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CD在脑膜脑炎、脑膜炎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各种病源菌性脑膜脑炎、脑膜炎整个病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和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0例病毒性脑膜脑炎(VEM),13例结核性脑膜炎(TBM),7例化脓性脑膜炎(PM)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TCD观察。结果:发现TBM69.27%、PM42.8%、VEM28.05%发生血管痉挛。TBM血管痉挛在发病一周左右发生,持续时间长,可达3个月左右。PM、VEM血管痉挛在发病第二天即可发生,持续1周左右。结论:病源菌不同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同,TBM、PM发生血管痉挛者较多,TCD可判断TBM、PM病情严重程度及TBM的预后。  相似文献   
82.
心瓣膜置换患者的微栓子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瓣膜置换患者的脑动脉微栓子(MES)情况。方法 采用Multi-Dopx4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仪对30例心瓣膜置换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做TCD栓子监测。结果随着瓣膜的置入,ME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从术前的7%上升到术后12.87天的93%、术后3.2个月的100%。随时间的延长栓子出现的频率显著增加,且栓子分布的左右侧差不明显,一般不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但有导致痴呆或其它渐增脑损害的可能。结论 多通道TCD仪是研究心瓣膜置换患者脑动脉MES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3.
TCD栓子检测与TIA(附1例典型病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患者,女,46岁,因反复发作的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天,于1999年3月26日入院,入院后神经系统检查正常,ECG正常,血流变学示高粘滞血症,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头颅CT正常,双探头TCD监测30分,右大脑中动脉发现栓子7个,左大脑中动脉发现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气道高反应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怀疑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按检查结果分为研究组(气道反应增高,n=88)和对照组(气道反应正常,n=114),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同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气道高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喘息症状发生率(10.2% vs 0.9%)、病程>1年(34.1% vs 7.0%)、吸烟率(44.3% vs 29.8%)、过敏性鼻炎发生率(31.8% vs 13.2%)、哮喘家族史(52.3% vs7.0%)及小气道功能异常发生率(40.9% vs 20.2%)均有显著差异;年龄<40岁(OR值2.800),病程>1年(OR值13.051)、喘息症状(OR值32.743)、过敏性鼻炎病史(OR值3.380)、哮喘家族史(OR值26.811)和小气道功能异常(OR值4.228)是气道高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应用一些简单、易测的临床指标能协助预测气道反应性增高,其中喘息症状、病程>1年和哮喘家族史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对比腹腔注射法与吸入法建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动物模型的致死率、发病率。 方法将336只180~230 g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注射法组(n=80)、吸入法组(n=240)、空白对照1,2组(每组n=8),腹腔注射法组按150 ml/kg腹腔注射CO制备DEACMP动物模型,吸入法组按CO中毒不同剂量,分为低剂量1 000 ppm组(n=80)(1 ppm=1 mg/L)、中等剂量3 000 ppm组(n=80)和高剂量4 000 ppm组(n=80),空白对照1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空气,空白对照2组放入充满空气的染毒箱内。动态监测尾血碳氧血红蛋白(HbCO)水平,并通过水迷宫检测DEACMP的发病。 结果3 000 ppm组、4 000 ppm组及腹腔注射组造模死亡率分别为37.5%(30/80)、61.3%(49/80)、40.0%(32/80)。3 000 ppm组死亡率低于4 000 pp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3,P=0.003);而与腹腔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746)。3 000 ppm组、4 000 ppm组及腹腔注射组DEACMP的发病率分别为40.0%(20/50)、41.9%(13/31)、14.6%(7/48)。3 000 ppm组DEACMP发病率高于腹腔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P=0.005);而与4 000 pp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860)。 结论3 000 ppm吸入中毒法为最佳DEACMP造模方式。  相似文献   
86.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南方,大米饭、大米粉、大米粥是日常不可或缺的主食,但这三者都属于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容易升高血糖。如何让糖尿病患者既可以吃大米,又不使血糖过度升高呢?有效的方法是——给米饭加点“料”。  相似文献   
87.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_2,Lp-PLA_2)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与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的分子家族.研究表明,Lp-PLA_2活性和含量的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风险呈正相关,因此对Lp-PLA_2活性或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4组,常规用药(抗血小板、营养神经,脑细胞活化剂)组41例,简称A组。口服逐瘀通脉胶囊加常规组43例,简称B组。静脉输入长春西汀注射液加常规组45例,简称C组。逐瘀通脉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加常规组51例,简称D组,剂量同以上3组。观察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D组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A组(60.97%)、B组(72.09%)和C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黏度、血液流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逐瘀通脉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能更好地改善症状和脑血流速度,调节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疗效优于常规用药、单纯使用逐瘀通脉胶囊或长春西汀。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通过学习1例少见的组织学特征与IgG4相关性淋巴结病类似的浆细胞型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PC-iMCD),总结两种易误诊疾病的鉴别要点,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PC-iMCD患者临床资料,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淋巴结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分析免疫表型及EB病毒(EBV)感染状态,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其与IgG4相关淋巴结病的鉴别诊断。结果 48岁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口干、多饮、皮肤瘙痒伴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血清IgG、IgA、IgM及IgE水平均升高,血清IgG4显著升高(14.7 g/L),白介素-6(IL-6)异常升高(150.84 pg/mL)。病理检查显示淋巴结生发中心萎缩,套区淋巴细胞呈“洋葱皮”样围绕生发中心排列,滤泡间区扩张,其内见大量成熟的浆细胞呈片状浸润,灶区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及血管增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gG4阳性浆细胞数大于100/高倍视野,IgG4阳性细胞/IgG阳性细胞比值>40%,Kappa及Lambda轻链呈非限制性表达;EB病毒编码RNA原位杂交(EBER)阴性。结论 部分P...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高频(10 Hz)、低频(1 Hz)以及θ短阵快速脉冲模式(theta burst stimulation,TBS)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低频(18例)、高频(18例)、TBS(18例)rTMS或假刺激(对照组,18例),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所有入组患者在rTMS治疗前(第1 次治疗之前当天)和治疗后(最后1次治疗之后当天)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FMA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出现显著改善(P均<0.05).高频组、低频组以及TBS组rTMS治疗后FMA和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出现显著改善(P均<0.05),各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频、低频和TBS rTMS均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各治疗模式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