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健脾化浊调脂颗粒(国家专利号ZL 201510430075.8)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国知网、TCMSP、BATMAN-TCM 3个数据库对健脾化浊调脂颗粒主要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收集。从DisGeNET数据库中寻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的疾病基因与潜在靶点进行映射,得出健脾化浊调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最终作用靶标。将最终靶标输入STRING数据库得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并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输入DAVID数据库进行KEGG PATHWAY富集,得出其可能作用的分子机制并构建"活性成分-靶标-作用通路"网络图。将"蛋白-蛋白"互作图中排名前5位靶标蛋白与君药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其治疗作用。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后发现,健脾化浊调脂颗粒中有117个有效成分可用于治疗NAFLD,其中涉及113个靶基因及包括AMPK、PPAR、FOXO、胰岛素抵抗等18个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发现,5个靶标蛋白与君药结合性较好。结论从分子对接技术揭示了健脾化浊调脂颗粒有直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从网络药理学角度初步揭示了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的分子机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2.
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以健脾补肾、化痰祛淤法治疗脾肾亏虚、痰浊内阻型高脂血症(HLP)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调脂作用及对内皮功能影响的机理.方法 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表数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补肾化痰祛瘀剂加氟伐他汀胶囊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氟伐他汀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主要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6.7%,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CRP,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的CRP,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30.0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健脾补肾化痰祛瘀法治疗高脂血症不仅可明显改善患者全身证候,联合氟伐他汀胶囊,调脂疗效好,还可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尚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观察补肾启枢强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启枢强心颗粒,疗程8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心功能分级变化、脑钠肽水平、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调查积分等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启枢强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6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主要中医证候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年龄、高血压级别及病程的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①常见中医证候有35种,其中排前10位的证候依次为:头晕、脉弦、口干口苦、烦躁易怒、舌红少苔、困倦乏力、脉弦滑、舌淡苔腻、脉弦细数、心烦胸闷;②主要中医证型中虚实夹杂>虚证>实证;③实证患者年龄多≤40岁,虚证患者多>40岁,虚实夹杂患者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多;④实证患者主要分布在正常高值者、Ⅰ级高血压及单纯收缩期患者中,虚证患者主要分布在Ⅱ级及Ⅲ级高血压患者中,虚实夹杂患者主要分布在Ⅰ级、Ⅱ级及Ⅲ级高血压患者中;⑤实证患者分布与患者病程成反比,虚证患者分布与患者病程成正比,虚实夹杂患者病程多>6年。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分级及病程有一定关联性,掌握其分布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高血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5.
心律失常指的是在心脏活动起源或是传导过程中出现异常,以致心脏跳动节律及频率出现异常的一种心系疾病,如期前收缩、传导阻滞、心房心室颤动等疾病。目前,全球面临的心律失常问题仍较为严峻。在我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因心源性猝死的而死亡,其中心律失常就占88%[1]。有研究表明,在所有心律失常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136.
徐驲  刘言薇  何桂莲  刘中勇 《光明中医》2023,(17):3467-347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上也称为冠心病,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类型,且年轻化趋势明显。从以往的临床实践结果来看,冠心病的常见影响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也是近年来研究证实的一种冠心病影响因素。TMAO可以提升人体的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水平,进而增强血浆胆固醇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这也是导致细胞热休克蛋白含量升高的原因,直接增加人体的冠心病发生风险,并持续诱发疾病的恶化。针对这一情况,医学领域更加倾向于结合TMAO检查结果开展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不同的肠道菌群结构,对三甲胺(TMA)与相应的转化途径加以调节,有利于TMAO水平的抑制,最终起到抑制冠心病的作用。笔者从中医和西医2个维度,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TMAO与冠心病的关系及相关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3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反应,这种炎症以气虚为基础,火热为重要致病因素,气虚之火即李东垣所说的“阴火”。因此,本研究以慢性低度炎症为切入点,探讨阴火的基本证候要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的关系,气虚是动脉粥样硬化低度炎症发生的基础,火热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关键,气虚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火热之邪形成和缠绵难愈的重要基础,甘温除热法可能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途径。并结合自噬相关研究,探讨了气虚之火与自噬功能异常引起的免疫炎症级联反应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对甘温除热法的可能物质靶标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38.
介绍运用疏肝健脾化浊法治疗心律失常的体会。结合长期临床经验和当今社会环境特点,发现肝郁脾虚型心律失常较为常见。认为肝郁脾虚、浊邪闭阻为心律失常的主要病机,其中脾虚为发病之本,肝郁为直接诱因,瘀浊、痰浊、湿浊、脂浊等浊邪为重要致病因素。提出疏肝健脾化浊法为主要治法,并自拟疏肝健脾化浊方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验方。  相似文献   
139.
本文系统总结了刘中勇教授对痰浊这一病理产物的认识与治疗方法,对痰浊的形成、特点、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提出了治疗思路,制定了经验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