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9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199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凤尾蕨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凤尾蕨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纯化出化合物,利用NMR和质谱解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凤尾蕨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1)、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2)、β-胡萝卜苷(3)、芹菜苷(4)、绿原酸(5)、槲皮素-3-O-芸香糖苷(6)、4-O-咖啡酰奎尼酸(7)、山柰酚-3-O-芸香糖苷(8)、β-谷甾醇(9)、油酸(10)、槲皮素-7-O-芸香糖苷(11)、咖啡酸(12)、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O-α-L-鼠李糖苷(13)、luteolin-7-O-β-D-glucuro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4)、女贞苷(15)、木犀草素-7-O-β-D-龙胆二糖苷(16)、黑曲霉糖(17)。结论:其中,化合物1、7、14~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白花檵木中酚类成分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 以白花檵木总酚含量和转移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大孔树脂富集纯化白花檵木中酚类成分的性能,并对最佳树脂纯化工艺进行筛选.结果 HPD-600型树脂综合性能最好,其吸附分离工艺条件为:上样度为0.3g(生药)·ml-1的样品液,以2ml·min-1进行动态吸附,药材和树脂的重量比为1.2∶1,依次用4BV的蒸馏水、4BV 30%和3BV 70%乙醇溶液,收集70%乙醇溶液,浓缩干燥,即得白花檵木酚类成分提取物.结论 经HPD-600大孔树脂纯化后的白花檵木中酚类成分的含量达到50%以上,说明该纯化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采用UHPLC-Q-TOF-MS技术快速分析鉴定假北紫堇在大鼠体内的入血成分及代谢产物,为假北紫堇的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灌胃给予假北紫堇提取物,收集血浆样品,采用Welech-C18(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40℃,进样量3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检测。结果:分析鉴定了31个入血成分,其中包括20个原型成分和11个代谢产物。结论:利用UHPLC-QTOF-MS分析方法鉴定假北紫堇的入血成分,为进一步阐明假北紫堇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为假北紫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小花清风藤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小花清风藤以70%乙醇提取,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所得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和相关文献鉴定。结果:从小花清风藤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柴胡皂苷A(1)、柴胡皂苷B2(2)、6″-O-acetyl-saikosaponin B2(3)、柴胡皂苷B1(4)、柴胡皂苷D(5)、6″-O-acetyl-saikosaponin B1(6)、1α,3β-dihydroxyl-olean-12-en-28-oic acid(7)、2α-羟基齐墩果酸(8)、木兰花碱(9)、枸杞酰胺C(10)。结论:其中,化合物1~6、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草乌与(生、法)半夏配伍毒代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草乌醇提组、草乌与法半夏醇提组、草乌与生半夏醇提组、草乌水提组、草乌与法半夏水提组、草乌与生半夏水提组,分别单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草乌最大剂量给药(0. 06g/kg),设给药前和给药后共13个采血时间点,采用LC-MS/MS检测血浆样品,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2. 0软件处理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3个毒性成分的AUC(0-t)变化:乌头碱:与单用醇提草乌相比,醇提草乌与法半夏配伍明显降低;与单用水提草乌相比,与生半夏配伍后增大明显。新乌头碱:与单用醇提草乌相比,在醇提草乌与法半夏配伍明显降低,但与生半夏配伍明显增大;与单用水提草乌相比,水提草乌与生半夏配伍明显增加。次乌头碱:与单用醇提草乌相比,在醇提草乌与法半夏配伍明显降低,水提物的变化与醇提一致。Cmax变化:乌头碱:与单用水提草乌相比,水提草乌与生半夏配伍后显示增大。新乌头碱:与单用醇提草乌相比,醇提草乌与法半夏配伍降低,但与生半夏配伍后增大;与单用水提草乌相比,水提草乌与生半夏配伍后明显增加。次乌头碱:与单用醇提草乌相比,在醇提草乌与法半夏配伍后明显降低。结论:总体可见生半夏可使草乌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吸收程度与速率增加;法半夏可使草乌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吸收程度与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106.
陈林  王琦  吴蓓  李志峰  冯育林  钟国跃  杨世林 《中草药》2018,49(20):4803-4807
目的研究百尾参Disporum cantoniense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大孔树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Sephadex LH20、MCI-gel CHP20树脂反复柱色谱及制备HPLC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鉴定百尾参的化学成分。结果从百尾参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羟基苯甲醇(1)、对羟基苯甲醛(2)、对羟基苯乙酮(3)、丁香醛(4)、覆盆子酮(5)、新甘草苷(6)、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7)、反式-1-(4′-羟基苯基)-丁-1-烯-3-酮(8)、异槲皮苷(9)、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10)、icariol A2(11)、蜕皮激素(12)、glansreginic acid(13)、橙皮苷(14)、芒柄花苷(15)、槲皮素(1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7)、(E)-4-(4-hydroxy-3-methoxyphenyl)but-3-en-2-one(18)、(-)-secoisolariciresinol(19)、木犀草素(20)。结论化合物1、3~8、10~15、17~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7.
欧阳胜  谢平  杨世林  冯育林  阎彦 《中草药》2007,38(10):1470-1471
密叶新木姜Neolitsea confertifolia(Hemsl.)Merr.为樟科新木姜子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西、广东、湖北、贵州等地[1]。具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其叶或果实用于治疗脘腹冷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痛经及食积气胀等,对该属其他种植物,台湾省及国外曾分离得到了挥发油类、生物碱类、萜类、甾体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等化合物[2,3],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密叶新木姜果实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在对密叶新木姜果实中活性及其质量标准研究中,为进一步寻找和确证有效活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密叶新木姜果实中…  相似文献   
108.
密叶新木姜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叶新木姜Neolitsea Confertifolia(Hemsi)Merr·为樟科Lauraceae新木姜子属Neolitsea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西、广东、湖北、贵州等地[1]。具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其叶或果实用于治疗脘腹冷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痛经及食积气胀等,对该属其它种植物,台湾省及国外曾分离得到了挥发油类、生物碱类、萜类,甾体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等化合物[2,3],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密叶新木姜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寻找和确证密叶新木姜叶中的有效活性成分,我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密叶新木姜叶中挥发油进…  相似文献   
109.
中医学认为中风常因忧、思、惊、怒等情绪波动或饮酒暴食诱发导致病情加重,且变化迅速.因此,除对中风患者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之外,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及情志变化,适时恰当地实施情志护理,有助于中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0.
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晖  董宁霞  郑晗  冯育林  龚千锋  杨世林 《中草药》2008,39(9):1413-1414
目的建立附子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Hypersil ODS2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40mmol/L乙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nm。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均得到较好分离,分别在0.170~85、0.319~159.5、0.218~109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1.84%)、97.7%(RSD=1.92%)、96.4%(RSD=2.51%)。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附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