苷4种碳苷黄酮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研究.方法:用电喷雾多级质谱(ESI-MSn)对该类化合物进行研究,并分别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扫描模式下对其主要特征碎片离子进行解析.结果:负离子扫描模式下,主要发生糖环裂解,六碳糖碳苷主要产生脱去m/z 120,90的碎片峰,五碳糖碳苷主要产生脱去m/z 90,60的碎片峰,双糖碳苷主要产生连续脱去m/z120,90,60的碎片峰;正离子扫描模式下,主要发生糖羟基连续脱水,六碳糖碳苷产生脱去m/z 120的碎片峰,五碳糖碳苷产生脱去m/z 60的碎片峰.碳苷黄酮的负离子扫描模式比正离子扫描模式的质谱特征更明显.结论:分析了这4种碳苷黄酮的电喷雾多级质谱裂解规律,探讨了碳苷黄酮,特别是双糖碳苷黄酮质谱裂解规律,为碳苷黄酮的快速鉴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5.
中药热敏活性成分是指中药所含的热不稳定活性成分。从中药生物碱类、醌类、黄酮类、苷类、萜类等不同类型热敏活性成分及其提取、浓缩、干燥等工艺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对中药热敏性活性成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中药热敏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浓缩、干燥、贮存等制剂工艺的合理设计和中药质量保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以便采取措施,警惕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182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不良反应涉及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杀星和加替沙星分别为81例(44.50%)、45例(24.72%)和38例(20.87%);不良反应累及人体10个系统,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9例(37.9%),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分别为42例(23.1%)、23例(12.6%)。结论应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加以重视.及时发现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甘草对雷公藤二萜内酯体内代谢产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甘草对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体内代谢产物的影响,为阐明甘草对雷公藤的减毒增效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LC-MS/MS法研究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以及与甘草联合给药后在大鼠尿液中的相应代谢成分,分析比较单独给药及联合给药后代谢产物种类和生成量的差异。结果在雷公藤甲素单独给药和与甘草联合给药的大鼠尿液中,均发现代谢产物5个:m/z([M+H]^+)377,359,359,359,375;在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和与甘草联合给药的大鼠尿液中,均发现代谢产物3个:m/z([M+H]^+)413,397,375;各代谢产物生成量在单独给药组和联合给药组中有很大差异。结论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和与甘草联合给药后其部分代谢产物相同,但是代谢产物的生成量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58.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江西雷公藤各部位雷公藤甲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柱为Dikma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分钟25%A→10分钟30%A→20分钟35%A,流速1.0 mL.分-1,检测波长218 nm,柱温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显示,根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为9.13μg/g,茎中雷公藤甲素未检出,叶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为10.87μg/g。雷公藤根和叶中雷公藤甲素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17-99.18%(RSD为1.74-4.33%)(n=3×3)和102.02-103.33%(RSD为2.19-4.57%)(n=3×3)。雷公藤甲素进样量在2-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叶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略高于根中含量,因叶易于再生,可替代根作为制备雷公藤甲素的资源。本法能准确、简便测定雷公藤各部位雷公藤甲素的含量,为江西产雷公藤质量评价、资源开发和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雷公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但其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与推广。有毒中药一直是中药炮制研究的重点,古云"有毒宜制"。以雷公藤和炮制为主题,经检索中国知网和Sci Finder等国内外数据库,发现雷公藤炮制研究基本为国内报道。本文就近30年来有关雷公藤的炮制研究进行综述,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炮制对雷公藤毒性、药效及其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期为雷公藤的深入炮制研究、新药开发及其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宽舌橐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宽舌橐吾(Ligulariaplatyglossa (Franch )Hand -Mazz )的化学成分,发现生物活性成分,为其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化学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LH 2 0柱和Rp 18反相柱层析法分离、重结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宽舌橐吾的根和根茎中分得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内酯类、黄酮类、苯甲酸类和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类等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Eremophil 1(10 ) ,7(11) ,8(9)- trien 12 ,8- olide(1) ;8βHydroxy eremophil- 7(11) ,9(10 )- dien 12 ,8α- olide(2 ) ;2 - Oxo eremophil 1(10 ) ,7(11) ,8(9) - trien -12 ,8- olide(3) ;黄颜木素(Fisetin) (4) ;异香草酸(Isovanillicacid ,即3 -Hydroxy- 4 - methoxy benzoicacid) (5 ) ;7- Angelyhe -liotridine(6 ) ;胡萝卜苷(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宽舌橐吾中分得,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橐吾属中分得,化合物3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